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差评汽车部 Author 脖子哥
8 月到了,又到了上市车企们发年中财报的时候咯。
但跟咱们国内车企们捷报频传不同,海外可以说是一片鬼哭狼嚎,一众著名车企纷纷 poor guy。
大众净利润同比下降 38.5%,宝马是下降 29%,奔驰大跌 55.8%,保时捷更夸张,直接三条 6(下降 66.6%)。
但德国人也就是利润被极限压缩,多少还能剩点,可高卢鸡就不同了,一败涂地。
虽然雷诺集团看上去还行(净利润 5 亿欧元,同比下滑 64.3%),但日产可是红豆泥私密马赛的程度了。
今年上半年,日产亏损了 1157.6 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同比下降 505.3%。。。
隔壁的斯特兰迪斯(标致、雪铁龙、Jeep、玛莎拉蒂的母公司)就亏得更多了,光今年上半年就亏损了 23 亿欧元,折合人民币 190 多亿,同比下滑 141.1%。
每家基本都是这惨状,所以,上个月外国车企们的股票格外的刺眼。
咳咳,虽然脖子哥也喜欢看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的戏码,但是资本深厚的外国车企,没道理一下子暴亏这么多。
所以,咱们总结了一下他们的财报解释。
各家基本上都提到了两个原因 —— 中国市场的 " 不景气 " 和美国复杂的关税。
先来讲讲欧洲车企在中国的糟糕表现。
毫无疑问,中国销量下滑是奔驰们这次糟糕财报的 " 罪魁祸首 "。
销量下滑的原因也是老生常谈了,现在的传统燃油豪车,能撑起豪华的只有他们的 " 底蕴 ",无论是驾驶硬件,还是科技含量,燃油车已经被新能源车甩在了身后。
打开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排行榜,如果不加任何定语,前三十名里只有奥迪 A6L,还排在 29 名。
再看前排,几乎全是新能源车型,特斯拉、小米、鸿蒙智行们吃的就是他们的份额。
其实吧,奔驰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在中国得搞电车,几百亿的大公司战略眼光肯定有,甚至新能源车就是他们率先提出来的,但真的就是船大难掉头。
但就跟现在很 " 火 " 的理想 i8 一样,我既然有一个大卖的主力产品,那我新出的纯电车,该如何定位?
价格要是定低了,吃的是自己的市场。以前的 BBA 那可是躺着等消费者给它送钱,没人有这个魄力 All in 纯电。
就这样拖到 2020 年,当 Model 3 在中国建厂杀进来,鲇鱼一搅,说啥都迟了。
宝马 i3 则是和经销商进货一样,靠着周期性的降价,用比燃油 3 系还低的价格偶尔刷刷存在感。
你说奥迪?奥迪在 E-tron 之后早躺平咯。
中国市场说完了,咱们再来看看美国那边。
美国关税的事情咱们早在 4 月份刚出来的时候就报导过(传送门),当时的关税大战直接把特斯拉 Model S 和 Model X 干停产了。
今年 4 月之前,美国对进口汽车的关税一直都是 2.5%。而 4 月 3 日特朗普运用《贸易扩展法》的第 232 条款,对进口汽车加收了 25% 的关税(包括各种汽车零部件)。
无论你在津巴布韦还是毛里求斯,只要你还在蓝星,想往美国卖车就最起码得交这累计 27.5% 的关税。
心情好的时候,和日本、英国谈一谈,日本收 15%,英国收 10%。
心情不好?就算是美加墨三国签了 USMCA 贸易协定,照样给你加拿大加到 35%。
像斯特兰蒂斯旗下的克莱斯勒、Jeep、道奇,虽然是美国品牌,但部分工厂就在墨西哥托卢卡和加拿大温莎,直接撞枪口上了。
那斯特兰蒂斯尚且如此,别的欧洲车企就更难受了。现在已经快销声匿迹的奔驰 GLE、GLS,就是因为他们的生产基地就在美国,受关税影响,已全面停产等待后续变化。
而当大伙认栽的时候,懂王还玩起了烽火戏诸侯。
于是,咱们就见到各家车企的工厂开开关关,被辞退的工人来来去去,纯折腾。
懂王这么一搞,整个美国汽车市场的消费风向也愈发保守,大伙都去找价格变动不大的日本车企了。
今年上半年的美国汽车销量,基本上清一色的日本车
这样的竞争优势,欧洲车企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市场份额被分走。
总之,在中美的混合双打下,欧洲车企这上半年可以说过的很不如意。
除了大众之外,各家基本上都将年终的销量目标调低了,甚至给不出预计。
不过后面会怎么变化还说不准,就在上周,欧盟和美国谈好了全新的关税,降到了 15%,不少车企也决定提高在美国本土的投资来应对关税问题。
相信过了关税震荡期之后,美国车市终究会回归平稳。
至于在咱们中国,像日产和大众就选择了积极拥抱中国供应链,日产 N7、大众 ID.3 在目前的新车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而 BBA 等高端品牌则继续押宝新材料、轴向电机、L4 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等待下一次新能源技术爆发。
奔驰乘用车每季度研发投入超过 20 亿欧元。
Em... 不过参考最近 A5L 的定价,看来还得多打打。
撰文:浩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