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赛格,闯关巴蜀。
7 月 4 日," 成都发布 " 报道:高新区领导与赛格集团达成共识,双方将加快项目落地,共建商业消费新场景。
20 天过后,坊间传闻赛格已敲定高新区非交子板块的选址,一旦审批通过,将新建一座 30 万㎡巨型购物中心。
面对商战同样激烈的成都,有数据显示 2024 年购物中心 20 强中有半数都在当地有过布局。" 西北王 " 此时官宣南下,剑指何处?
01
3 大底气:缘何出手?
在赛格出手背后,我们分析或有三大原因。
其一:业绩长虹。
其二:市场冲击。
西安 SKP 的登场或是重要诱因。有数据显示,SKP 在 2018 年 5 月开业后半年即获 24 亿销售额,排名当年全市第二。此后同样一路狂飙,2019 年翻番、2020 年达 58 亿、2021 年突破 80 亿元,2022 年与百亿营收只差一步之遥。
2021-2022 年,在国内奢侈品消费热潮下,以北京 SKP、新世界百货为代表的高奢商场普遍都出现了高增行情,同比增速要比定位中高端、全品类购物中心的 " 赛格们 " 高出近 12.22 个百分点。
三:成长预期。
如今再看,西安本土商战还在加剧。除已开业的 SKP、万象城外,南门太古里、西安银泰中心等一批 " 后来者 " 在等待进场。这意味着,赛格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在未来的长效发展中,到底 应该定位于深耕主场,还是冲向全国?
这个答案在业内或许已成共识。我们梳理发现:中国商场前 10 强的母公司中,只有赛格、中国国贸(北京国贸商场)、杭州解百(杭州武林大厦)三家还在坚持单店打天下,其余巨头早已开始了全国展业。
02
大牌云集:差异化挑战?
成都商业市场到底有多难?
1700 年前的《蜀都赋》就曾说过,此处 " 市廛所会,万商之渊 "。如今再看,成都依然是新一线里购物中心密度最高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唯二社零破万亿的城市之一。
消费繁荣背后,离不开大量商业项目的加持。截至目前,成都共拥有近 1600 万方商场以及购物中心存量,仅次于上海、重庆,排名全国第三。
如港资太古集团、九龙仓集团打造的太古里、IFS 项目,央企华润置地旗下万象城项目,就连续多年包揽了成都 TOP3,销售额均高达 50 亿 +。此外还有温江合生汇、凯德广场金牛、成都大悦城等一批 " 港资 + 外资 + 央国企 " 项目,也在轮番补位前 10 强,整体占比已超 6 席。
而在巨头包围背景下,仅有 2 家本土品牌成功突围。一是由全国地产百强、资产规模超 300 亿的润达丰集团在管的天府和悦广场,2024 年销售额 47.9 亿元、排名全市第 5;二是与日本零售巨头 " 伊藤洋华堂 " 深度绑定的成都世豪广场,销售额 33 亿元、排名全市第 8。
在这个商圈里,分布着成都 SKP、银泰中心 in99、苏宁广场城市奥特莱斯、成都世豪广场,背后资方指向华联集团、银泰商业、成都世豪资管以及苏宁置业,彼此间直线距离约为 3-4 公里左右。
从最新业绩来看,除 " 第一梯队 " 的成都 SKP 外,其余 3 家商场销售额仅有 33 亿、30 亿与 12.5 亿元,分别排名全市第 8、第 9、第 16 名。
面对赛格的南下,成都于高新区做出了 " 希望加快项目落地 " 的表态,对长期关注赛格的西安金融棒棒糖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能在不久后获得明确:即赛格会否在成都自建自持物业,还是继续采用租赁模式?
03
西安经验:发力新场景?
回到西安视角,金融棒棒糖认为,赛格成功并不完全是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从根本上要归于优秀的管理能力,并突出表现在 " 精准调改 " 方面。在我们的关注中,即有三宗典型案例。
1:引入 " 奢侈品买手店 "。
2019 年,赛格打造了 GUCCI、PRADA、BURBERRY 等 21 家品牌集合店,尽管在上新速度、消费者信任度等方面不及 SKP 的直营模式,但凭借爆款铺货率、补货灵活、价格有涨有跌的特点,一定程度切入了重奢赛道,成功的扩大的消费者覆盖面。
2:补充 " 奥莱业态 "。
2022 年,赛格基于奢侈品布局,在 5 层及 6 层布设奢侈品奥莱店,基本能做到 6 折优惠,核心就是要锁定因奢侈品涨价而流失的中产消费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奢侈品当时的涨价潮,我们也记做过忠实纪录。(详见《中大国际跃入曲江:" 自建自持 "17 亿物联网医院》)
这个动作集中于赛格 B1-B2 层,围绕 " 年轻女性 "+" 大学生 " 客群,从低端批发市场改造为相对精致、贵价的潮流品牌首店聚集地,不仅强化了网红属性,又与小寨原力场等商场形成错位竞争。
事实上,赛格一层西北角的变动历史,也能清晰地看出其调改能力。从初始的 initial、TEENIE WEENIE 等年轻人精品店,到后来奢侈品中心升级,再到如今 " 中产三宝 " 的始祖鸟,这套 " 精准需求捕捉 + 高效执行落地 + 多元品牌储备 " 打法已经成为了赛格的方法论。
上述多种持续探索之下,西安赛格开始拉开与 SKP 的位差,从 2022 年领先 15 亿元计,2024 年已扩大到 48 亿元。
其一:何种物理形态?
官方透露的 " 商业消费新场景 " 仍然不便猜测,究竟是 " 大盒子 " 还是 " 开放式?
其二:市场如何定位?
就目前而言,成都高新区已有成都 SKP(全系顶奢)+ 银泰 in99(潮流轻奢)+ 世豪广场(家庭一站式购物)+ 苏宁奥莱(贵价折扣)的四大项目,此一背景下,赛格会如何选择呢?
其三:团队如何组建?
西安赛格自然是一支能打的队伍,但成都毕竟有不一样的消费心态与消费习惯," 西北王 " 此次南下,其团队会否吸纳当地血液,并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融合,也是一个重大的变量。
作为本土财经观察者,站在 2025 年这个时点,我们的观点是:面对成都诸多项目背后极其强大的股东方,赛格南下已经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与自信,对陕西民营企业无疑是一个积极的示范,把主业做强、把市场做透、把预期做好,始终是经营之本。
至于预期,我们亦想说:进攻,或许就是最好的防守!
来源 / 金融棒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