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从翻盖机到折叠屏,手机形态也开始了“文艺复兴”?

手机从诞生至今,形态就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演变。从第一个功能机的推出开始,到智能机时代的百花齐放,再到现在的全面屏形态,手机形态已经历许多变化。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手机的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轮回史。

功能机时代:形式多样化,多种设计百花齐放

功能机时代,手机形态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直板手机以其简洁实用的特点,成为当时最为常见的设计之一,如诺基亚 1100,凭借其耐用性和简洁的操作,全球销量突破 2 亿部,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翻盖手机则以便捷的开合方式和相对小巧的体积受到青睐,摩托罗拉 V3 系列在 2005 年风靡全球,销量达到了 1.3 亿台,外观漂亮,手感好,是翻盖手机的巅峰之作。

此外,还有旋转屏和滑盖等更为独特的设计,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于个性化和功能性的追求。滑盖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大屏幕和全键盘的操作需求,旋转屏手机更让用户得以享受来着旋转的乐趣。

智能机时代:iPhone(初代)重新定义手机形态

2007 年,初代 iPhone 的问世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初代 iPhone 以简约而优雅的直板触屏设计,取消了传统物理键盘,将屏幕最大化,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和操作体验,重新定义了手机形态。

随后,Android 系统崛起,各厂商纷纷加入智能机大战,并在手机形态上不断探索创新。例如,黑莓 Q10 等手机坚持侧滑全键盘设计,以满足商务人士对于高效文字输入的需求;三星 Galaxy Round 等曲面屏手机则在屏幕形态上大胆突破,为用户带来了更具沉浸感的视觉享受和独特的操作手感,展现出厂商对于手机形态多样化发展的不懈追求。

全面屏时代:小米 MIX 推动了全面屏概念

2016 年,小米 MIX 的发布开启了全面屏时代的大门。小米 MIX 以高达 91.3% 的屏占比震撼了业界,让人们对手机屏幕的极限有了新的认识。一时间,全面屏成为手机行业的焦点,各大厂商纷纷跟进。随后,OPPO Find X的升降式摄像头设计、vivo NEX的弹出式摄像头设计等,都在努力追求更高的屏占比和更完美的全面屏体验。

苹果在 2017 年发布的iPhone X虽实现了全面屏的视觉效果,但采用了刘海屏设计。针对 iPhone X 的 " 大刘海 ",出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时间,升降、水滴、挖孔等屏幕形态百花齐放,手机行业一片欣欣向荣。到了 2020 年,中兴天机 Axon 20 全球首发屏下摄像头技术,将前置摄像头隐藏于屏幕之下,使屏幕完整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全面屏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折叠屏:过去与现在结合的产物,时代走向轮回

在折叠屏手机诞生之前,手机厂商们致力于通过压缩机身空间,不断提升屏占比。然而,折叠屏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思路。折叠屏手机突破了直板手机的显示面积极限,让屏幕显示范围得以超越机身本身,全面屏设计在折叠屏面前黯然失色。折叠屏手机凭借其未来科技感,成为了超越时代的创新概念。

时间来到了 2019 年,折叠屏手机元年开启。三星率先发布了 Galaxy Fold,凭借其独特的内折设计,开启了内折手机的新赛道。Galaxy Fold 配备了一块 4.6 英寸的外屏,采用内翻的折叠方式,展开后屏幕来到了 7.3 英寸,相当于一台小平板。

华为 Mate X紧随其后,同时集齐了 5G 和折叠屏两大热点,科技感十足,造就了一代外折经典。华为 Mate X的纤薄机身技惊四座,采用屏幕背靠背,向外折叠的方案,只需一块屏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摩托罗拉发布了小折叠 Razr 2019。从整机外观来看,摩托罗拉 Razr 2019 复刻了当年摩托罗拉 V3 的经典外观,折叠方式也与当年的翻盖手机一致,在手机外壳上配备了一块副屏,翻开后才能使用主屏幕。不过 Razr 2019 顺应了科技的进步,屏占比远超当年的摩托罗拉 V3。

华为 Mate XT 非凡大师更是打破了常规的折叠形态,能够适应多种使用场景,共拥有三种的屏幕形态。在单屏形态下,屏幕尺寸为 6.4 英寸;双屏形态下的屏幕尺寸为 7.9 英寸;三屏完全展开后,屏幕尺寸达到 10.2 英寸,厚度仅 3.6 毫米。事实上,华为 Mate XT 非凡大师的展开方式类似打开奏折,当完全展开后华为 Mate XT 非凡大师类似一块大平板。无论是使用方式还是屏幕形态,都完成了手机、平板的二合一,从此三折叠成为了折叠屏手机史上的新高度。

最近的华为 Pura X 推出了阔折叠形态,16:10 特殊的比例更加符合鸿蒙生态,和后续的平板 +PC 等设备都用可能保持一致的比例,方便在不同的鸿蒙设备中流转。而特殊的展开方式也让华为 Pura X 的内外屏更容易做好一致性适配,这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虽然折叠屏在目前的手机市场占比还是比较小,但其独特的形态和尺寸优势,使其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花样多多的折叠屏也凭借超高的科技感和功能性,在如今的高端手机市场始终占领一席之地。这些创新设计不仅丰富了折叠屏手机的形态,也为未来手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畅想未来:手机更多新形态,彻底放飞想象

展望未来,手机形态的创新之路依然充满无限可能。真我在 MWC 2025 上推出了一款可更换镜头的影像旗舰,用上了定制索尼一英寸大底传感器,采用相机外接镜头的快拆设计,无需额外转接环,可以直接安装镜头进行拍摄。该概念机自带两颗镜头:73mm F1.4 人像镜头和 234mm F1.5 长焦镜头,能够实现超高清晰度和专业相机级的景深虚化效果。

小米推出了模块化光学系统,由改装版的小米 15 和一个可拆卸的镜头组成,外挂镜头可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在手机背面。外挂镜头是一枚 35mm f/1.4 镜头,搭载 1 亿像素 Light Fusion X Type 4/3 传感器,低光环境下表现出色。小米的磁吸外挂镜头通过近光速激光传输技术,解决了传统外挂镜头的延迟问题,传输速率高达 10Gbps。此外,模块化光学系统还可以调用手机本身算力,可以拍动态照片,并且可以做到无损传输,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对照片进行处理。

未来还有可能量产 OPPO 的卷轴屏概念机,可以通过简单的拉伸与回推操作,在 6.7 英寸至 7.4 英寸的范围内灵活调整屏幕大小,还能实现了几乎 " 零折痕 " 的屏幕效果。此外,卷轴屏的屏幕可以根据 16:9、4:3 或其他画面比例自动调节尺寸,确保用户在观看视频、阅读或玩游戏时都能获得全屏无黑边的体验。在以后,键盘也有可能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新出现在折叠屏手机上,带来更为便捷和舒适的文字输入体验。

写在最后

手机形态的每一次创新都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手机已经从单纯的通信工具演变为集科技与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设备。未来,这些创新设想和尝试,会让手机继续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未来的手机会变成什么样子,都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丰富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手机形态的下一次变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