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注意到,凯乐士在 8 年的时间内,估值从 8200 万元飙升至 35 亿元,暴涨了 38 倍,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公司 IPO 前夕,却有几位股东以低价转让股权,这到底是股东有意让利还是凯乐士自身估值出现了大幅缩水,暂不得知。
业绩方面,凯乐士在报告期内持续深陷亏损泥潭,每年亏损额不低于 1.7 亿元,三年合计亏损 62905.8 万元,公司何时能迎来盈利拐点,目前仍难有定论。更为严峻的是,除了持续亏损,凯乐士的经营 " 造血 " 能力也显著不足。报告期内,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9426.1 万元、-9698.4 万元、-1081.1 万元,始终未能通过主营业务实现现金净流入,近三年合计净流出约 2 亿元。
申报前夕股权低价转让
凯乐士成立于 2014 年,由谷春光、杨艳出资设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谷春光连同其一致行动人士有权行使本公司约 40.30% 的投票权,为公司最大的股东。
笔者注意到,在凯乐士的发展历程中,公司颇受资本青睐,已先后完成 6 轮融资,具体情况如下:
然而,在估值如此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情况:有几位股东在凯乐士港股申报前夕以低价转让股权。据悉,2025 年 6 月 25 日,凯乐士提交的申报稿被港交所受理,而在 4 天前的 6 月 11 日,兴睿永瀛向嘉兴渝凯转让 314.18 万股股份,对价为 1968.22 万元,折合每股 6.17 元;同日,佛山达泰向上海智优迈特转让 121.61 万股股份,对价为 750 万元,折合每股 6.23 元。兴睿永瀛、佛山达泰为何选择在 IPO 申报前夕转让公司股权?是出于自身资金需求、对公司未来发展预期调整,还是存在其他未披露的因素?同时,两次股权转让的每股价格为何会存在细微差异?
凯乐士是一家综合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的企业,致力于通过前沿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重新定义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公司三大核心产品线提供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如多向穿梭车机器人 ( MSR ) 、自主移动机器人 ( AMR ) 以及输送分拣机器人 ( CSR ) 。
2022 年 -2024 年(下称 " 报告期 "),凯乐士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65692.4 万元、55079 万元、72141.7 万元,年内利润分别为 -20957.2 万元、-24162.2 万元、-17786.4 万元,三年合计亏损了 62905.8 万元,尚未摆脱亏损泥潭。
笔者注意到,导致凯乐士每年亏损至少 1.7 亿元的主要因素,与赎回负债账面值的变动密切相关。报告期内,凯乐士赎回负债账面值的变动的金额分别为 8994.9 万元、11648.9 万元、12616.6 万元,占当期年内利润绝对值的比例依次为 42.92%、48.21%、70.93%,这一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赎回负债账面值变动对公司亏损的影响愈发显著,是拖累业绩的核心因素之一。
对此,凯乐士表示,公司的赎回负债产生于授予投资者的可赎回特别权利,该金额增加主要是由于本金及利息随时间累计增加。
特别要说明的是,若剔除赎回负债账面值的变动的影响,凯乐士的经营状况仍未改善。报告期内,凯乐士的经营利润分别为 -12339 万元、-13118.6 万元、-5498.1 万元,依旧处于亏损状态,而这也表明,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层面的盈利能力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亏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存在更深层的经营压力,至于公司何时能迎来盈利拐点,目前尚无法确定。
此外,除了持续亏损,凯乐士的经营 " 造血 " 能力也较为薄弱。此外,除了持续亏损之外,凯乐士在经营上的 " 造血 " 能力也较差。报告期内,凯乐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9426.1 万元、-9698.4 万元、-1081.1 万元,公司始终为在经营上赚到现金,近三年合计净流出了约 2 亿元,这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与持续经营风险。(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