2025 年年初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 AI 浪潮。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AI 从普及教育阶段进入到普及应用阶段。
从 " 技术尝鲜 " 到 " 应用深水区 ",关于 AI 的讨论,几乎所有企业最关切的问题是 AI 如何在企业应用落地—— AI 大模型如何与业务场景适配?AI 多大程度上可以 " 为我所用 "?AI 的落地应用又会遇到什么挑战?
对于 "AI 如何在企业应用落地 " 这一命题,用友网络董事长兼 CEO 王文京认为,接入或部署大模型是必须的,但是还不够,企业需要推进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升级应用数智化的新一代企业软件;二是加强开展数据治理、知识治理;三是接入或部署主流大模型和垂类模型。
在 2025 年 8 月 16 日召开的 2025 全球商业创新大会主题大会上,用友重磅发布 BIP 5,通过 "AI × 数据 × 流程 " 原生一体化,帮助企业落地应用 AI。
用友 BIP 5 与 AI 的深度融合,重构了企业与企业软件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软件从传统的 " 工具系统 " 进化为业务的 " 智能伙伴 ",帮助企业实现 " 增效降本、精准运营、管控风险 " 的目标。
" 深懂业务 " 是用友 BIP 多年来版本迭代一以贯之的特点,用友 BIP 5 更是打通了财务、人力、供应链等十大业务与管理领域,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及管理全流程一体化拉通、集团全级次企业一体化共享与管控。
目前,用友 BIP 企业 AI 已融入众多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以 " 智能伙伴 " 的角色帮助企业解决业务难题、实现 " 智能决策 "。据了解,BIP 5 将 AI 融入 14 类端到端业务流程、超 2500 个流程场。
以商旅业务场景为例,传统商旅管理长期陷入 " 三难困境 ":合规管控与员工体验的平衡难、成本优化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协同难、数据孤岛与决策智能化的打通难。
传统模式下,企业每年因差旅流程冗余、政策执行偏差、风险管控滞后造成的隐性损失高达营收的 3%-5%。
依托 BIP 5,用友商旅云以 AI 为破局点,推出商旅云 8.0" 数智旅行社 ",面向企业客户打造专属数智化旅行社服务平台,力图实现 "AI 重构 消灭报销 "。
AI 如何重构、消灭报销?用友商旅云负责人魏咸斌向雷峰网表示,全语音入口、实时数据采集以及后台自动的差标差规配置和执行,是 BIP 5"AI × 数据 × 流程 " 原生一体化为企业商旅场景的赋能。
同时,魏咸斌也提到,尽管 AI 应用在 BIP 3 R6 版本就已经实现,但只是 " 点 " 上的创新,BIP 5 在 AI 融合上更进一步——强调数据和算法模型,在每个应用场景后部署算法,最终形成商旅大模型,从而实现 " 从点到面 " 的跨越。
以下是雷峰网和魏咸斌的对话:
AI 加持商旅全链条,解决员工和财务双重报销痛点
雷峰网:企业在商旅场景面临哪些痛点难点?AI 的落地应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魏咸斌:传统模式下企业有很多线下报销,员工订票后还要报销,在纸质票时代如果票据丢了,就相当于钱丢了,因为火车票、好多发票不能重复打印。在 AI 时代,商旅有 AI 和数电票加持,AI 让各种交互更简单。在智能体(Agent)里,通过一段语音就能生成出差申请,比如 "15 号到 17 号去深圳参加用友创新年会,坐飞机从北京往返 ",系统就会生成出差申请单。领导同意后,系统会推荐符合企业差标差规的行程、航班和目的地附近的酒店,如果有些企业不能乘坐 8 折以上经济舱,系统就会推荐符合要求的。
在平台预订好后,无需员工自己付钱,预订好就出票;出行结束后,商旅服务商会把账单发给我们帮企业核对好,开完发票就直接结算。所以整个过程不需要员工垫资,也不用拿任何票据,公司直接把钱打给商旅服务商。在 AI 加持商旅全链条之下,员工感受非常好。对企业财务来说,这也带来了比较好的体验,原来财务要处理一堆乱七八糟的单据,现在所有预订都是合规的,账单能自动对账,还能自动生成报销单、自动审批、自动结算。我们称为实现 "AI 重构 消灭报销 "。
雷峰网:BIP 5 与 AI 的融合,如何解决商旅场景的业务痛点?
魏咸斌:一是全语音入口。 AI 的价值体现在人机交互,因为商旅偏 to C,是个人属性很强的应用。以费用申请为例,个人随时带手机,语音是手机最方便的输入方式,只要用语音把意图告诉手机,AI 就能理解意思并生成相应单据。
二是后台采集大量数据。实时采集各方数据是 AI 擅长的,比如在出差申请场景,AI 能实时采集当前机票和酒店价格,让费用预估、预算占用更准确。现在我们也在后台给每个人打标签,比如职级、职务、出差性质、个人喜好、历史订过的酒店等。根据这些标签再给员工推荐行程就更准确了,比如实施人员可能长期在某个项目,两三周之内的行程比较固定;产品推广人员可能每天换地方,预订次数多、行程复杂度更高。
三是后台自动的差标差规配置和执行。比如某央企有 1200 家下属单位,每个单位的差标差规有所区别,这些区别体现在每个单位的报销制度发文里,我们能从 1200 套报销制度中采集各单位的差标差规到系统,经各单位检查后就可以直接执行,比原来让客户整理成格式化表单、再填报快很多。
90% 飞机票、火车票可抵税,数据分析减少企业财税浪费
雷峰网:以商旅云为例,BIP 5 相较之前版本,与 AI 的融合有哪些新突破?
魏咸斌:用友在 BIP 3 的 R6 版本就做了很多 AI 方面的应用,但 AI 的真正商用,是在 DeepSeek 出现之后。虽然部分 AI 应用在 BIP 3 R6 版本就已经实现了,但只是 " 点 " 上的创新,相当于流程里做了很多智能的应用,而 BIP 5 更进一步,更强调数据和算法模型,会在每个应用场景后都部署一些大的算法,最终形成商旅大模型,从而实现 " 从点到面 " 的跨越。
商旅云在 BIP 5 推出了 " 数智旅行社 "。" 数智旅行社 " 通过 AI 技术构建企业专属服务团队,提供智能行程规划、资源整合、数据分析等一站式服务。以数据分析为例,商旅云强化了对各个角色、各个场景的智能服务:对财务总监而言,有对账方面、集合方面的数据分析;对于税务场景而言,现在很多票据都可以抵税,并且抵税的金额还比较高,如果不抵税对企业来说相当于浪费—— 90% 的飞机票、火车票可以抵税,酒店票据也可以抵税,增值税票也可以抵税,这都是数据分析很好的应用;比如还有差旅的满标率、平均折扣、拼房率等数据分析,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降本增效。
雷峰网:商旅云接下来如何推动 "AI+ 业务 " 的深度融合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魏咸斌:在客户扩展方面,第一是对 SAP、Oracle 等国外厂商的替代。像 SAP、 Oracle 在境内没有研发团队,所以他们的 AI 比较难真正用起来。" 商旅 + 费控 " 是比较容易落地的通用场景,这个场景可以和企业现有的系统做对接,就可以把商旅费控、企业支出通过 AI 的方式管理起来,同时帮助 AI 在企业生根。第二是对用友传统客户的升级。对于一些老版本的客户,推动他们要么升级到最新版本,要么用 " 端 + 云 " 的方式和新版本做对接。
在 AI 应用层面,深化 A to A (即 Agent to Agent)的技术应用,用我们的 Agent 去调用商旅服务商的 Agent,运用 MCP 的技术,在审批的时候调用传统软件里的应用,把它设置为 MCP 的 Server,再用我们的 MCP 去调用它,这样就可以跨平台、跨系统、跨服务商实现 AI 的应用。目前已经有很多应用了,比如我们和携程的 Agent 已经做了对接,后续还会配合更多服务商做对接,一侧是融合服务商,一侧是融合应用场景。
上半年客户和交易同期增长 2.5 倍,帮集团节省 70% 财务人员成本
雷峰网:服务不同规模企业, 商旅云的 AI 应用场景会有区别吗?
魏咸斌:有区别。小客户更强调一键开通、直接对接、配置一键生成,服务商采用默认即可;大客户可能会选多家服务商,还会比价,同时差标差规更复杂,在数据服务方面需求也更多。如果大型企业的需求暂时满足不了,我们会通过 AI,以算法、大模型的方式实现。以如何实现大型企业员工的 " 千人千面 " 为例,企业员工因个人画像、偏好、出差场景不同而存在差异,可以基于数据分析,利用算法对每个人形成的个性化推荐,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雷峰网:商旅云如何通过 " 生态共融 " 战略推动 AI 在企业落地?
魏咸斌:商旅云是 AI 化比较彻底和生态比较明显的 BIP 应用。因为商旅业务贯穿企业支出的全链条,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和很多商旅服务商对接,比如预订服务由携程、滴滴、美团等提供,在生态上实现能力互补、资源互补。目前商旅云对接了境内外 100 多家大大小小的商旅服务商,一起组成企业服务局面。在 AI 层面,也接入了很多联合服务商的 AI 应用,比如他们的算法推荐、实时数据,一起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出行体验,给财务提供全链支出闭环管理等。
雷峰网:"AI 大模型 + 商旅云 " 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魏咸斌:和去年同期相比,商旅云今年上半年客户和交易增长约 2.5 倍。希望在 AI 的加持之下,能够实现 5 倍以上的增长。而用友集团本身就是近些年 "AI 大模型 + 商旅云 " 成果的典型案例:从线下报销到商旅云成功上线,节省了 70% 的财务人员,原来需要几百人,现在十几个人就可以了。集团实现了降本增效,原来每个员工每个季度要花很多时间填写报销单,现在不需要了,可以把时间用在服务客户上,而不是填写报销单。
写在最后
在 AI 浪潮中,企业作为 AI 应用落地的主要阵地,在加速数智化进程中拥有了更多可能性。SaaS 厂商如何帮助企业拥抱 AI 和落地 AI,用友用 BIP 5 给出了答案:通过 "AI × 数据 × 流程 " 原生一体化,让企业的数智化建设与运营消除 " 应用烟囱、数据孤岛、智能碎片 "。
面对 "AI 如何在企业应用落地 " 这一命题的拷问,不同 SaaS 厂商也许拥有自己的答案。但毋庸置疑的是,如果厂商无法做到 AI 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从单一管理工具到智能 " 企业大脑 " 的跨越,那么将会在 AI 变革浪潮中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