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京商报 18小时前

“不寻求汇率贬值优势”是对中国经济的自信

" 不寻求汇率贬值优势 " 是对中国经济的自信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岳品瑜 网编:王巍 2025-07-1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 " 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这一立场不仅回应了当前国际市场对中美汇率走势的关注,更点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拼的是实打实的实力,而非靠货币贬值。

今年以来,美元和人民币的走势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元指数从年初的 109 上方跌至目前的 97 附近,跌幅达到 1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4 月初虽有所波动,但随后很快企稳。年初至今,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幅逾 1.8%,离岸人民币汇率涨幅接近 2.5%。尤其 7 月以来一直稳定在 7.2 元下方。这样的表现,是对 " 中国靠压低汇率抢优势 " 这类 " 有色眼镜 " 不动声色的回应。人民币的稳健,源于中国经济的底气。

从历史经验看,一味依靠贬值刺激出口的国家,往往陷入 " 贬值—进口成本上涨—输入性通胀—居民购买力下降 " 的恶性循环。特别是,竞争性贬值极易引发 " 货币战 ",各国竞相压低汇率,不仅会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更会削弱国际分工的效率,让所有参与者都沦为输家。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竞争力的赛场早已从 " 价格比拼 " 转向 " 价值创造 "。

对中国而言,坚守 " 不依赖贬值竞争 " 的底线,更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正从 " 规模扩张 " 转向 " 质效提升 ",新能源汽车、光伏、高端装备等产业的崛起,靠的是研发投入与产业协同,而非简单的价格优势。

在构建 " 双循环 " 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需要的是稳定的汇率环境来保障进口、支撑内需、促进技术交流,为产业升级营造良好生态。事实上,贬值带来的短期利益,反而会弱化企业创新动力,错失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人民币汇率能保持双向浮动、基本稳定,绝非偶然,而是有着坚实基础。

从国内看,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4%,开局稳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不减,5 个月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约 1000 亿美元。更关键的是,外汇市场日益成熟,企业套期保值率和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均提升至 30% 左右,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从外部环境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中美货币政策错位将改善,利差趋于收窄,这也为人民币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央行的态度一贯清晰: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弹性,防范超调风险,让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我们深知,竞争力的核心不是靠货币贬值,而是凭借开放合作、创新驱动。货币贬值的优势转瞬即逝,只有扎根技术创新、深耕产业升级、夯实制度优势,才能锻造出真正的竞争力。这既是中国的坚定选择,也是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正道。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

新闻启迪财智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