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12小时前

智能水翼艇研发团队获李泽湘天使轮融资,新能源风口刮向水上出行

作者|黄楠

编辑|彭孝秋

硬氪获悉,御水飞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御水飞行 ")近日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创立的 XBOTPARK 基金。

「御水飞行」是一家专注消费级、行业级高性能智能水翼艇研发及应用的科技企业。创始人兼 CEO 吴关为热那亚大学 / 米兰理工联合培养硕士,后前往吉隆坡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攻读博士,曾参与多项国家级和国际级设计项目,包括安徽 128 米趸船、珠海九洲湾一号、环球三体帆船等,有逾十年的船舶设计工作经验;团队多位核心成员在船舶设计、复合材料、智能控制等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丰富的产品化经验,具备跨学科系统化创新能力。

深圳科创学院智能船艇体验日(图源 / 企业)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与 " 双碳 " 目标影响,新能源船舶已成为航运业转型的核心方向,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研普华等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电动船市场达 632.35 亿元,预计 2030 年将突破 1190 亿元,中国作为核心增长极,2025 年锂电化渗透率有望达 20%,市场规模达 550 亿元。

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续航及适航性作为水上交通工具的核心指标,电动船与燃油船存在显著的性能落差:在同等技术指标下,燃油船与电动船配备同等重量的能源时,燃油游船可行驶 200 公里,普通电动船仅 30-50 公里。

要实现与燃油船相当的续航里程,则不得不通过增大船体、增加电池容量来实现,继而导致硬件成本持续攀升,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突出痛点。

对比之下,水翼结构能显著提升船舶的节能性。「御水飞行」创始人兼 CEO 吴关告诉硬氪,与普通的船舶相比较,水翼结构的亮点在于,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让船体离开水面,不仅减少阻力,也保证了其稳定性。同时,同等技术指标下,其实测续航可达 80 公里,较传统电动船提升一倍,突破传统船舶高能耗、低效率的技术瓶颈。

御水飞行水翼船在深圳大沙河测试(图源 / 企业)

水翼艇研发的核心难点在于水动力、流体力学及船舶设计等领域的高度融合,需要对运动仿真、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深入掌握,属于典型的交叉复合型学科。

过去十余年间,瑞典、加拿大、法国等欧美市场涉足相关产品的落地应用与销售;而在国内,由于游艇产业及 C 端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小艇领域长期缺乏技术研发与突破的动力。

关注到这一市场机会,「御水飞行」自 2024 年开始研发高性能智能水翼艇,目前首款产品已落地,并拿到天使订单、正在交付中。具体到产品构型方面,团队将飞机设计理念融入船舶,碳纤维复合材料船体减轻能耗,智能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水流,像 " 自动平衡仪 " 一样动态调节水翼角度,确保转弯时船体如飞机般平稳。

这一项目研发攻克了流体力学与船舶设计的复合难题,通过水翼机构与水流的相互作用,让船像飞机一样借助水翼升力脱离水面,减少阻力。「御水飞行」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实时感知水域环境,自动调节水翼角度,确保船体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东莞松山湖公开日

此前业内多数产品均采用金属构件、重量较大,过重的船体需配备更大电池以提升推进功率,这与新能源船舶追求轻量化以降低能耗、提升续航形成了显著矛盾。

对此,「御水飞行」采用复合材料,通过碳纤维搭建船体构型,并对材料的屈服强度、整体强度及船体结构强度进行了系统测试与优化,将产品总重量控制在 800 公斤,从而实现同级别最高的性价比。

在自动化驾驶方面,「御水飞行」研发了一套控制算法,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船载传感器会实时捕捉水流、水域等环境信息;各类测试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后,系统可根据动力方程的多维度耦合,实现对航行姿态与水翼角度精准动态调整。

船艇提供有定制化服务(图源 / 企业)

硬氪了解到,「御水飞行」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面向国内及欧美市场实现分阶段销售目标。其中在国内市场,重点挖掘沿海景区场景,服务文旅集团、政府等 B 端客户。

海外市场方面,重点聚焦东南亚、中东市场的游艇俱乐部、航运公司等客户群体,拓展私人游艇、绿色航运场景;同时覆盖欧洲海岛交通与特种运输场景,向旅游平台、物流运输企业等提供产品直销。通过在不同细分领域的精准布局,逐步扩大市场渗透,以推动产品在国内外多元场景中落地应用。

相关标签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