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雅琪张冉燃
近日,广东省惠州市未开发景点 " 爱心潭 " 处发生意外,6 名游客被急流冲走,其中 1 人获救,5 人遇难。5 条年轻生命逝去,再次将未开发景点潜藏的巨大安全隐患呈现在人们眼前,为所有人敲响沉重的警钟。
未开发景点往往地形较为复杂,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加之此类区域多为信号盲区,一旦遇险,通信与救援等都面临困难。因此,当地有关部门通常会发布警示公告、设立警示标牌等,劝导游客远离。
但在互联网上,一些未开发景点却被冠以 " 极致秘境 "" 小众宝藏地 "" 人间仙境 " 等名号引流。这种美化与包装,消解了 " 未开发 " 背后的安全风险,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亟需社会各界联手加强规范管理。
网红博主不应只顾博取流量,而忽视安全底线。在推荐未开发景点时,应如实提示风险,尤其是有过事故记录的地点,更需明确告知。刻意隐瞒危险,不仅失德,更可能触犯法律。
平台必须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加大内容审核力度,从源头切断 " 致命引流 " 的传播链条。严格审查含有 " 未开发景点 " 及相关关键词的内容,对其加注醒目的风险提示,下架带有夸大成分的推荐信息,并通过算法向大众优先推荐正规景区及安全可靠的旅行目的地。
游客自身要提升安全意识,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在进行户外活动前充分了解户外风险,做好充足准备,切勿存有侥幸心理,始终将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安全不能向流量让位,生命不能为冒险买单。当 " 秘境 " 成为吞噬生命的陷阱,我们必须以更加严肃的态度、更加严格的措施守住安全底线,让探索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更远。
刊于《瞭望》2025 年第 33 期
延伸阅读
编辑|喻千桓
核校|谈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