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12小时前

推开「窄门」后,讯飞办公本走上大路

做难而正确的事,

仍然是科大讯飞预判未来的野心。

AI 搅动了世界三年,究竟改变了我们什么?

冲在最前线的 " 办公战场 ",打工人一问一个不吱声:创作门槛是降低了,交付的水位线却 " 卷 " 得更高;效率工具层出不穷,工作也没有变得更轻松。

让技术离人更近的价值焦虑面前,科大讯飞扳动把手,打开了一扇 " 窄门 "。

2019 年,这家公司洞察到了一个需求空白:在 " 开不完的会 " 和 " 出不完的差 " 中,人们需要一台比手机更专业、比电脑更简单的生产力设备,由此发布了第一代讯飞办公本。

从那时起,办公本成为了科大讯飞长期钻研和打磨的 " 秘密武器 "。2023 年,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注入,又让 AI 的能力透过一块墨水屏,掀起了 " 新世界屏幕的一角 "。

做难而正确的事,好像没有那么 " 难 "。

在 AI 的大路前,敲开窄门

科大讯飞开创的智能办公本,是一个看起来既前沿又小众的新品类。

一款墨水屏、主打手写和语音记录的 AI 硬件,受众是谁?在发布了两代办公本以后,讯飞已经找到了一批粘性非常高的用户:企业高管。

从协同办公到 AI 办公,企业高管作为 " 少数派 " 的办公需求一直在被忽视,而其中的共性足以撑起一片广阔的市场。能成为高管刚需,办公本的市场定位和当初背靠白领发家的 macbook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主流电脑更专业便携。

今天,讯飞发布了第三代办公本产品,其中代表机型讯飞 X5,是一款能连接本地大模型的办公本,这也是全球第一款本地大模型办公本。

2019 年,讯飞发布了第一代产品,可以读写的墨水屏办公本讯飞 X1。

2023 年,第二代产品讯飞 X3 上市,可连接云端大模型,让办公本迭代为 " 智能办公本 "。如今,X5 又将 " 智能 " 迭代为 " 端侧智能 ",并为此做了充足的硬件配置和技术创新。

从 X1 到 X5,办公本从工具成为了一个 " 外脑 "。就像手机能从通讯工具演变为生活的枢纽,科大讯飞推开的 " 窄门 " 不是功能,而是场景。

在 10.65 英寸这个屏幕尺寸内,X5 拥有全球最轻最薄的机身,讯飞自研的快刷技术把综合速度提升了 50%。为了让第三代办公本能将讯飞自主可控的云端大模型部署在本地,X5 集成了 8 核 9T 的 AI 算力。

即使在无网的环境下,用户也可以使用语音转写、会议纪要、内容生成等核心 AI 能力,本地使用 AI 还可以充分保护数据隐私,把数据权交还到用户的手中。

X5 独创的 " 一键离线 " 功能,是一个 " 多数人嫌麻烦但受众必需 " 的暗线机会。X5 把离线设置为机身侧面的一个物理拨键,还加上了可视灯来区别模式,就是因为企业高管的涉密会议非常多,安全必须做到最好最明显。

科大讯飞副总裁、读写科技总经理钟锟告诉 36 氪:" 选择把全球最好的技术纳入到 X5 之中,就是因为意识到到了办公本的用户都在追求极致的安全感和体验。"

为了能让 X5 拥有更好的书写体验,科大讯飞几乎联合 Wacom 重做了一支笔,打磨出了接近真实纸笔的压感。再结合讯飞长期深耕的语音识别能力,在会上边录边写能带来 " 思维上的自由 "。

相比前两代办公本,X5 代表的本地大模型智能办公本又开辟了一个更加细分而精准的空白市场。空白市场本身就足以让人兴奋,但冷静下来想想,抢跑的底气并非一日之功。

关键在于," 窄门 " 的背后究竟存不存在 " 未被满足的需求 "。

墨水屏背后,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2014 年,科大讯飞的语音转写准确率还只有 60%,五年之后这个数字来到了 98%。技术分水岭让很多停留在图纸上的想象力都有了从 0 到 1 的温床。但一款走入 " 窄门 " 的产品,需要终局思维导向。

锚定企业高管的需求是合理的单点突破路径,而智能办公本的未来,需要预判社会长期的办公需求。

现在职场中的一个趋势是,被会议和日程 " 所困 " 的人越来越多,职位越来越下沉,不再只是高管的负担。大家每天排满了各种会,在会议间隙和出差的路上还要整理工作、思考业务、价值学习,坐在工位电脑前的时间占比逐渐缩小。

当一个职场人说 " 讨厌开会 ",讨厌的并不是协同,而是工作思路被打散和侵占的感觉。这是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为这些办公场景划定出清晰的边界。

讯飞办公本预设的一个 " 终局 ",就是人人都拥有一台智能办公本,开会的时候实时输入和输出,出门不用带电脑就可以完成绝大部分工作,用 AI 办公再也不用担心 " 思维断片 "。

从长期需求来看,办公本对应的专注、灵活、连贯的思维管理等产品特征,并不局限于高端人群,AI 时代 " 人的办公价值 " 本来就应该朝着这些方向变化。

讯飞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率先打开了这扇窄门。产品越成熟,就能让更多人感知到 " 原来我需要的是这个 "。就像第一代讯飞办公本,一开始就没有去玩花里胡哨的概念,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纸笔记录难查找、难留存。

讯飞过去在其他办公硬件如录音笔、翻译笔上的成功,让办公本在会议场景中天然有说服力,这种工作流的集成和优化对会议高频用户来说是质的飞跃。所以讯飞办公本最初的流行标签就是 " 开会神器 "。

但现在,飞机和高铁上能看到拿着讯飞办公本写笔记的乘客也越来越多,用户们自发地意识到了差旅中同样存在 " 未被满足的需求 "。随着办公趋势的变化,办公本不可替代的场景越来越多,这印证了科大讯飞的 " 终局思维 " 是奏效的。

跨越了窄门之后,找到了一批和产品共同成长的用户,办公本就能走上慢慢接近 iPhone 时刻的 " 大路 "。比如在设计 X5 的过程中,讯飞本来以为两颗麦克风降噪就够用了,提升算法就行。但后来发现,用户经历过的会议场景比他们想象的更复杂,比如中型会议中本身就有扩音和混响设备,不同的发音场景中的语音记录需要更多麦克风来实现,最终决定置入八颗麦克风,通过自由组合的阵列完成更多场景中的降噪。

在 " 会议录音转文字 " 这个核心功能上,讯飞的语音大模型目前也已经达到了领先业界的水平,X5 支持八种外语互译、200 多种方言免切换识别,一门心思要把会议场景做到极致。

这个大模型、算法、硬件三方发力的思路,让人想到了最早定义了个人办公的微软。虽然人人都在用 Office,但成功的不只有软件,而是 Office、Windows 系统、个人电脑合力的新场景。

那个时代的个人笔记本也是一扇 " 窄门 ",借着本地文档走上大路。现在,AI 就是智能办公本的 "Office"。今年上半年,讯飞办公本的用户留存率在 70% 左右,远高于平板类产品,基本和个人电脑持平。已经说明办公本这个品类已经和其他主流生产力设备一样,在某些办公场景内不可替代。

好的技术路线,更关注人

AI 办公,应该关注的到底是企业效率,还是个人价值?

大多数厂商的思路是,办公是在为企业创造收益,应该让企业花钱。但科大讯飞在此基础上又多走了一步:关注人的价值。

科大讯飞是一家聪明的公司,第一就是在于他们的窄门思维具有人文属性,会从人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上限中提取 " 反常识的机会 ",所以这家科技公司很会做消费级硬件。

比如会议纪要这个核心场景,讯飞从很早之前就在做,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也不少。但讯飞明白,高端办公人群对信息提炼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而且企业高管很多都有职业秘书,AI 如果达不到人的水平,在会议纪要这个点上形同虚设,就会让办公本的场景断开。

所以仅就 " 如何浓缩会议 " 这一个点,讯飞成立了一个 30 人左右的专门小组,在讯飞星火基座模型之上,为会议纪要持续做了一年的专有模型,才完成了 " 画龙点睛 " 的一笔,让 AI 的能力达到了和资深秘书旗鼓相当的水平。

" 其实 X5 这次的改进多达上百项,几乎每一项都是从用户提出来的问题出发的。"

科大讯飞读写科技产品总监郭晓天说,从来没有把用户对产品的不满看成是 " 抱怨 ",而是自身重新出发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以来科大讯飞的 C 端产品口碑都是 " 专业务实 "。他们对 " 人 " 更高一层的理解,不只体现在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做到让用户可以像依赖人一样依赖产品和技术。

早在 2021 年,科大讯飞的办公本等硬件品类,就已经做到了专业化,在办公硬件这个大类中体现出了不俗的消费增速。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都是个人,而不是 B 端采购。也是由此开始,科大讯飞的线下实体店在商场中变得随处可见了起来,更多让人们 " 看得见摸得着 " 的技术创新随之出现。

自研大模型以后,讯飞的办公硬件找到了更稳健的支点。今年 "618" 电商节期间,基于 " 讯飞星火大模型 " 的 AI 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 42%,科大讯飞成为了为数不多真正 " 在靠大模型赚钱 " 的厂商。

成为一家 " 聪明公司 " 的第二点,是技术路线的克制。讯飞办公本 X5 虽然是旗舰级产品,但没有盲目塞功能,有没有把精力放在界面上,在能力的完备性以外,用户能感受到的只有不夺目的清爽和干净。

而在体现用户身份价值的 " 深水区 ",比如笔记的安全隐私上,X5 做到了计算安全、存储安全、访问安全的全链路安全,没有任何一个防护环节被弱化掉。

在 AI 和大模型领域,科大讯飞也一直都被看作是技术路线的 " 先行者 "。

在 ChatGPT 仅发布半个月、国内资本还没开始炒热大模型的时候,科大讯飞就确定了 "1+N" 的技术路线,"N" 指的就是创新与落地。彼时距离 " 不卷算力,卷应用 " 的主流观点出现,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同样地,在百模大战如火如荼、而国内厂商面临被英伟达 " 卡脖子 " 的时间节点上,科大讯飞再度走上了 " 险远之路 ",启动了国产算力平台 " 飞星一号 ",并且基于全国产算力先后推出了讯飞星火和星火 X1,真正实现了国产大模型的全栈自主可控。一直以来,在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应用落地中,讯飞星火大模型均位于第一梯队,在央国企市场更是实现了中标金额和中标数量双第一。

现在,在 AI 应用端,讯飞再一次选择通过主动投入困难来掌控命运:办公本这扇窄门背后的大路,是从 " 高管刚需 " 向 " 社会办公刚需 " 过渡的广阔大路,它能让技术离人更近。

" 窄门思维 " 的本质不是避开竞争,而是拒绝即时诱惑、抵制盲从判断、深耕核心竞争力。

跟风上路进入红海,实际难度远超预期。选择 " 窄门 " 去创造新生事物,虽然初期资源匮乏,但一旦突破就会成为稀缺价值的源头,定义新的标准。

做难而正确的事,仍然是科大讯飞预判未来的野心。

相关标签
ai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