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8分钟前

镍下半年展望:日子好起来了?

文 | 万联万象,作者|龙猫,编辑|时楠

2025 年上半年,镍价在宏观风暴与产业博弈中剧烈震荡:从春节前矿价坚挺的博弈,到节后新能源补库推升的看涨情绪,再到中美关税战引发的断崖式下跌,镍市场始终在 " 预期修正 " 与 " 现实冲击 " 间反复摇摆。

6 月末的反弹虽为市场注入一丝暖意,但上半年整体运行中枢下移的轨迹,已为下半年埋下伏笔。当前,随着印尼矿权配额(RKAB)大规模释放、低成本产能持续扩张,以及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放缓,镍产业正面临结构性过剩的深层次挑战。

市场不禁发问:下半年的镍市,日子真的能好起来吗?

01 宏观迷雾

宏观面是镍价波动的重要推手,亦是下半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美国降息周期启动的预期,叠加国内 " 十四五 " 与 " 十五五 " 政策衔接期的刺激潜力,理论上将改善市场风险偏好。美联储降息若能落地,将缓解全球流动性压力,为有色金属提供估值支撑;国内 " 反内卷 " 政策对供应端的约束,也可能阶段性缓解过剩压力。

然而,这种 " 中性偏多 " 的预期正被两大阴影笼罩:

其一,美国政策的反复性。中美关税战已从预期转为现实,中国强硬反制远超市场预判,这不仅直接冲击出口导向型产业链,更可能引发全球贸易链条的连锁反应。若关税冲突升级,镍作为工业金属的需求前景将被大幅削弱。

其二,地缘风险的多点爆发。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下,几内亚铝土矿事件已警示资源控制权争夺的加剧。而印尼作为镍核心供应国,其政策稳定性同样关键:尽管当前 RKAB 审批放量,但该国历史上多次突发的矿石出口禁令(如镍矿 2020 年禁令)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宏观暖风或能托底镍价,却难抵产业基本面的寒流。政策博弈复杂性决定其影响将更多体现为 " 跌幅限制 ",而非 " 趋势反转 " 的驱动力。

02 产业困局

与政策面的温和利好相比,产业端的压力更为具象化,且已形成难以逆转的过剩洪流,不断冲击着行业的稳定。

首当其冲的,是低成本产能的 " 碾压式 " 冲击。印尼 RKAB 审批量已达惊人的 3.6 亿湿吨,而上半年实际消耗仅 1.2 亿湿吨。矿山为完成年度指标,挺价心态必然弱化,镍矿价格缓跌已成定局(预计火法镍矿降幅 10-15 美元 / 吨)。

更关键的是,产能替换逻辑正在兑现:印尼镍铁产能持续放量回流中国,中印两国镍铁合计供应已 " 小幅过剩 ";精炼镍新增产能(尤其是电积镍)集中投产,加剧纯镍过剩格局。低成本产能(如印尼一体化项目)对高成本产能的挤出效应,正系统性拉低镍产业链成本重心。

还值得深度思考的就是,不锈钢 " 消化不良 " 与新能源 " 增速换挡 ",需求端呈现 " 双弱 " 态势。

不锈钢作为镍铁最大消费端(占 70% 以上),产量增速持续走弱。房地产低迷与制造业去库存抑制终端需求,不锈钢厂对高价镍铁的接受度急剧下降,镍铁 - 不锈钢产业链的正反馈机制断裂。

新能源赛道光环褪色。硫酸镍需求增速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阶段见顶而回落,电池厂 " 以销定产 " 策略倒逼硫酸镍企业同步收缩。尽管印尼中间品新增产能压制原料价格,但硫酸镍加工利润仍深陷亏损,无力承接过剩镍资源。

在库存方面,上半年纯镍显性库存虽未激增,但市场普遍存在 " 隐性库存 " 堆积的担忧。贸易商与生产商在价格下行周期中的囤货行为,使得库存压力被暂时掩盖。一旦价格反弹刺激抛售,或宏观风险触发流动性危机,隐性库存的显性化将加剧价格波动。

03 破局思考

在过剩格局固化、需求缺乏亮点的背景下,下半年镍价的核心矛盾将围绕 " 成本支撑究竟在哪 " 展开,并在产业链上发生着严重分化。

传统分析中,镍价底部通常由高成本产能(如部分硫化矿或红土矿高压酸浸项目)的现金成本决定。但当前产能更替已颠覆这一逻辑——印尼 RKAB 放量使矿山让利空间扩大,火法镍矿成本下移;印尼镍铁一体化项目(矿 - 铁 - 钢)的全链条成本优势碾压独立冶炼厂。

镍价支撑位正从 " 边际成本 " 向 " 主流一体化成本 " 迁移,这意味着价格底部可能进一步下探。

其次,镍在全产业链上结构性分化不断加剧,镍铁与纯镍呈现 " 冰火两重天 "。镍铁受不锈钢拖累最为直接,印尼回流资源持续冲击国内市场,价格反弹高度完全取决于不锈钢消费能否超预期复苏。

纯镍虽因电积镍产能扩张承压,但新能源属性仍赋予其一定弹性。若美联储降息推动投机资金涌入,纯镍可能阶段性领涨,但过剩基本面将限制其空间;硫酸镍则困于 " 原料跌、需求弱 " 的双杀格局,价格下行趋势最为明确。

在下半年,镍价若想走出持续性反弹,需同时满足三重条件:宏观风险缓和(中美关税休战)+ 产业主动减产(印尼或国内镍铁大规模检修)+ 需求意外改善(新能源政策加码 / 不锈钢补库)。

然而当前三者均难实现,因此沪镍 105000-130000 元 / 吨的区间震荡或是较现实的路径——下限由一体化成本(105000 元附近)支撑,上限则受制于过剩压力(130000 元强阻力位)。

04 结语

过剩时代没有 " 好日子 " 可言。

综合来看,2025 年下半年的镍市好起来的阻力很大。宏观政策充其量是减缓下跌的缓冲垫,而产业端的过剩洪流与成本坍塌才是主导力量。

当印尼矿山为完成配额指标而竞相出货,当新增产能在亏损边缘仍持续释放,当不锈钢厂因终端萎靡而压价采购时," 供应刚性 " 与 " 需求弹性 " 的错配注定将镍价钉在弱势区间。

对产业链参与者而言,与其期待 " 好日子 ",不如聚焦 " 活下去 " 的策略:矿山需以量换价维持现金流,冶炼厂应加速低成本产能布局并剥离高成本资产,贸易商则需警惕隐性库存的踩踏风险。镍市场的竞争,已从 " 产能扩张的竞赛 " 转向 " 成本控制的生存游戏 "。

太阳照常升起,我们期待好起来!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