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前兆,对每个人都不一样。
有人说是湿漉漉的梅雨天,有人说是第一声蝉鸣,而对我来说,夏天,是从一束绣球花开始的。
每次路过上海的盒马门店,我都习惯走到鲜花区前转一圈。绣球花大多被整整齐齐插在水桶里,花头硕大、色泽浓郁," 大海蓝 "" 孔雀紫 "" 苹果绿 ",颜色像是莫奈画里调出来的。
最低 9 块 9 一支,抱两三枝回家插在玻璃瓶里,窗外正好有光,仿佛整个客厅都被花点亮了。
不久前,我终于有机会亲自走一趟这条绣球花的旅程。先是从上海飞三个多小时抵达昆明,再从昆明出发,车行两个多小时,一路穿山又越岭,抵达玉溪市江川县安化乡光山村。这里是云南绣球的核心产区之一,是盒马 " 绣球花供应链 " 的起点,也是 " 绣球盒马村 "。
就是在这片高原深处,我第一次走进绣球温室大棚,看到了不同品种的花正值盛放期。有的花球比人头还大,最大直径可达 35 厘米,每一朵都饱满圆润,花瓣在阳光下泛着细密的柔光。
从山野花田到城市客厅,正是无数任富坤这样的花农与盒马鲜花接力,完成了一场关于 " 花 " 与 " 生活方式 " 的现代变革。
任富坤与盒马村
我去的地方是被称为 " 亚洲花都 " 昆明的延伸带,海拔高、温差大、日照充足,成了最适宜种植绣球花的理想地。
车子一拐进基地的村道,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排列整齐的温室大棚,银白色的塑料膜在阳光下泛着光,旁边是当地村民的农田和花田。
这种名为 " 大海蓝 " 的绣球花,是盒马的经典系列之一,其花头可以大到 35 厘米,花瓣本身是绚烂渐变、深浅不一的蓝色,有些内圈则是青翠的绿色。
走过几个不同的大棚,发现每种绣球花在外形上都有区别。
" 大海蓝 " 像许多只蓝色小蝴蝶聚集在一起,翅膀组成了花瓣;" 孔雀 " 的颜色像孔雀羽毛上的花纹;而我最喜欢的是 " 太阳神殿 ",虽然叫 " 太阳神 ",但更像是月神戴安娜,神秘梦幻,仿佛步入仲夏夜。
创始人任富坤告诉我,基地目前一共种植了 30 多个品种的绣球,今年新开发的就有 " 绝绝紫 "、" 幸运星 " 和 " 翠果 ",是盒马征集网友创意,高票当选的三个名字," 希望爱绣球的人,也能亲自给它取名字 "。
每年他都会拿出至少 10% 的土地来做新品试种,而一款花从杂交培育到最终定型、投放市场,最长可能需要 8 到 10 年的时间。
有些放弃的品种比绣球的利润还大,但是任富坤认为那些属于短期行为:" 要种花就要把一种花种到极致,而不是这里沾一点,那里沾一点。" 比起什么都种,他更愿意把 " 绣球 " 这一种花 " 种透 "" 种明白 "。
他的这种 " 执拗 ",恰恰成了盒马选择他为 001 号绣球合作商的重要原因。盒马花园负责人履言坦言,最初在选择合作方时,最看重基地的研发能力和种源能力,要求合作伙伴必须懂创新,而 22 年只做一件事的任富坤愿意去尝试。
盒马也愿意等。履言说,前几天还有玫瑰的种植基地问,如果开发一个新品需要等半年时间,盒马能不能接受。她只回了一句话,农业从来都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情,她都晓得。
和盒马的合作也让他的花有了更高的 " 门槛 "。
比如盒马标准下的 " 大海蓝 " 绣球,必须满足花头直径不小于 30 厘米、花瓣饱满、杆挺不弯等多个指标。任富坤为此建立了国内首家绣球恒温加工基地,鲜花采摘后立刻进入恒温 15 到 18 摄氏度的预冷车间,这样处理后的绣球花不容易 " 感冒 ",更加新鲜持久。
剪、修、套网
花农的一天
如果说任富坤是这个 " 绣球盒马村 " 的总指挥,那么在地里与花为伍的那群花农,就是最直接的建设者。
下午 14 点,我走进基地的加工区,十几位花农正围着长桌工作,有的穿着彝族服饰——村里大多数为彝族农民,世代在这里居住。她们手脚利落,每人负责一条流水线,一边修剪枝叶,一边用彩纸将花头包裹、套网,再放进冷藏推车。
她说,整个加工组约有二十多人,主要来自前卫镇及周边几个村,其中中老年人比例超过八成,平均年龄在 50 岁以上,月收入比以前种地打零工高了一半还多。
任富坤也不乏骄傲地说,他们永远不愁没员工,基地里的员工都是互相转介绍。有的老人赚了钱,家里的房子盖得非常漂亮。
除了冷链和分级,盒马还向任富坤提供了采后加工的统一标准,比如一支 " 大海蓝 ",需要保留至少四五片健康叶子,花头不能出现褪色和焦边。
从花田到客厅
把鲜花变成生活日常
绣球的走红不是偶然,它恰好踩中了 " 悦己消费 " 与 " 品质生活 " 双重趋势。
绣球的消费群体,以 25 至 45 岁的女性为主。她们大多是城市白领、年轻妈妈或自由职业者,追求性价比,也愿意为高颜值和 " 高情绪价值 " 的物品付费。盒马正是在这一点上找到了绣球的 " 消费锚点 "。
用任富坤的话来说," 以前是种出来拿去卖,现在是根据盒马提供的数据反推我们该种什么。" 他可以提前安排好种苗分布和人手培训,而不是像几年前一样盲猜市场喜好。
一束花到中产餐桌上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据盒马提供的数据,2019 年以前,全国最大的鲜切花市场斗南花市一束绣球的批发价也要 10~20 元,因为成本高昂,更常见于婚礼、庆典花墙或新娘手捧花。
在盒马引入绣球的第一年,这个鲜少用于家用场景的名贵花种,就做到了最低 9.9 元 / 支的价格,成为盒马首个鲜花爆品。而且因为品质优良,已经连续四年成为盒马复购率最高的花卉,一个夏天就能卖出超过 200 万支。
七夕、春节仍是高峰,但更多用户选择在日常购买一两支花带回家,插在客厅、书桌或办公室,为生活添点色彩。
从 " 让顾客买得起花 ",到 " 让顾客懂得挑花 ",再到 " 激发顾客自己动手搭配花 ",这背后体现的是商品力、服务力和体验力的全面升级。
绣球的花期其实并不长,从浅蓝到绿色,不过一两个月。但它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正在悄悄改变玉溪江川的山村,也重塑着城市人对生活的感知。
当任富坤每天泡在基地马不停蹄地实验新品,张大姐和她的同伴在长桌旁细细打理每一枝花;远在上海、北京、成都的某家盒马门店里,也有某位年轻人正为朋友选一束明亮的 " 孔雀紫 " 或 " 莫奈白 "。
今年是盒马成立的第 10 年。10 年来,像 " 绣球盒马村 " 这样的农业模式,让福坤绣球这类 " 看天吃饭 " 的传统农业基地走上了更可持续、更可预期的轨道,也将无数藏在山野间的好物带入都市消费者品质生活的日常。
香格里拉的松茸,新疆的小白杏、吊干杏和大西梅,甘肃的沙葱,湖北的藕带,四川的黄金荚,广东的可生食菊花,乌兰布和沙漠中的有机南瓜……每一个货架上看似平平无奇的商品,背后都有它不为人知的精彩旅程。
鲜花的绽放总是短暂的,但它背后的人、土地和产业,却在悄悄发生着长远的改变,追求着价值的永恒。
/陈逸飞
/ 戴佩妮/
/ 面出薰/
/ 上海重奢商业洗牌
/ 茑屋书店关店潮
/ 茅台冰淇淋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