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 林恩
这个夏天,外卖大战轰轰烈烈地进行,打得全民狂炫奶茶。
但这场外卖狂欢下,一些质疑声也开始浮现。美团高管的发声、餐饮商家的痛诉……这些声音,揭露了狂欢背后的隐患。
眼下,随着浣熊餐厅、七鲜小厨陆续面世,美团、京东正带着 " 新物种 " 到来,可能会给餐饮行业搅起些许水花来。
01 被迫打起来的外卖战
7 月以来,外卖平台给出的战报一份接着一份。
7 月 13 日凌晨,美团发布战报称,截至 7 月 12 日 23 时 36 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 1.5 亿单。
7 月 14 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发布战报称,日订单量再次突破 8000 万单(不含自提及 0 元购)。
不过,这些战报没能得到 " 喜大普奔 " 的待遇。7 月 16 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在接受晚点 LatePost 采访时,对这场外卖大战给出了无奈的否定。
他很直白地在采访中表明美团的立场和处境—— " 我们本来不想卷,我们是被动卷入 "。
王莆中表示," 我们等了四五个月,他们的补贴越来越疯狂,我们设想一下,我跟他们说,你们卷了没有意义,他们不会信,他们只会觉得你怂了,反而会更来劲。"
他列举 2018 年和滴滴在无锡的竞争案例,试图说明 " 打战 " 没有好处。" 过了一年,我们拿无锡跟苏州、常州比,你会发现它跟那些没打的城市比起来根本没有额外增长。"
在他看来,外卖打战打完之后,并没有产生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增量。这一次也一样。
不得不打的原因很现实。王莆中表示," 如果在主营业务上我们不参与的话,连转 AI 的机会也没有了。"
阿里也许也不想打。虽然从结果来看,这场外卖大战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阿里了。晚点 LatePost 在采访中提到," 我们了解到,上周六阿里本来是没准备发起竞赛的,他们以为你们要冲,你们以为他们要做冲。双方都在做防御动作,但在对手眼里,就变成了进攻动作。"
7 月 2 日,淘宝闪购宣布将在未来 12 个月内面向消费者及商家启动 " 直补 " 计划,补贴规模达 500 亿元。
这场规模补贴,将美团与京东此前的 " 双人 " 博弈,彻底扭转成三个平台之间的较量。
王莆中的发声,可以理解为为这场大战 " 喊刹车 "。更严厉的叫停,则发生在之后,7 月 18 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
其实,从直接的、眼前的利益来看,外卖战是利于消费者的。原本一杯二十块的奶茶,现在只需要几元轻松拿下。
但从长远来看,持久的外卖战也可能引发更多隐患。比如外卖大战消耗的大量资金、人力,本可以用来提升食品安全、优化配送效率、发展供应链等等。当资源向 " 价格战 " 倾斜,最后总会有些什么做出牺牲。
因此,比起外卖战,餐饮行业可能需要更健康的升级,让消费者以更愉悦的方式吃上好吃健康又不贵的饭。
那答案在哪里?浣熊餐厅、七鲜小厨的出现,也许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02 浣熊餐厅正式 " 上线 "
基于过往一些外卖卫生事件,在部分消费者的认知中,渐渐形成了外卖不够卫生的印象,尤其是对 " 幽灵外卖 " 格外抵触。
早在半年前开始试水的浣熊餐厅,本质上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品质需求和打消个中顾虑。而时隔半年,选择在这个节点正式启动,自然有应对此次外卖大战的意图。
7 月 1 日,美团宣布正式推出 " 浣熊食堂 "。自去年底首店落地试水以来,截至 6 月 30 日,浣熊食堂在北京等地已经投入运营 10 家门店,其中老乡鸡、德克士、全聚德、云海肴等 100 多个餐饮品牌加入。
美团提出目标:未来三年,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 1200 家 " 浣熊食堂 "。
浣熊餐厅的模式,相当于美团自己租赁并打造了一个集合式外卖场地,将场地内的档口、厨房租给餐饮商家。
首先是餐饮卫生上。浣熊餐厅与卫星店一样,都强调 " 明厨亮灶 ",通过透明开放原则进行运营,监督商家食品卫生安全的同时也打消消费者的安全顾虑。
其次是配送模式也有新变化。浣熊食堂打破 " 一店一单 " 限制,可以实现跨品牌点餐,比如同时点一份米饭 + 一杯奶茶,由骑手统一配送。
从卫星店到浣熊餐厅,美团的平台侧供给在进一步得到丰富。通过模式的多样性,去覆盖更多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这样创新的模式让行业、餐饮商家期待,但未来的经营依然存在一些挑战,比如成本压力、运营压力。
一方面,根据测算,浣熊餐厅一线城市单店基建投入约 200 万 -300 万元,若复制到低线城市回本周期会被拉得更长;另一方面,跨店点餐可能存在某商家 " 卡餐 " 等情况,如何在这些未知的可能情况和消费体验之间做好平衡,也是美团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浣熊餐厅,京东的七鲜小厨也堪称 " 行业新物种 "。
03 七鲜小厨,行业鲶鱼?
刘强东曾在一个月前提到,一个月后,京东外卖将推出与美团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且期待这一模式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且安全的食品。
近期,这一商业模式面世了,即京东旗下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 " 七鲜小厨 "。
7 月 22 日,京东宣布启动 " 菜品合伙人 " 招募计划,投入 10 亿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 1000 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
京东强调,七鲜小厨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合伙人只需要共同参与菜品开发。在选址、建店、运营上,京东会负责整体的组织和经营。
" 简单来说,餐饮品牌有好吃的菜品,你来提供配方和研发;京东有很强的供应链整合和运营能力,我们来负责这些环节。"
七鲜小厨上线后,很快引发了一波质疑。最大的质疑莫过于,七鲜小厨是不是在抢餐饮店的生意?
关于这一点,京东做出回应," 可以很肯定的说,我们不是要抢餐饮店的生意,而是希望和优秀的餐饮商家一起,从幽灵外卖、黑外卖的手里,拿回本该属于品质餐饮商家的生意。"
京东的理由有三。一是会给合伙人 100 万的保底分成;二是定价 10-20 元,竞争的市场不是客单在 30 元、50 元及以上的正餐厅;三是会充分考虑到附近的供给情况,更多选在幽灵外卖订单占比高的地段,并考虑菜品合伙人的已有门店布局。
结合此前,刘强东曾提到," 我们做(餐饮外卖)的逻辑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这才是我所真正想要的。前端卖饭菜,我可以永远不赚钱,我只要靠供应链赚钱就可以了。"
七鲜小厨或许是京东结合自身供应链优势,以及避开外卖激烈内卷下的又一探索模式。
不过,在伯虎财经看来,以当下七鲜小厨的自营餐厅定位来看,与餐饮商家 " 狭路相逢 " 是难以避免的,京东的回应矛盾且无力。
但竞争未必是坏事。正如七鲜小厨自称的 " 餐饮行业新物种 ",过去几十年里,餐饮行业尚未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平台式餐饮。
在外卖内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愈加注重的当下,京东凭借自身的供应链优势,有希望打造一个 " 胖东来式 " 的餐饮样本。对于行业和消费者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七鲜小厨也好,浣熊餐厅也罢,本质上都是在餐饮行业开了新的口子,比平台一味怼着外卖打、疯狂免单,更具有开拓意义。
参考资料:
1、新浪财经:浣熊食堂一边迭代,一边扩张
2、北京商报:三年开 1200 家 " 浣熊食堂 " 美团再探外卖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