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游戏价值论
8 月 10 日,《逆水寒手游》官方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其 AI 剧组模式是基于雷火自研伏羲智能引擎开发,并未授权给任何非雷火旗下自研游戏使用。同时强调画骨画皮难画心,低劣的抄袭意味着更低的品质和更多的 bug。
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很多玩家都明白是在内涵网易旗下另一款武侠游戏《燕云十六声》。事情起因要追溯到 8 月 8 日《燕云十六声》新赛季更新了一个 AI 动捕玩法「戏乐模式」,逆水寒玩家质疑燕云「抄袭」并进行声讨,在小红书平台,燕云官方相关图文被愤怒的玩家冲了 11 万条。
但事情到这就结束了吗?8 月 12 日下午,《逆水寒手游》官方再次发文回应,称其 AI 玩法是其玩家帮助下完善的,并强调他们欢迎并乐见整个游戏行业拥抱 AI,探索其无限可能——前提是:铭记源头,尊敬玩家。
网易的「世子之争」
尽管都是网易游戏旗下,但这两款游戏分属不同的事业群旗下的工作室。《逆水寒手游》来自于雷火事业群旗下的雷火事业部的祝融工作室,而《燕云十六声》则是属于互动娱乐事业群旗下的 Everstone 工作室。
在这里,用「世子之争」来描述这两者的关系或许再合适不过。两大事业群都是独立的组织架构,技术并不互通,互不相关,属于相互赛马竞争的关系。
这也是网易做游戏的一大特色——内部赛马,竞争上岗。在游戏价值论整理网易游戏的组织架构时就发现,仅讨论互动娱乐事业群的各大事业部,理清这些事业部并不容易。原因很简单,做出成绩的工作室可以晋升成事业部,而成绩一般的事业部甚至会面临被裁撤的风险,这就导致这些年事业部一直在变动。
例如海神事业部是由前梦幻事业部成员成立,而海神事业部旗下开发出《率土之滨》的 G10 工作室独立成为第十事业部,推出《阴阳师》和《哈利波特 · 魔法觉醒》后的 Zen 工作室独立成为 Zen 事业部(现更名为阴阳师事业部)。
坊间传闻,网易内部项目组晋升工作室的标准是「旗下游戏流水累计达到 10 亿」,工作室晋升事业部的标准是「旗下全部游戏流水累计达到 20 亿」。后来网易的晋升门槛变成了 20 亿、50 亿。
当然有晋升的事业部,也有被裁撤的事业部。推出《燕云十六声》的水滴事业部和推出《第五人格》的 Joker 事业部均是从神迹事业部内部独立出来。但据说神迹事业部由于负责人离职导致事业部被裁撤。
仅从这些事业部的诞生与结束也可以看到,在网易内部,各个工作室曾经有过不小的自主权。想要获得更多资源或者说完成晋升,就要依靠手里的产品获得不错的成绩。同一事业群内部还好,尽管也有竞争,但各个事业部之间存在着一些的历史渊源,部分技术还是流通的。并且尽管工作室升级后会成立新的事业部,但事实上部分产品的研运依然停留在之前的事业部。
但到了两大事业群之间,就更像两个独立的个体互不相关,平常也是暗暗较劲。如果两者都踏入同一个赛道并且平分秋色,那竞争就会浮出水面。
平分秋色还是后来居上?
在燕云正式上线前,《燕云十六声》就以「武侠开放世界游戏」被人熟知。不过早在 2023 年,《逆水寒手游》还未上线时,其就在简介中提到「聚集于打造细腻宏大的武侠开放世界」。
据相关数据测算,《逆水寒手游》的首月流水超过了 20 亿元。官方在 QA 中也提到「赚了不少钱」。网易 2023 年 Q3 财报中也提到《逆水寒手游》实现强劲的收入和用户增长,注册玩家数量超过 5000 万。
回到《燕云十六声》,如果说《逆水寒手游》的口号是要「颠覆 MMO 的内核」,那么燕云的口号就更进一步——「武侠游戏,只有燕云和其他」。实际上,燕云的游戏模式也更为颠覆,将单人模式与多人模式分开设置,通过单人模式的高品质内容留下玩家,并且引导玩家去游玩多人模式或者说一些 MMO 的玩法。
尽管在燕云上线前多数玩家对这个「黄毛」并不看好,但上线后凭借不错的质量实现口碑逆转。据 GameLook 预估,《燕云十六声》首月全平台流水在 7-10 亿元左右。网易 2025 年 Q4 财报显示,《燕云十六声》端游在中国上线后,四天内下载量突破 300 万次,其手游上线后,蝉联 iOS 下载榜第一位约两周。手游的成功发行推动了双端玩家总数在两周内突破 1500 万。
对比来看,尽管上线后初期表现是《逆水寒手游》更胜一筹,但是目前来看《燕云十六声》和《逆水寒手游》是不分伯仲的。
根据 SensorTower 发布的 2025 年 7 月中国 APP Store 手游收入排行榜,《燕云十六声》第 17,《逆水寒手游》第 18。纵观 1-6 月的手游收入排行榜,《逆水寒手游》和《燕云十六声》也是位次相近,交替上下。
其实之前,网易的《明日之后》和《七日世界》也有类似的「营销行为」。事情起源于《七日世界》预热视频有不少与《明日之后》高度相似的元素。这视频引来了《明日之后》的官号,在评论区回复「连这都偷?」。不过这两款产品是亲兄弟,均出自奇点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