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 科技消息】近日,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远离光线和热源,微生物也能在地下深处生存——以宇宙粒子为食。
数十年来,天体生物学家在寻找生命时,一直将目光投向所谓的宜居区:有太阳的照射和表面存在液态水的行星轨道。然而,空间探索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想法非常有限。因为在火星岩石的黑暗中或土卫二的冰壳之下,还有其他力量在起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辐射分解。
辐射分解描述了一种物理现象:当宇宙射线与水分子碰撞时,会将其分裂。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自由电子——一种潜在的能量来源。一些来自地球上地下岩层的微生物,能够直接利用这些电子,这使它们无需依赖光线或热源。
研究结果显示:土卫二在数公里厚的冰壳下具备最佳条件。那里有大量宇宙粒子与潜在的水层发生碰撞。根据模型计算,火星和木星二也存在可测量的能量流。
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 辐射宜居带 "。它不是指太空中的某个区域,而是指地表下可以将水分裂并释放能量的地质区域。这些区域的分布比传统的 " 黄金地段 " 要广泛得多,因为宇宙射线几乎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