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虎嗅APP 18小时前

徐霞客:在历史垃圾时间,一样有开挂的人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波波夫同学,作者:波波夫,头图来自:AI 生成

如果你时常感觉提不起劲,躺不平,又卷不动,不妨了解下徐霞客的一生。

徐霞客生活的晚明,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外族威胁交织,属于典型的 " 历史垃圾时间 "。然而,他用一生证明:个体在时代的困局中,仍可以活出堪称伟大的人生。

徐霞客出生于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 1587 年,按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看法,这一年," 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以今天的眼光看,那年热搜榜上最大的新闻是,盛名累累的清官海瑞在南京病逝。

徐霞客的别样人生源于应试运气太差。十五岁那年,徐霞客童子试名落孙山,他就公开宣称 "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他有这样的底气,离不开一个厌恶科举的原生家庭。徐霞客出身江阴梧塍徐氏,家族自北宋末年起积累巨额财富。徐家拥有良田数万亩、藏书楼 " 万卷楼 " 及庞大庄园,富甲一方。

徐霞客五世祖徐经曾与唐伯虎同赴科举,卷入 1499 年科举舞弊案被革除功名,此后五代人都科场失意。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目终身拒绝仕途,就连无锡官员登门拜访,他闻车马声即从后门溜走。徐有勉常携家童游历苏杭山水,其淡泊名利、崇尚自由的精神深刻影响了徐霞客的价值观。他说:" 霞客眉宇间有云霞之气,可继承我志,不求富贵。" 他教导徐霞客:"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鼓励其探索自然。

更难得的是,徐霞客还有一位不落俗套的母亲。徐霞客 19 岁时父亲去世,因顾虑母亲不敢远行。王氏主动缝制 " 远游冠 " 鼓励儿子远游:" 男儿志在四方,岂能为我作篱下鸡驹?" 破除 " 父母在,不远游 " 的传统,此时,徐家家道中落,王氏靠织布维持生计,却全力资助儿子考察。她要求徐霞客记录旅途见闻," 归来一一示我 ",间接促成《徐霞客游记》的诞生。王氏 80 岁时为证明身体康健,亲自陪徐霞客徒步游宜兴。

在晚明,科举竞争激烈,全国秀才数量高达 60 万,但中举机会渺茫。多数底层秀才陷入贫困,如杨继盛回忆早年 " 借住僧舍,冬日汲水手与桶冻在一起,缺油点灯只得月下读书 "。为谋生,他们常兼职处馆教学、游幕佐政、行医甚至经商。科场舞弊(如唐伯虎被诬陷案)、党争倾轧导致许多才子仕途断绝。唐伯虎、徐渭等人转向卖画、纵酒、狎妓,以 " 别人笑我太疯癫 " 自嘲,实则掩藏理想的幻灭。

徐霞客选择了另一种人生。

这首先要感谢家族很早跳出科举泥潭,催生了变异的科学探索的基因,徐氏 " 万卷楼 " 藏书结构独特——非四书五经为主,而是侧重《山海经》《水经注》等地理杂著。少年徐霞客 " 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 "(陈函辉《霞客墓志铭》),在无人规训的知识旷野中自然生长出探索欲。

当时,利玛窦等传教士引入《坤舆万国全图》,引发中国士人对世界地理的好奇。徐霞客虽未直接接触西学,但江南开放的文化氛围,促使其以脚步丈量未知土地。

青年时,徐霞客就已经遍访名山。20 岁,他新婚不久首游太湖,登东西洞庭山,考察湖岸地貌。二十二岁,又北上游泰山、曲阜,首次记录泰山花岗岩节理特征。1613 年,他首访浙江天台山、雁荡山,勘误《大明一统志》错载的雁荡大龙湫源头。

此后,他攀登黄山,发现黄山莲花峰高于天都峰(现代实测:莲花峰 1864m 、天都峰 1810m),推翻旧志记载。三十一岁那年,徐霞客溯长江登庐山,详析汉阳峰谷地成因,指出 " 冰劫洼地 " 遗迹,比后代的地理学家李四光研究早了三百年。

在外行走,徐霞客常年背负三十斤行囊,包括麻绳(百丈)、铜壶(计时)、火镰、量尺,还有油布包裹的日记本、松烟墨、狼毫笔,以及盐块、药囊。今天我们看到的清代画家所绘 " 晴山堂肖像 ":青衫方巾、执卷而立(如儒生),实为艺术美化。钱谦益所作的《徐霞客传》记载,这个江阴男人身高约 1.7 米,高颧骨,深陷眼窝,肩宽背直,因常年负重攀爬,肌肉精悍,但也形成驼峰状肩部隆起,类似现代登山者体态。

人近中年,徐霞客开始游历中原。三十七岁,他考察河南嵩山,纠正《汉书》错载的少室山高度,实测太室山与少室山相对高差。1630 年,他抵达北游盘山(天津蓟州),记录华北温带落叶林垂直分布带。四十六岁,徐霞客抵达山西五台山考察,绘制北台叶斗峰(华北最高峰)冰缘地貌草图。恒山探险,发现悬空寺建筑与砂岩崖壁的地质适配性:" 石崖横亘,楼阁悬嵌 "。

晚年,徐霞客开启了西南地理大发现。49 岁时,他在湘赣喀斯特科考。1967 年,徐霞客考察桂林七星岩 15 个溶洞群,绘制中国首份洞穴体系图(1953 年实测证实误差<3%),提出钟乳石 " 水滴石积 " 成因说:" 石膏中垂长如乳,水滴其端…积久成柱 "。次年,在云南曲靖发现珠江正源(《盘江考》),推翻《大明一统志》误认的支流。他还记录罗平石林 " 锥峰遍野 " 的喀斯特景观,早于国际岩溶学界 200 年。

经一年追踪,徐霞客在丽江石鼓镇发现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拐弯,推翻《禹贡》" 岷江导江 " 千年谬误(《溯江纪源》)。后来,他还界定了澜沧江、怒江分水岭定位:指出高黎贡山为两江分水岭,纠正旧图将怒江绘为澜沧江支流的错误。

在西南的探险异常艰苦。他在《滇游日记》中记载,草鞋每月磨破 3 双,雨季身披蓑衣 " 终日湿衣如铁 "。日食一餐,以炒米、芋头充饥,曾 " 七日不火食,啖野梨山柿维生 "。徐霞客还向瑶族学食蜂蛹,向苗人学饮蛇血,称 " 异味可振精神 "。

五十二岁,徐霞客完成了人生最后的地理发现,他在云南腾冲完成对中国首座活火山(打鹰山)的勘测,记录 " 山顶石色赭赤…硫磺烟气灼人 ",并关联地热与温泉形成机制。次年,在云南宾川考察途中染病,双足溃烂无法行走。他原本计划从云南继续西行至西藏墨脱、新疆昆仑山考察,但因足疾夭折,仅完成《游记》60 万字中的 40 万字,《山脉图志》《水脉考》等专著未及动笔。

后来,由纳西族土司木增派滑竿送行徐霞客,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东归故乡。途中于湖南湘江遭遇盗匪,行李尽毁,仅抱病保护考察手稿幸存。被船运回江阴家中时,已 " 不能食、不能寝 ",体重不足 70 斤,但坚持每日口述旅途见闻,由族侄徐曾印记录。

1641 年 3 月 8 日,当时还在农历正月中,徐霞客在病榻上抚摸从云南带回的火山岩标本,长叹 "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得涉流沙昆仑之巅,死不足恨!" 后溘然长逝,终年 54 岁。

终其一生,徐霞客的足迹覆盖明两京十三省中的 21 省区,尤其晚年 4 万里的西南远征彻底重塑中国地理认知,其考察精度惊人:在广西测量的 163 个洞穴,20 世纪 70 年代复查误差率不足 5%;金沙江正源结论被 1978 年长江科考队最终确认;2020 年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团队用遥感数据验证徐霞客 1639 年滇西路线,发现 97% 的地貌描述符合卫星影像,高程误差(2022)。

徐霞客去世四年之后,清军攻陷北京、南下之际,江南爆发大规模 " 奴变 "。徐家作为江阴富户,成为家仆报复的目标。暴乱中,徐霞客长子 徐屺、侄子 徐亮工(一家五口)、徐亮采(一家十六口)全部被杀。徐宅被焚毁,家族成员 二十余人遇难,仅三四人侥幸逃生,尸骨多葬身火海。

徐家积累的财富、文物、藏书(如祖传万卷楼残存文献)几乎尽毁。徐霞客临终前托付族侄季孟良整理的 60 万字原始手稿,在宅邸大火中焚毁六分之五,徐霞客珍贵的一手地理记录(如岩溶地貌、边疆民族志)永久散佚,导致后世《游记》版本混乱。

徐氏家族唯一幸存的直系血脉,是徐霞客与第一任夫人的婢女周氏所生的私生子李寄,灭门后,李寄毕生寻访父亲散佚手稿,整合季孟良残本、仆人顾行口述及徐霞客友人收藏,补入湘江遇盗后日记(占现存文本 25%),耗时数十年编成今本《徐霞客游记》。不过李寄也对手稿进行了一些修改,删除了永历帝部将劫掠科考队事件,隐去对南明政权的批评。我们今天能读到的《徐霞客游记》大约有 60 万字,只是最初内容的六成左右。

徐霞客游记 . 五册 . 明徐弘祖撰 . 清鲍氏知不足斋抄本

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 " 徐霞客是世界上最卓越的野外地理学家。他的游记读来不像出自十七世纪的学者,倒像一位二十世纪野外勘探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徐霞客并不孤独,在他所处的明代,有至少三十多位地理测绘探险爱好者,都留下了野外考察记录。李约瑟认为,徐霞客是 " 代表的是被历史掩盖的中国实证传统——从郦道元《水经注》到罗洪先《广舆图》,中国地理学始终存在一条被忽视的野外勘探脉络。" 据此,判断 " 中国文明从未缺失科学基因,只是现代科学未能在此自发完成转型。"

后世判定的 " 垃圾时间 ",对当时人而言仍是鲜活的生活现场。徐霞客的传奇在于,当历史坠入黑暗,他选择成为火把而非灰烬。在驿站系统崩坏、盗匪横行的晚明,他以十万里徒步证明," 垃圾时间 " 的本质,是文明熵增至临界点后的苟延残喘,是主流价值体系的失效,但个体真正的自我实现,恰始于对这套体系的挣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波波夫同学,作者:波波夫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