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娱价值官,作者丨陈桐,编辑丨美圻
生成式 AI 正在加速重塑各个领域,影视行业也不例外。
2024 年 5 月 30 日,被誉为 " 互联网女王 " 的著名科技趋势分析家玛丽 · 米克尔发布《互联网趋势研究报告》,将 " 制作完整电影和游戏 " 列入 " 未来 5 年内 AI 最可能做到的 10 件事 "。而在 6 月底闭幕的第 30 届上海电视节上,AI 也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焦点,不少制作团队带着 AI 生成的短剧或样片进行路演,引发广泛关注。
近几年,影视行业对 AI 的态度经历了从惊叹其发展速度,到忧虑其可能带来的失业危机,再到见证其全面渗透行业各环节、大幅提升生产力的转变。毫无疑问,影视产业正处在一场由 AI 驱动的巨变前夜。如何处理好与 AI 的关系、如何有效利用 AI、以及如何将积累的技术能力与生态开放出来,促进行业协同合作、共克难题,成为当前影视行业面临的新考验。
重构影视行业生产逻辑
在影视剧生产端,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已将 AI 应用于内容策划和后期制作等环节,并初见成效。AI 不仅让评估和挖掘优质 IP 变得更精准,还能显著缩短内容制作周期,成倍提升生产效率。
当前,影视剧备案和开机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呈下降趋势,整个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创意新颖、价值突出的作品,这对内容策划和 IP 发掘提出了更高要求。" 好钢用在刀刃上 " 已成为行业共识。
生成式 AI 工具的出现,极大提升了发掘和评估好故事的精度与速度。早在 2023 年 GPT-4 发布后不久,爱奇艺便启动了利用 AI 重塑影视内容创作与评估的探索。其内容团队与智能制作产品开发、算法技术团队紧密合作,通过 " 拉片 " 方式,为《隐秘的角落》《苍兰诀》等优质剧本进行评级标注。这些剧本被算法团队深度拆解分析,转化为机器可读的结构化信息,成为训练大模型的关键语料。
借助生成式 AI 能力,爱奇艺制作团队已能利用 AI 工具提高剧本和小说的阅读效率与评估水平。以往,主创为筛选出适合开发的 IP,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阅读动辄数十万字的小说才能做出判断。如今运用生成式 AI 工具,仅需原先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完成三倍的阅读量,效率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该工具还能完成故事大纲提炼、人物关系图谱构建及关键情节冲突检测。在前期策划阶段,即可帮助主创精准预判强情节点和故事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类似地,腾讯的 AI 技术和优酷的 " 剧本透视 " 功能,都能深入剧本拆解环节,短短三分钟即可精准剖析场景与人物。芒果 TV 的分镜大模型可快速分析人物性格转变等逻辑问题,辅助脚本结构调整。结合监测受众情绪、分析行为、捕捉需求,AI 从选题策划阶段就能帮助主创和平台把控剧本品质,降低投产风险,深度融入内容生产的前置流程。
除了剧本筛选和二次创作,AI 的应用也已深入到制作环节。目前,爱奇艺虚拟制作技术已能大规模应用于原创内容。去年热播剧《大梦归离》中虚拟拍摄镜头累计超 3000 分钟,从内室到外景,从水岸到山峦……多个场景的逼真效果让这种前沿拍摄方式一度引发热议。
从长远角度看,随着虚拟制作项目增多,平台方也能逐步完善自身的数字资产库。各种高精度的服装、角色、虚拟道具及场景建筑等模型,不仅可用于二次授权,满足后续影视、游戏、虚拟现实等多场景的内容制作需求,同时也能用于训练生成式 AI,开发更多未来可用的数字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让营销和体验更懂 " 人心 "
在营销端,AI 正深刻改变影视剧宣发的逻辑与模式。从精准定位受众到生成个性化物料,从创新宣发形式到通过热点内容持续发酵破圈、有效 " 种草 ",在 AI 赋能下,影视剧宣发正步入 " 一片一策 " 时代,借助流量、内容、活动运营,与用户产生深度互动,持续供应剧集热度和话题。
在宣发物料创作上,AI 可截取影视画面辅助生成海报和短视频切片,以极低成本生产海量定制化素材。多家长视频平台去年财报显示,AI 生成海报的点击率和用户观看时长已超过人工制图效果。
2024 年春节档票房冠军《热辣滚烫》同样借助 AI 技术玩出了宣发新花样。上映期间,用户在支付宝搜索 " 飙戏小剧场 ",上传个人照片,60 秒内即可成功 " 换脸 ",变身电影主角乐莹,实现 " 参演电影 " 的沉浸式体验。
这是国内首次将生成式 AI 技术应用于电影宣发,依托支付宝底层技术实现大规模用户换脸生成。活动上线后单日吸引近百万用户体验换脸功能,尤其在春节假期,用户将换脸视频分享至社交平台,形成 " 自来水 " 传播效应,为电影带来裂变式曝光。
区别于同期影片的路演、直播等常规动作,《热辣滚烫》的 AI 换脸宣发以低门槛、强趣味性的互动模式,将技术赋能转化为用户共情力,不仅为影片带来现象级流量,更重塑了电影营销的参与逻辑。
更重要的是,传统宣发依赖 " 买流量 + 铺渠道 " 的粗放模式,常导致 " 高曝光、低转化 " 的资源浪费。通过分析用户对各类物料的点击、完播率、话题热度等数据,AI 可帮助片方动态调整、实时优化宣发策略。近期,《南京照相馆》片方借助 AI 技术动态抓取影片热词大数据,针对性发布相关历史解读短视频,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情感距离。
在用户体验方面,爱奇艺今年推出了 " 跳看 " 功能,利用 AI 定位剧情点,适配观众高效观看需求。优酷则上线了 "AI 搜片 " 功能,覆盖全网百万级影视剧信息,同时整合了数以万亿计的娱乐相关知识词汇。用户可通过多轮对话实现模糊搜索、影视问答及剧情检索,无需具体问题即可满足搜索需求。
破解 AI 创企成长的 " 不可能三角 "
当前,对于影视产业诸多工种而言,AI 的主要作用仍是辅助工作,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在新一轮产业智能化浪潮加速席卷的当下,一大批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聚焦新兴赛道、革新商业模式的新锐 AI 企业正在崛起,这将为影视行业未来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以生成式 AI 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为中国影视行业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在线影视行业能否以开放心态和积极行动,拥抱来自行业内外的变化,特别是拥抱生成式 AI 广泛应用带来的生产与服务升级,将决定未来行业发展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数影视公司的 AI 工具和产品都离不开与新兴科技企业的合作。例如,爱奇艺《大梦归离》的虚拟拍摄就源于与国内算力领军企业燧原科技的合作。双方基于 " 燧原曜图 ",共同探索图生图算法训练、视频风格化渲染在影视制作领域的应用,通过生成式 AI 开发美术设计辅助工具,推动 AIGC 技术在泛娱乐领域的落地。
然而,伴随着大模型的快速演进和竞争加剧,许多新兴 AI 创企也面临发展困境。8 月 12 日,在百度 AI DAY 上,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指出,AI 创企的成长始终面临一个 " 不可能三角 " ——技术深度、迭代速度与成本控制三者难以兼得。如何跨越这一障碍,让 AI 创新价值在包括影视行业在内的千行百业持续落地生根,是 AI 产业面临的关键难题。
对此,百度智能云正在提供解决方案。其全栈 AI 赋能方案与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为创企 " 站在巨人肩膀上 " 快速发展带来了希望。
在当下 AI 产业发展的关键拐点,生成式 AI 仍像充满未知可能性的潘多拉魔盒。随着更多创企站上产业进化的前沿,对于影视行业而言,AI 未来开启的不仅是成本与效率的空间,更是内容创新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