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山东下岗技术员,干出 800 亿“果链”龙头,又将收获 200 亿 IPO

「IPO 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 VC、CVC 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 Midjourney

市值超 800 亿元人民币的 " 果链 " 龙头歌尔股份近期可谓动作频频。

一方面宣布将以 104 亿港元收购两家精密制造港资公司,这笔交易将成为歌尔股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并购;

另一方面,其分拆出的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歌尔微 ")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正冲刺资本市场。

作为歌尔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姜滨夫妇通过控股歌尔股份间接掌控歌尔微,而姜滨本人的创业历程堪称传奇。

20 多年前,姜滨所在的国营厂子倒闭,由此 " 下海 " 开始创业,从山东一间麦克风小厂干到了年营收破千亿的全球智能硬件巨头。

如今,曾经的山东首富、歌尔股份董事长姜滨即将又收获一个 IPO。

山东夫妇又干出一只估值超 200 亿独角兽

总部位于山东青岛的歌尔微,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 2004 年——彼时作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部门开启了 MEMS 研发工作。

2017 年,歌尔微正式独立出来,两年后,完成了歌尔股份微电子业务的整合,当年歌尔微便实现营收 24.43 亿元,归母净利润 3.17 亿元,在 2019 年全球 MEMS 产业企业收入排名中位列第 9 位,是唯一一家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企业,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股权结构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11 日,母公司歌尔股份持有其 83.40% 的股份,而作为歌尔股份实际控制人的姜滨、胡双美夫妇,也是歌尔微的实际控制人。

目前,公司的两名执行董事分别是宋青林和马新江,分别担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副总经理。

作为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歌尔微的业务范围涵盖传感器、SiP 及传感交互模块三大板块,其中声学传感器领域是其核心聚焦方向。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歌尔微是全球第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2024 年市场份额高达 43.0%,远超第二名 25% 的市占率;也是中国第一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 2.2%,位居全球第五;还是全球第四大传感器提供商:市场份额 4.3%,累计出货量超 50 亿颗。

图源:招股书

在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 全球独角兽榜》中,歌尔微以 205 亿元人民币估值上榜,尽管估值较 2024 年的 280 亿元人民币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山东地区独角兽企业榜首地位。

歌尔股份和歌尔微背后,是姜滨和胡双美夫妇二人的一路打拼。他们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商业版图的跨越式布局。

姜滨于 1965 年出生于山东威海,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进入山东潍坊无线电八厂担任微型话筒车间技术员。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姜滨所在的国营厂子倒闭了,在全国下海创业浪潮的感召下,他抓住契机,找来几位厂里的技术骨干,合伙组建了一家小私营企业,开启首次创业尝试。虽因团队分歧导致初创企业夭折,却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经验。

2001 年,姜滨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妻子胡双美共同创办潍坊怡力达电声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主营业务也是他熟悉的生产麦克风产品,正式开启二次创业征程。

面对早期发展中的战略抉择,姜滨展现出非凡的前瞻性——当众多小企业订单带来短期利益诱惑时,他果断砍掉 80% 低端客户,斥资百万购置顶尖音频测试设备,打造行业首个消音室,并提出 " 向松下学习 " 的品质理念。

他认为,如果生产这些小企业订单,公司虽然短期赚到很多钱,却会因生产低端产品而大大损害公司的品牌形象。

这种对品质的坚持在 2004 年迎来收获:歌尔首款蓝牙耳机问世后,仅用两年时间,便于 2006 年登顶全国十大蓝牙品牌榜首。

歌尔股份董事长姜滨,图源:歌尔股份官网

随着企业步入正轨,姜滨敏锐把握资本化机遇。2007 年推动公司改制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次年 5 月成功登陆深交所,成就山东信息产业首家 A 股上市公司。

2010 年智能手机革命带来转折点,歌尔股份顺势切入苹果供应链,为其提供蓝牙及微型麦克风等产品,推动企业进入高速增长期—— 2013 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姜滨个人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

据福布斯杂志《2020 年全球亿万富豪榜》,姜滨以 32 亿美元身家登顶成为山东新任首富。根据最新的《2025 山东上市公司 300 富》显示,其家族财富仍保持 196.35 亿元人民币,居山东上市公司榜首。

近年来,歌尔股份在姜滨带领下持续深化战略转型。

尽管 2022 年遭遇苹果 " 砍单 " 冲击,但通过业务结构调整,企业已成功转型为涵盖声光电精密零组件、智能整机、高端装备等领域的消费电子龙头。

值得一提的是,歌尔股份就在近日宣布,拟以 104 亿港元的价格将香港联丰旗下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昌宏实业有限公司收入囊中,期望通过这次并购提升垂直整合能力,增强在精密结构件领域内的综合竞争力。这笔交易也将成为歌尔股份史上最大规模并购。

如今,歌尔微一旦成功上市,姜滨又将收获一家上市公司。

去年营收达 45 亿,苹果贡献一半以上

资料显示,歌尔微的产品超过 400 种,主要应用在约 30 种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耳机、VR/AR 设备、智能汽车及智能家居等,涉及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工业应用、医疗健康等行业。

财务数据显示,2022 至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1.21 亿元、30.01 亿元、45.36 亿元和 11.2 亿元,对应净利润则经历 3.26 亿元、2.89 亿元、3.09 亿元和 1.16 亿元的起伏变化,其中 2023 年出现的收入利润双降现象引发市场关注。

从业务结构分析,2024 年公司传感器业务贡献了 78.5% 的营收,其中声学传感器占比达 74.1%,SiP 业务与传感交互模组业务分别占比 16.1% 和 5.2%。

毛利率方面,18.5%、17.2%、19.0% 到 20.6% 的年度数据虽呈回升趋势,但仍低于瑞声科技(22.1%)和敏芯股份(24.88%)等同业水平,这主要源于高溢价芯片的外购成本压力。

2023 年公司业绩承压明显,收入与毛利率双双下滑,究其原因在于客户终端产品迭代周期延长,导致上游传感器出货集中于旧型号,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产品均价从 2022 年的 1.6 元降至 1.3 元。

转机出现在 2024 年,公司业绩实现强势反弹。

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复苏成为重要推力——当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结束连续两年下滑实现 7% 增长;传感器业务同比大增 67%,传感交互模组亦收获 46% 增幅;潍坊、荣成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突破 90%。这些积极因素共同带动利润水平回升。

客户集中度方面,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持续超过 75% 且逐年提升,2022 至 2025 年一季度分别贡献 75.5%、74.3%、79.7% 和 80.5% 的营收。

其中苹果公司作为核心客户,除 2023 年贡献 49.4% 营收外,其他年份占比均超 55%,最高达 62.3%。这种高度依赖源于歌尔微自 2010 年加入苹果供应链后,持续为其提供声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 SiP 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歌尔股份同样位列公司五大客户之中。

除苹果外,公司直销客户涵盖全球前九大手机厂商(以 2024 年出货量计),包括荣耀、小米、OPPO、哈曼等知名品牌,并为 Meta、蔚来、大疆等科技企业提供微电子元件。

在供应链端,歌尔微主要采购半导体芯片、印刷电路板及元件分销服务,2022 至 2025 年一季度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维持在 69.2%-76.1% 高位,其中德国英飞凌常年占据 71.1%-76.1% 的绝对份额。

针对供应商集中风险,公司解释称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对芯片技术、可靠性及微型化要求严苛,全球仅少数供应商能达到标准,这种行业特性导致对特定供应商的依赖具有必然性。

为应对供应链潜在风险,歌尔微正加速推进技术自主化进程。

2022 至 2024 年间,搭载自研芯片的传感器出货量从 1.57 亿颗跃升至 5.83 亿颗,占总出货量比例相应从 9.9% 提升至 30.3%,显示出其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显著进展。

青岛国资提前进场,AI 和出海成关键词

实际上,歌尔微的上市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 2021 年 12 月,公司创业板 IPO 申请就已获得通过,但后续发展却充满变数。

在冲刺创业板前,歌尔微曾进行一轮重磅增资,引入青岛崂山区国资、中金资本、招商资本、建银国际及中信建投资本等 15 家投资方,合计增资 21.5 亿元,涵盖多家地方国资机构和 PE 资本。

此次增资前公司仅有歌尔股份、董事长姜龙和董事总经理宋青林三位原始股东。

为配合上市计划,歌尔微曾与多家投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约定需在 2023 年 6 月前完成上市,否则将履行股份回购义务。然而受公司业绩波动和上市标准收紧等因素影响,该对赌协议最终被终止执行。

2024 年 5 月,公司正式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官方解释称由于未获监管批准,综合考虑 A 股上市周期、业务前景及市场环境等因素后,决定主动撤回申请并转向港股市场。

根据提交给港交所的招股书,IPO 前,歌尔股份持有 83.4%;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通过微电子创新、青岛恒汇泰分别持股 3.93%、1.43%,合计 5.36%;唐文波持股 2.00%;共青城春霖持股 1.93%;宋青林持股 1.76%。

在业务架构调整过程中,歌尔创始人姜滨胞弟姜龙的角色变化值得关注。

这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出身、拥有中国人民大学管理科学硕士和马里兰大学战略管理博士学位的企业家,在 2005 年加入歌尔股份后主导海外业务拓展,为公司与苹果等国际巨头建立合作立下汗马功劳。

2023 年 4 月,姜龙彻底退出歌尔微。

不过,在歌尔微 2025 年 1 月向港交所递表后不久,这位 " 离职 " 近两年的核心人物重出江湖,创立歌尔光电科技(青岛)有限公司,重点布局 VR 设备、光学仪器、显示器件及智能眼镜等新兴领域。

此次港股 IPO 计划募资 3-5 亿美元,资金将重点投向传感器、SiP 等产品研发及产能扩张,强化综合硬件开发与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同时加大算法研发投入以拓展传感器 AI 功能,并推进全球产业链合作布局。

相比此前创业板,本次港股招股书新增了算法模型和 AI 技术研发投入,并明确提出构建海外团队、深化全球产业链合作的战略方向。

可见,AI 和出海将成为歌尔微此次赴港上市的关键词。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