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一季度
天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 1329 亿元
同比增长 12.2%
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9.4%
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路上
天津好的案例和成果俯拾即是
一条数字经济之路正徐徐铺开
"9 秒 / 台 " 的智慧工厂,彰显 " 数智 " 威力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最直观的映照,来自天津那些此起彼伏的机器声,来自天津那些不停运转的生产线。
" 过去一年,我们扛过了最艰难的爬坡阶段,把产量和质量平稳下来,生产能力也逐渐达峰。可以说,在天津,我们正快速成长。" 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运营负责人郑爱明说。
2025 年,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天津)(下文简称 " 联想天津产业园 ")全力生产。这个有着 " 联想过去 30 多年间智能制造技术和经验集大成者 " 之称的产业园,如今不仅产量和产值达标,更朝着绿色化和智能化的道路越走越顺。
" 每 9 秒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 " ——这是联想天津产业园 2024 年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一个最能直观展现其生产能力的数字。能够取得这种成绩,与数字化赋能产业生产所带来的效果密不可分。
今年年初,联想天津工厂正式入选工信部首批 " 卓越级 " 智能工厂名单。与此同时,联想天津工厂还获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优化级水平,这是天津市第一家通过该项评级的智能制造企业。
整个 2024 年,联想天津产业园年产量达到 300 万台,年产值超过 100 亿元,产品直通率提升 10%(工业术语,直通率越高,生产线出产水准越高),单台能耗降低 30%。这样一份答卷,发生在该园区自 2023 年 11 月全面落成以来的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无愧 " 快速成长 " 之名。
" 从今天回头来看,我们的生产数据基本符合既定目标。园区生产的小新和拯救者系列笔记本电脑产品,占据了联想集团在中国区 70% 的量。更可喜的是,在‘绿色零碳’和‘智能制造’这两个定位上,我们的能力建设越来越完善。" 郑爱明说。
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
短短一年多时间,在零碳和智造上,联想天津产业园走在了行业之先,这从它承载的诸多闪耀 " 光环 ",便可见一斑——业内最高水准的零碳智造工厂、ICT 行业首座从零到一建成的生态级(最高级)零碳工厂、2023 年度中国杰出绿色智能工厂奖、2024 年度天津市智能工厂、天津市滨海新区零碳工厂……
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些?这一切给数字经济带来了哪些启示?联想天津产业园的发展历程说明一个趋势——新一轮科技变革下,智能制造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
步入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的联想天津产业园,随处可见的光伏庭院灯、座椅、垃圾桶,低能耗的设备,动能回收系统,实时监控用量的电表水表……这里还是 " 黑灯工厂 ",许多环节可由自动化设备按照系统指令自行完成。
在智能工厂评选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中,联想天津工厂全面展示了从工厂建设到能碳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制造实力,涵盖了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供应链管理以及能碳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众多智能制造场景,多维度呈现出 " 联想零碳智造标杆工厂 " 的智慧与先进性,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与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耕耘数字经济所带来的 " 先发 " 优势,正在用丰厚的效益回报着这座城市的产业链,让 " 智能制造 " 这条路,在天津越铺越顺,越走越好。
今年 6 月,联想集团在天开园启动实施 " 火种计划 "" 光明计划 "。其中的 " 火种计划 ",是指联想将在天津工厂内,搭建一个专门的共享实验室和柔性生产线,开放给天开园企业,用于集成电路板、传感器等电子硬件,以及机器人、雷达、智能终端等产品的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发展数字经济对反哺城市产业生态带来的益处,由此见微知著。
一场围绕 " 数智 " 越激越广的涟漪
无独有偶,7 月 3 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社交媒体里发布了最新视频。伴随着欢快的天津快板儿,他化身 " 代言人 ",带领大家走进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这座中国首座可持续灯塔工厂。
视频中,周云杰介绍了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的几大 " 神奇 " 之处:在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中,海尔工厂是年发电 500 万度 /5 万平方米的 " 工业良田 ",每年节电百万度,减碳超千万吨;在智能化升级中,海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降低产品不良率,提升维修效率……
这样的 " 热情代言 ",来自企业耕耘 " 数智 " 领域所带来实打实的 " 战绩 " ——今年一季度,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产量提升 65%,产值增幅 40%。两百余款产品从天津下线销往世界各地、五湖四海。
不久前落幕的 2025 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一场活动中,四海来宾来到天津荣程钢铁集团进行参观。嘉宾们见证了钢铁生产各环节的实时数据流转,在荣程新能源加氢站内,嘉宾们听取了关于加氢站建设、能源绿色转型等情况的介绍,深入了解 " 钢化联产氢能产业链 " 的闭环生态。
传统高耗能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展现出的零碳未来——这种令海内外嘉宾惊叹的成果,还是来自数字技术的应用,来自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春种秋收。
这样的收获,来自提前布局和精准施策,是经年耕耘之下自然而然的开花结果。城市层面的集群式发展优势,正让一众创新型企业受益匪浅。例如,工业生产经常强调 " 产得出,还得运得走 ",从联想天津产业园出发,10 分钟上高速,20 分钟到机场,最快当天就能把产品送至用户手中。而如果需要向海外供货,不到 40 分钟就能抵达天津港,产品在此装船启航,货通全球。
这种区域集群优势,正越扩越大。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企业 826 家,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超过 5800 家,北京来津企业数量占比超 20%;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新增企业 307 家,累计注册企业数量超过 1800 家……围绕 " 数智 " 画下的 " 圈 ",正激起越来越大的涟漪。
数字经济这条路,如何越走越稳
天津智造是一个缩影,映照出天津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共同组成一串亮眼的成绩单——
如今,全国四大数据库中,天津拥有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两大品牌,占据国内半壁江山;天津是国内首个拥有 " 双先导区 " 的城市,即获批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虚拟测试场覆盖场景 3500 余个,累积测试用例 287 万;"360 智脑 "" 天河天元 "" 海河谛听 "" 天津港 PortGPT"" 菲凡工业 " 等 10 余个垂类大模型在工业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港口等行业落地应用……
过去几年来,天津扎实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印发实施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港口等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标杆项目 400 余个。
蓬勃的数字化、智能化最终会给产业带来什么?对这个问题,身处其中感受着日新月异的生产一线有发言权。" 如果仅仅停留在省了多少人工、节约多少金钱成本,这仍是比较浮于表面的认识。" 郑爱明说。在他看来,未来智能化生产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让生产不依赖于特定人员的经验,并且大量减少重复性劳动,让员工将更多精力放在创新事务上。
" 创新 " 二字,正是智能制造企业看重的焦点,也是天津近期落地的 "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 这一招牌中的关键词。小到企业的竞争力,大到国家政策能否获得强劲的助推力,都绕不开 " 创新 " 二字。
带着这样的思考,数字经济所能为产业带来的创新赋能,就显得格外重要。不久后的 7 月 10 日至 11 日,2025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将在天津举办。这场论坛以 " 数字经济新纽带 共拓合作新空间 " 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纽带作用和赋能作用,持续拓展上合组织发展新空间,让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惠及上合组织地区民众。
这样一场会议,将聚焦数据流通交易、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应用、智慧城市、数字人才培养培训等多个数字经济的领域。作为 " 东道主 ",天津将把此次论坛打造成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将让全世界看到,天津在数字经济这条路上,将越走越稳、越走越顺。
编辑|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