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文汇 14小时前

在上海,排队的尽头是什么?

上海书展双休日日均入场人次破 5 万。从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到上海书城,甚至滴水湖畔的朵云书院,作家排队等 " 翻台 ",读者排队见作者,许多人小跑着转场。

上海博物馆 "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 在闭幕前掀起新一轮观展热。24 小时倒计时,博物馆内的人潮不分昼夜,不少观众第 N 次来看古埃及文明远道来 " 出差 " 的文物。

" 上海人爱排队 "。常见的 " 人从众 " 景观里,为什么上海书展与上博 " 金字塔之巅 " 的蜿蜒队伍,依然被旁观者称为 " 最美的风景 ",叫人心动、引人向往?排队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是文化的含金量。

788 件古埃及文物 95% 首次做客亚洲。人类文明瑰宝、亚洲首次、国内唯一的稀缺性,共同构筑了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的品质基座。上海书展也以品质阅读为引领。这里有好书,点校本 " 二十四史 " 修订本《南史》平装本、2025 敦煌学主题图书、哲学社科 " 五大文库 " 都在此首发;这里有优秀作者,茅奖得主、全球畅销书作家、古籍界大佬、传统文化名家、著名翻译家等,可谓往来无白丁。

含金量带来 " 泼天 " 流量。

从尼罗河到黄浦江,一场文明对话成为 " 一带一路 " 文明互鉴的标杆性项目,2024 年 7 月至今,超 277 万人次或走进 " 家门口 " 的博物馆,或为一场展赴一座城。因为有好书与优质作者坐镇,今年上海书展 1267 项活动旧雨新知济济一堂,热闹非常。

有了文化精品供给的磁场吸引人,文化盛事一时热闹不难,难的是从流量到留量,甚至扩大容量,把一期一会、一年一度的文博大赏、书香盛宴做成一座超大型城市的生活日常,上海不断提升创意的含 " 新 " 量、服务的含 " 心 " 量。

上海书展办到了第 21 年,主办方甩开 " 惯性思维 ",今年又有一连串的组合新招。保持品质的高位运行、阅读的价值引领,同时洞察文化消费、阅读空间发展的新趋势,开拓 " 书香半径 "、打造阅读新场景,多年来是上海打造爱书人盛大节日的不变追求,也是回应读者之望的应有之义。

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博开展,不单单是 " 文物搬家 "。哪怕特展有足够稀缺性,但上博还是拒绝 " 坐商思维 ",不断深挖展览在文化交流、消费促进等方面的潜能。" 海陆空 " 看展新体验、剧本游、宠物友好、元宇宙展厅、文创开发……串联成有温度的故事链,人们不断进阶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

透过一场特展看上海,观文博、看美展,已成上海文化金名片。近年来,上海推出 " 大博物馆计划 "" 大美术馆计划 "" 社会大美育计划 ",扩容升级上海市民文化节、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社会大美育课堂等。触手可及的高品质文化服务,推动整座城市向心而生、与美同行。更广义来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书展、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文化的 " 四季歌 " 深入人心,此刻上海书展、上博古埃及大展的排队盛况,不过是这座城市诗意栖居的高光显影。

有出版人感慨,什么样的城市气质,就能涵养什么样的读者。同理,什么样的城市文化氛围,就能涵养什么样的文化体验者、消费者。当一年又一年,读者、参观者,从城市各处、全国各地涌入同一目的地,人们乐此不疲地排队——因为排队的尽头,是在上海,能与辽阔的世界来一场走心的对话。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