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加强人身险公司标准化数据报送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胡永新 网编:武杉 2025-07-16
金融监管总局一纸通知,将部分人身险公司数据报送问题推至台前。7 月 16 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强 2024 版人身保险公司标准化监管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部分人身险公司都能够按照要求开展数据报送工作,但在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报送工作方面仍存在报文内容错误、报文内容与数据包内容不一致等问题。根据《通知》,存在历史数据漏报错报问题的公司应尽快完成数据修正,并于 2025 年 8 月 20 日前重报。
数据是监管的核心抓手,险企的偿付能力、产品定价、风险管理,都将依赖高质量数据支撑。
据了解,各人身险公司已于 2025 年 4 月开始人身险 2024 版标准化监管数据的报送,《通知》指出,大部分公司都能够按照要求开展数据报送工作,但是在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报送工作方面仍存在问题。
其中,在数据质量问题方面,部分公司存在报送时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加工、数据未真实反映业务等问题,如员工信息私自脱敏、渠道信息应填未填等。部分公司未按照要求对该时间范围内的数据进行回溯,漏报保费、理赔等数据;部分公司的历史数据存在错报情况,如将 2023 年之前的收费数据统一赋值,错报为 2023 年。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反映出部分保险公司在数据管理与报送方面,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动作需要矫正。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表示,监管指出的相关问题,反映出部分保险公司报送数据审核验证机制缺失,或者说没有重视相关工作,导致基础性错误反复出现。此外,一旦出现短期频繁修正数据的情况,意味着公司内部审核流程形同虚设,业务与财务系统协同不足,数据 " 生产—报送 " 环节协调配合不到位。对于私自脱敏、渠道信息空缺等行为而言,揭示部分公司规避监管的意图,试图通过 " 数据美化 " 掩盖实际业务不规范问题。
与此同时,《通知》不仅对数据报送工作进行了明确,还对人身险公司提出了六项要求。其中包括,要求高度重视标准化监管数据报送工作,要按照 " 谁管业务,谁管数据 " 的原则,建立数据表责任制。
" 此前,部分险企数据管理与业务脱节,引发数据失真问题。" 对于监管提出的相关要求,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表示,这明确了业务部门对数据的直接责任,推动业务与数据 " 同频 ",从源头保障数据真实性;同时强化跨部门协同,避免数据管理 " 孤岛化 "。
对于险企需坚持 " 谁管业务,谁管数据 " 这一原则,李文中也表示,这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数据管理与报送中的权责不明确问题。过去,保险公司的数据往往产生于业务部门,报送是 IT 部门,导致数据在流转过程中可能产生忽视数据背后逻辑的问题,也会存在口径理解上的差异,最终必然影响数据质量。新规定要求业务部门直接负责报送数据的质量,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当然,这也会促使公司加强这项工作的治理与考核。
2024 年 12 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印发保险业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人身保险公司 2024 版)的通知》(以下简称 "2024 版规范 "),要求各人身险公司应高度重视数据报送工作,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对照 2024 版规范要求制定系统升级、接口改造方案,加强标准化监管数据报送系统建设及运营,强化实施进度管理,确保按时完成数据报送。
对于保险公司进行标准化数据报送的必要性,李文中表示,一是,有利于贯彻落实穿透式监管。2024 版规范新增渠道管理、消费者保护等五大主题领域,将承保、理赔、再保等全链路数据纳入监测,使监管能通过数据关联分析识别风险,例如销售误导、保险欺诈等。二是,提高数据在行业内共享和使用的价值。统一数据口径解决此前 " 碎片化 " 问题,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后就可以在行业内共享使用,为行业反欺诈、精算定价、风险减量管理等领域的数据协作提供可能,推动跨公司产品和服务创新。
整体而言,标准化数据报送,是监管部门掌握行业真实经营状况的基础,便于监测风险(如偿付能力、业务合规性)、制定政策等。周迪对此也表示,规范数据报送,一方面,可以推动行业数据口径统一,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行业透明度;另一方面,倒逼险企规范内部管理,通过数据质量提升业务流程标准化(如承保、理赔数据联动)。
针对监管提出的相关问题,对于保险公司如何对照整改以及做好补报工作,李文中认为,首先,各家保险公司应当按照要求对存在问题的数据按要求及时完成补报。其次,保险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数据管理与报送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工作协调配合的内容,加强工作考核。再次,由于数据涉及领域较多,对相关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公司内部有必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数据管理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