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中存在一个思维惯性,20 万区间、家庭用户为主的规模化市场靠的是体系,不是流量。但偏偏这股流量的风,吹到了乐道的门店。
距离乐道 L90 的预售发布会已过去 10 天,这股风更加密集。乐道门店的留资率在上升,转化率也在上升,到店消费者问的越来越细。汽车十三行最近连续走访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门店发现,L90 成为进店看车的唯一理由。多位销售人员表示,尽管正式上市时间未到,店内的看车量和问询热度居高不下,特别是对价格结构、配置和补能能力的关注尤为集中。
其中一个高频被问到的问题是:" 价格会不会再低一点?" 有销售透露,最终上市时价格可能会有 3000-5000 元的调整。如果属实,采用电池租用方案的用户将在 20 万元以内拿下这台超过 5 米、大三排、六座、换电、纯电 SUV,一次性解决空间与补能的双重焦虑。
比起门店的火热,乐道 L90 更应该被看到的是,过去那些 " 想做但做不成、想买却不敢买 " 的问题,第一次有了解法。在终端热度发酵的节点,再去对照 10 天前李斌在发布会后的判断," 第一个月的需求其实大家都不会特别担心,关键是怎么持续热销……我们做了足够的准备,渠道、传播、体系节奏都拉通了。"
李斌在采访中平静地说:" 我们这一次是听劝了。" 从门店的反馈来看,市场确实在回应这个调整。而现在,还有一个倒计时正在进行中:
7 月 31 日,乐道 L90 将正式上市交付,距离这个 " 好日子 ",还有 9 天。
10 年体系实现 " 一朝闭环 "
19.39 万元和 27.99 万元的预售价一公布,到场观众无一例外地在讲乐道 L90 抢了某某的市场、让某某没饭可吃。但从根上来讲,乐道 L90 没有明确的竞争对手。
为什么这么说?
大六座 SUV 本就复杂,消费者愿意为舒适性买单,也对纯电感兴趣,但迟迟没有做出选择。原因并不复杂:纯电大六座从未真正具备可交付能力,尤其是在补能体系上,没人能给出成体系的解决方案。
乐道 L90 的意义就在于不要求消费者做选择," 纯电 + 补能 " 的两个 " 唯一性 " 是决定了乐道 L90 的规模化潜力。
一方面,85 度电池支持快充和换电;另一方面,是蔚来的 3400 座换电站、1000 座高速换电站,以及全国同步推开的交付体系。李斌在群访中表示:" 发布会之前展车就已经到店,我们这次就是听劝,发布即交付。" 补能网络同步调度,电池仓储冗余充足,秦力洪称," 满仓率才刚过 50%,调度空间很大。"
在终端已经看到乐道 L90 做到了 " 展车先到店、试驾同步展开、补能网络同步响应 ",第一次让交付节奏成为品牌体系力的表现维度。
这表明,L90 背后的补能网络是真实存在、真实可用的。这种 " 整车 + 补能 " 的双重稀缺,已构建出一个天然的规模壁垒。在其它品牌尚在做 " 补能拼图 " 的阶段,L90 已实现交付即闭环的系统落地。
别的品牌即使能造出纯电大六座,也无法提供完整的补能体验;有服务能力的品牌,则在产品定义上绕不开插混结构的妥协。
在规模化市场的价格段,乐道 L90 是唯一一个实现纯电闭环的产品。李斌对此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乐道就是要做主流的产品,主流家庭的高品质的用车,所以它就是应该进到这个价格带,这就是乐道的品牌使命。"
乐道L90 之前,买纯电大六座需要勇气!
" 过去消费者不选纯电大六座,是因为产品体验不够完整;而现在他们敢买,是因为乐道 L90。" 这是一位线下销售口中的话,但这句话并不夸张。
李斌在采访中讲起和沈斐喀什出差的故事,在 40 小时内遇到 7 组蔚来消费者在当地自驾,其中一位甚至是第一代 ES8 车主,续航只有 350 公里。李斌当时就问:" 你们不担心充电的事吗?" 对方回答," 完全没问题,非常欢乐 "。
这背后反映的问题是,消费者的真实行为已经在变,而很多车企对消费者的理解还停留在老观念里。
对于补能问题,秦力洪在采访中明确表示," 纯电长途出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在做。"1000 座高速换电站不是口号,是实装,是消费者随时可用的资源,这些足以打消补能焦虑。
另外,乐道 L90 可以通过体验重塑认知。李斌指出,一些增程车主一年可能只用燃油系统一两次,却要天天背着发动机和油箱," 每天都要背几十公斤的行李,一年只打开两三次,这事本身就不合理。"
沈斐则用另一个比喻解释:" 以前出门都要在背包里带吃的,现在到处都有快餐和外卖,就不用自备粮食了。" 补能变得简单后,消费者自然不再需要 " 备用方案 "。
用一次 " 听劝 " 调整企业惯性
除了乐道 L90 在产品层面带来的变化外,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是 L90?或者说,L90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结合蔚来的业绩情况来看,一边是研发投入持续高压,一边是组织重塑与成本控制,而乐道 L90 就是这个转折期内的首个落地的样本。
他说得很直接:" 我们这次如果想做,发布会当天现场就能交付。" 这句话的背后,蔚来正尝试将能源、渠道、研发等体系能力在 L90 上同步推进,初步实现了部分节奏打通。
另外,李斌提出 " 全员经营 " 机制明确强调," 乐道的销量是沈斐的过程指标,最终要对他所负责的业务总体经营去负责任。" 不只是销量 KPI,更是盈利能力与资源投放的闭环衡量。这意味着,蔚来正把大型组织的执行结构转向责任结果型团队,强调单位作战、自负盈亏。
与此同时,蔚来也在通过乐道检验一次完整的 " 平台级能力复用 ",包括电驱、座椅、电池系统、车机架构等,均来自蔚来原有体系。在保证体验的前提下,实现成本优化与技术迁移。李斌举例:" 我们 340kW 的后电机只有 79 公斤,主流电驱是 90 到 100 公斤。我们一上来成本高,但规模化以后成本就能压下来。"
从这一层面来看,乐道 L90 也在测试一整套面向未来多品牌、多价格带的技术和成本平衡机制。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真实意图,不是短期销量,而是重建一套面向主流市场、用户导向、自我节奏可控的组织模型。
如何让过去的蔚来重新跑起来,是李斌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当李斌总结这场变革时没有用太复杂的词,只说了一句话:" 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大家看到蔚来这家公司,这一次能靠本事自己从低谷走出来。"
乐道 L90 只是第一步,但它已经足够清晰地展现出蔚来的第二轮增长,不靠玩概念,靠的是已经验证过的能力。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