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7 月 10 日讯(记者 屠俊)罗欣药业即将公布半年报,而就在近日,其公告称近日接到控股股东山东罗欣控股有限公司的通知,其所持有本公司的 3602 万股股份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 15.20%,质权人为浙江炳炳典当有限公司,质押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
罗欣药业已经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 28 亿元,2024 年亏损更是扩大至 9.65 亿元。
有爆料人曾向蓝鲸新闻表示,该公司从 2020 年开始便开启了三四轮裁员。对于人员调整,2023 年该公司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公司目前以及未来将持续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及发展计划进行人员优化和调整 ",并强调 " 员工流动保持正常水平 "。
而根据公开信息,近年来包括时任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兼副总经理等多名高管离职。
大股东质押股权补充资金,FA 公司:被白嫖了
6 月 30 日,罗欣药业公告称,近日接到控股股东山东罗欣控股有限公司的通知,其所持有本公司的 3602 万股股份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 15.20%,占公司总股本比例 3.31%,质押起始日为 2025 年 6 月 26 日,质权人为浙江炳炳典当有限公司,质押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罗欣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 1.55 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 64.13%,占公司总股本比例 14.25%。此外,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为 1650 万股,占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股份比例 6.83%,占公司总股本比例 1.52%,对应融资余额为 2000 万元;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数量为 1.19 亿股,占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股份比例 49.22%,占公司总股本比例 10.94%,对应融资余额为 1.85 亿元。
而对于该项股权质押,给民营 A 股上市公司做融资服务的公司日日新(北京)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见日资本 ")在其公众号文章《见日资本和罗欣药业不快乐的一段近事》中指出:" 不快乐的根源就是罗欣控股有限公司委托我们做个融资服务,第一次(2025 年春节前,2025 年 1 月 20 日)我们给他们拿到了批复,对方因为不想给我们付服务费把我们白嫖了。第二次(2025 年 7 月 1 日)用我们春节前引荐的同一出借人,提了款,推测融资金额 7000 万,根据 2025-07-01 罗欣药业: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质押的公告,其本次质押 3602 万股,对应 1.743 亿市值,按 4 折质押率预计融资 7000 万元。然后又一次白嫖了我们。同时解释一下行业惯例(行业惯例是同一融资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向同一出借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在同一中介方引荐半年到 1 年内发生融资行为,都应该向中介方支付服务费用)。两次前后服务期明显没有满半年。"
罗欣药业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蓝鲸新闻表示,其找实控人核实过,其表示与见日资本只是初步接触,并未形成实际合作。
而此次事件也令投资者担心,该公司是否存在相关资金短缺问题。
三年累计亏损超 28 亿元,有爆料人称从 2020 年开始多轮裁员
罗欣药业总部位于山东临沂高新区,实控人是山东临沂人刘保起、刘振腾父子。刘氏父子作为实控人期间定增融资 66.36 亿,累计分红 1.1727 亿,近三年未分红。2022 年至 2024 年,罗欣药业三年亏损合计 28.516 亿。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由正转负,净额骤降 133.81% 至 -1.58 亿元。
2024 年,罗欣药业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 9.655 亿元,同比扩大 46.04%。
作为罗欣药业的核心创新药(P-CAB 类消化药),替戈拉生片 2024 年新增 " 根除幽门螺杆菌 " 适应症,进院数量激增 130%,带动消化系统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43.11%。然而,为抢占市场,公司销售费用暴涨 18.39% 至 11.41 亿元,其中 73%,约 8.35 亿元,用于市场推广。高额推广费吞噬利润,导致营收增长与净利润严重背离。同年,其营收为 26.47 亿,同比上涨 11.99%。
除了销售费用高企,其子公司业绩承诺也出现暴雷。2022 年,罗欣药业出售子公司上药罗欣 70% 股权作价 4.15 亿元,当时约定分期付款。
据股权转让相关协议约定,第二期至第四期股权转让款将由上药控股山东有限公司根据上药罗欣在 2023 — 2025 年业绩承诺期间的实际业绩完成情况分期支付。
根据罗欣药业今年 4 月发布的公告,2023 年,上药罗欣的业绩承诺完成比例为 95.76%。但 2024 年受市场环境及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上药罗欣的业务发展面临压力,其经营情况与业绩承诺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上药罗欣的业绩完成情况及未来预期,根据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对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13 亿元。
除了业绩持续亏损,有爆料人向蓝鲸新闻,称从 2020 年该公司就开始多轮裁员。
对此,上述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蓝鲸新闻表示,公司确实做了一部分优化,但对于具体比例没有统计。
蓝鲸新闻查阅该公司 2024 年财报显示,该公司 2024 年研发人员相对于 2023 年下降比例为 14.16%;2023 年研发人员相对于 2022 年下降比例为 16.3%。
2023 年 6 月,该公司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公司目前以及未来将持续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及发展计划进行人员优化和调整 ",并强调 " 员工流动保持正常水平 "。
不过,该公司近年面临多位高管离职。2023 年 6 月,时任子公司副董事长的董莉君离职,随后加入艾伯维中国。2025 年 4 月,该公司公告,董事兼副总经理李猛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2025 年 2 月,职工代表监事吕洁辞职,这是 8 个月内第二任职工监事离职。此前 2024 年 7 月,前任监事刘鸿雁也已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