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 7 月 17 日电题: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透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社记者胡璐、韩佳诺
农稳天下安。今年上半年,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情况如何?乡村振兴取得了哪些新成效?17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对这些农业农村热点话题进行了回应。
粮食生产基础好
夏粮是第一季粮食,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了两成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 2994.8 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 今年夏粮丰收是克服了局部较重旱情影响、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 · 木盖提介绍说。
他表示,各地应对旱情及时有力,农业抗灾能力不断提升,增强了粮食生产的韧性。今年 " 倒春寒 "、洪涝和 " 干热风 " 等灾害明显偏轻,病虫害防控到位,加上收获期也没有发生大范围的 " 烂场雨 ",小麦的品质品相好。市场收购主体反映,今年小麦的容重、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提升,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去年。
秋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吕修涛说,从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各地反映和实地调查看,今年秋粮生产基础不错。不仅秋粮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今年各地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应用高性能播种机,集成推广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播种出苗质量较高,加之光温水较为匹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 下一步,我们将一手抓单产提升促增产,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全力夺取秋粮好收成。" 吕修涛说。
" 菜篮子 " 产品供应有保障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监督检查司司长王乐君说,当前肉蛋奶、果菜鱼等 " 菜篮子 " 产品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可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生产上看,上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比均有增长,7 月上旬在田面积 1.1 亿亩、旬产量 2623 万吨,同比增长了 110 多万亩、170 多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 4843 万吨,同比增长 2.8%。
价格上看,上半年 " 菜篮子 " 产品批发价格 200 指数平均为 119.91,同比低 4.13 个点。7 月第二周,蔬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 4.4 元,同比低 7.4%;6 种大宗水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 7.3 元,同比高 2.5%。
" 虽然总体看‘菜篮子’产品供给总量有保障,但也要看到,今年夏季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高温和多雨等不利天气,这对稳产保供会产生不利影响。" 王乐君说,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压实责任、稳定生产、畅通流通、加强监管,保障好 " 菜篮子 " 产品供应。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5 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麦尔丹 · 木盖提说,这 5 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守牢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截至 6 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 680 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 3283.3 万人。
麦尔丹 · 木盖提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须臾不可放松。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抓好考核发现问题整改的基础上,聚焦提升监测帮扶质效、抓牢产业就业帮扶、提高协作帮扶实效、优化完善帮扶政策等四方面发力,确保过渡期圆满收官。
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
上半年,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 30 万个,已落实项目资金超 1000 亿元,有力推动了村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5%,品乡村美食、逛山乡美景等成为城乡居民度假热选;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麦尔丹 · 木盖提表示,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运用 " 千万工程 " 经验,因地制宜实施一批各具特色的 " 千万工程 ",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从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目前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94%,行政村 100% 通宽带、90% 以上通 5G,建成 30 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抓住 " 一老一小 " 这个重点,推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已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 1.6 万家;整治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减轻群众人情和经济负担;鼓励地方广泛开展 " 村超 "" 村 BA" 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振农民 " 精气神 "。
农业农村部还指导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以县域、乡镇、村为单元,立足小切口,整体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协同推进 " 五个振兴 ",同时着眼走深走实,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
编辑|董 翔
核校|谈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