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行业在数码革命期间遭遇了商业史上最剧烈的动荡。长期称霸胶片摄影的企业,面对影像捕捉、处理和分享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措手不及。这场变革摧毁了多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每一个案例都在向我们揭示:面对颠覆性创新,战略选择至关重要。
这些巨头的倒下并非偶然或完全源于不可抗的市场力量,更多是可预测的战略失误造成的后果。这些教训至今仍在威胁着那些面对颠覆性技术的传统巨头。
柯达:作茧自缚
商业史上的讽刺,少有比柯达的失败更具标志性的。早在 1975 年,柯达的工程师史蒂文 · 萨森(Steven Sasson)就在柯达内部研制出全球首款数码相机原型。这台相机虽然只能记录黑白影像到磁带上,且每张照片耗时近半分钟,但意义重大。然而,面对这一突破,公司高层的反应并非振奋,而是带着些许好奇的冷淡。
柯达巅峰时期的辉煌业绩,反而构筑了它的 " 战略牢笼 "。高利润的胶卷业务为其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也让公司对化学工艺形成了深度依赖。数码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彻底摒弃 " 耗材 " 带来的盈利模式。柯达在捍卫胶卷带来的丰厚收入与进军数码市场之间摇摆不定,始终未能在新技术领域建立起可持续的优势。
更深层的阻力来自组织内部:擅长化学工艺和机械制造的中层管理者,对打破既有知识体系、拥抱软件与电子系统的数字化转型犹豫不决。技术创新若无法与商业模式重塑配套,只会让企业陷入被动,如同 " 带着锯子上阵却只能锯木板 "。
宝丽来:错失 " 即时 " 真谛
宝丽来创立于 1937 年,但真正让它大放异彩的是 1948 年推出的即拍即显相机(即大家常说的 " 拍立得 "),其灵感源自创始人女儿 " 拍完照片为什么不能马上看 " 的天真提问,一举开创了 " 即时摄影 " 的全新品类。
到上世纪 70 年代,宝丽来在这一领域几乎独步天下,产品利率超过了 65%。宝丽来相机本身也是一大 " 引流利器 ",常以低价的相机甚至亏本的相机来将用户引入系统中,后续在耗材上大赚特赚。
然而,到了数码化时代,数码相机凭借可以实时回放的电子显示、更低的复制成本和便捷的分享,天然具备比化学成像更强的即时满足感,这理应是宝丽来的进化方向,却被公司领导层视为 " 次一级 " 的产品。
" 原本 " 的宝丽来于 2001 年便破产,如今的宝丽来品牌是由其它公司接手,重新 " 还魂 " 而来。
康泰时:仅仅是镜头画质好已经不够了
康泰时相机是卡尔 · 蔡司光学与日本精密制造的完美结合。1975 年,蔡司将康泰时品牌授权给雅西卡,后者又被京瓷收购,双方合作推出了众多搭载蔡司 T* 镜头的 135 单反相机。
康泰时虽于 2000 年推出全球首台全画幅数码单反 N Digital,却因噪点明显、速度慢、价格昂贵而迅速退市(虽然飞利浦提供的传感器要为此背大锅)。而康泰时 N 系列相机又搭载的是全新的自动对焦卡口,无法兼容曾经传统的 C/Y 卡口镜头,这使得康泰时的老用户们要么放弃已有的镜头,要么就无法享受新机身、新技术。
而佳能、尼康在向数码过渡时,仍旧则维持了卡口兼容性(尤其是佳能很早就投入全电子卡口),为用户提供了 " 渐进式 " 升级通道。相比之下,康泰时在数码时代既无法与大众机型竞争,也未能构建像佳能尼康那样构建出完善、专业的生态系统。最终于 2005 年,随着京瓷放弃相机业务,康泰时品牌也黯然离场。
柯尼卡美能达:创新有余,但执行不足
美能达在 1985 年推出全球首款内置自动对焦和电动卷片的单反 α 7000,革命性地改变了摄影师与相机的互动方式。在 2003 年又率先在桥式相机 DiMAGE A1 上搭载了传感器位移防抖技术,可见美能达非常善于技术创新。
然而,他们在数码单反领域却意外地迟缓,直到 2004、2005 年才推出 Maxxum 5D、7D 等数码记性,比佳能和尼康都晚了好几年。
2005 年,柯尼卡美能达与索尼达成伙伴关系,仅半年后,便宣布退出相机业务,将数码单反相关资产与卡口转让给索尼。
而接手柯尼卡美能达 " 遗产 " 的索尼,凭借自身传感器和电子技术优势,再结合柯尼卡美能达的光学等技术积累,不仅使数码单反业务快速崛起,还领导了无反相机时代。美能达的教训在于:再好的创新,若缺乏有效的执行与市场推广,也只能是 " 墙上的风景 "。
勃朗尼卡:被遗忘的 " 中画幅专家 "
勃朗尼卡曾专注于中画幅专业相机,在中画幅领域一度与哈苏、玛米亚齐名。其模块化设计能让专业摄影师们可根据拍摄需求,自由更换镜头、后背与取景器等部件,且勃朗尼卡的中画幅相机的整套系统的入门门槛要低于哈苏。
在 1998 年,勃朗尼卡又被镜头厂商腾龙收购,腾龙显然更看重其光学设计方面的积累,于是相机的生产逐渐放缓,一直到 2005 年,其最后一款中画幅相机 RF645 停产,勃朗尼卡这个品牌就彻底退出市场。
而后来大家也看到了,在数码化时代,中画幅数码相机依然有其市场,例如富士、哈苏、飞思等品牌仍在活跃在专业的时尚、广告、建筑摄影等领域。而勃朗尼卡的失利则告诉我们:专业细分市场并非避风港,唯有在技术演进的浪潮中主动出击,才能守住优势。
共同的错误
这五个案例,恰如美国学者、商业作家克莱顿 · 克里斯坦森所描述的 " 创新者的窘境 " 的真实体现:这些厂商都有能力在数码摄影中成功,却被战略、组织惯性拖住了脚步,最终在数码化的浪潮中走向了没落。
在发展的过程中,唯有积极拥抱并塑造变革,才能在颠覆浪潮中生存!
图文来源:fstopper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