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全天候科技 42分钟前

目前为止,美股二季报表现如何?

随着美股二季报披露进入尾声,一份份财报数据正勾勒出市场的真实脉动。

据追风交易台,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揭示,标普 500 指数已有 327 家公司交出成绩单,占总市值 69% —— 63% 的企业盈利超预期,创下二十五年来罕见高比例,然而市场反应冷淡,这主要是因为此前关税压力导致的超低预期。

二季度科技巨头持续领跑,盈利增速是其他公司的 6 倍多,而关税阴影下企业的应对智慧更成为关键变量。这场看似亮眼的财报季,实则藏着诸多值得细究的反差与玄机。

高盛提示,下半年关税压力可能边际增大,而企业为保护利润率而持续提价,可能进一步压制实际需求。但利好因素同样明显:企业对关税的应对能力超预期、财政政策对 2026 年盈利的温和提振,以及大型科技股的增长惯性,均可能支撑盈利韧性。

超预期比例创 二十五年新高,但 " 水分 " 不可忽视

从整体表现看,二季报的 " 成绩单 " 颇为亮眼。

截至 8 月 1 日,标普 500 中已有 327 家公司披露二季报,占总市值的 69%。其中,63% 的公司每股收益(EPS)超过分析师共识预期,这一比例是二十五年来最高水平之一,仅低于疫情后经济重启阶段。

盈利增长动能也超出预期。标普 500 二季度 EPS 同比增长 9%,显著高于季初分析师预期的 4%。这一增长由营收和利润率共同驱动:平均 EPS 超预期幅度为 8%,平均营收超预期幅度为 3%,显示企业在收入端和成本控制上均有不错表现。

不过,这一 " 高超预期率 " 存在特殊背景。今年年初,分析师对企业盈利的下调幅度较大,形成了 " 过低的预期门槛 "。

高盛指出,这种预期先行下调的动态,导致二季报中 " 超预期 " 的含金量打了折扣 —— 市场对盈利超预期的反应明显弱化:超预期公司的股价在披露后仅跑赢标普 55 个基点,远低于历史中位数 101 个基点;而不及预期的公司股价表现更差,跑输幅度达 362 个基点,是历史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企业指引转向积极,盈利预期修正创近年新高

与一季度的谨慎不同,二季报中企业对全年盈利的指引明显转向乐观。

数据显示,56% 的提供全年 EPS 指引的公司上调了预期,这一比例几乎是一季度(29%)的两倍;而维持指引不变的公司占比从一季度的 54% 降至 27%,显示企业对后续经营的确定性增强。

企业信心的回升也推动了分析师预期的修正。衡量盈利预期上调与下调比例的 " 盈利修正广度 "(即上调公司数减下调公司数再除以总公司数)已飙升至 2021 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与近几个月美股股价的上涨形成呼应。这意味着分析师正在集体上调对未来盈利的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2025 年和 2026 年的 EPS 共识预期仍较年初低约 3%。高盛认为,这反映出年初关税政策落地后,市场对长期盈利的担忧尚未完全消退,短期预期修复尚未完全覆盖长期不确定性。

关税压力缓解信号显现,企业应对策略分化

关税对企业盈利的影响是二季报的核心议题之一。

报告指出,从财报电话会议的反馈看,企业对缓解关税冲击的信心显著提升:在讨论关税影响的公司中,27% 明确表示,关税对利润的拖累将小于此前预期。部分企业提到,今年以来关税税率的实际水平低于年初宣布的计划,是预期改善的重要原因。

企业应对关税的策略呈现多样化:76% 的公司提到通过供应链重组(如调整供应商、优化物流)缓解压力,60% 选择提价转移成本,51% 则通过削减其他成本对冲。

其中," 提价 " 策略的普及,与高盛经济学家的判断一致 —— 关税成本向终端价格的传导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推高通胀,但这也会对企业的实际收入增长(剔除价格因素)构成下行风险。

大型科技股 " 一枝独秀 ",增长差距再扩大

二季报最显著的亮点仍是大型科技股的增长韧性。

尽管英伟达要到 8 月 27 日才披露财报,但纳入市场对其的预期后,Mag 7 二季度 EPS 同比增长达 26%;而标普 500 中其余 493 家公司的 EPS 同比增长仅为 4%,两者差距达 22 个百分点,远超季初市场预期的 14 个百分点。

这种 " 分化 " 并非短期现象。从历史数据看,大型科技股的盈利增速自 2024 年以来持续领跑,其在标普 500 盈利中的权重也不断提升。高盛认为,这一群体仍是支撑指数盈利的核心动力,也是未来盈利预期上修的关键变量。

后续值得关注的是 8 月剩余时间的财报披露,尤其是英伟达等科技巨头的表现,以及企业对三季度关税影响的最新判断 —— 这些都将影响美股盈利预期的下一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