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叶麦穗
编辑 | 包芳鸣
新媒体编辑 | 实习生 宋语菡
股市近期表现强势,也影响到了银行理财市场。近期,兴银理财、工银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挂钩 " 中证 1000 指数 " 自动触发策略理财产品因触发敲出条件提前终止。业绩提前 " 达标 ",引起投资人 " 围观 ",市场追捧,机构积极发行新产品 " 补位 "。
挂钩产品提前终止
7 月 2 日,兴银理财发布公告,旗下丰利兴动多策略封闭式 121 号增强型固收类系列 6 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该系列产品成立于今年 4 月,原期限 372 天,因挂钩的中证 1000 指数在观察日收盘价格达标,触发敲出事件,衍生品交易提前终止,产品提前终止。由于产品的敲出业绩比较基准为年化 4.05% — 4.35%。从提前终止的结果来看,显然已达到这一收益水平。
无独有偶,工银理财鑫悦中证 1000 自动触发策略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也于 6 月 30 日触发敲出,于 7 月 3 日提前终止,核心原因同样是中证 1000 指数表现强劲。
宁银理财 7 月 1 日当日发布公告称,旗下理财产品宁银理财皎月灵活稳利挂钩型封闭式理财 107 号,原定产品到期日为 2026 年 11 月 24 日,根据产品说明书的约定,计划对产品进行提前到期,提前到期日为 2025 年 7 月 2 日。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挂钩指数(中证 1000)自动敲出。
从上述公告的表述中不难看出,促使本轮银行理财产品敲出的重要原因是中证 1000 指数的上涨,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7 月以来,该指数上涨 4.7%,如果将时间拉长,今年以来,中证 1000 指数涨幅达到 6%。
其实 " 敲出机制 " 的本质是 " 收益达标即止盈 "。当挂钩标的表现优于预期时,产品可以提前兑现收益,避免后续市场波动风险,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融 360 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表示,上述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主要是受股市行情波动影响,挂钩股指的场外衍生品达到触发条件后自动敲出,提前终止合约。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公告,提前终止多只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敲出条件之外,基于市场行情采取止盈策略、底层资产项目提前到期、产品募集规模偏低等,也可能成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认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触发提前终止条款,当市场条件达到或超过预设的触发条件时,理财产品将提前终止;二是基于市场行情的止盈 / 止损策略,近期债市和股市波动较大,为保障投资者利益,部分理财子公司选择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达到预期收益目标时提前终止产品,选择落袋为安,以避免潜在风险。
发行新产品补位
在部分产品出发敲出之后,挂钩中证 1000 的产品也引起市场的关注,理财机构对中证 1000 指数相关产品的布局持续加码,快速 " 补位 "。
6 月 27 日,招银理财旗下的招睿焦点联动稳进中证 1000 自动触发 11 号产品成立,募集规模超 7167 万元;紧随其后,招银理财释出同系列 12 号产品资料,该产品的 A 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年化 0.01% — 4.40%。上述两个产品均挂钩中 1000 指数。
工银理财趁热打铁在 7 月 2 日发布 " 鑫悦中证 1000 看涨鲨鱼鳍策略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 " 销售文件,延续对该指数的挂钩布局。该类份额业绩比较基准 ( 年化 ) 为 1.30% — 3.15%,风险等级 PR2,投资的衍生品为看涨鲨鱼鳍结构期权。
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不完全统计,记者发现以 " 指数 " 为关键词的银行理财公司产品,处于待售期、募集期和存续期的数量多达 53 只,其中尚未募集完毕的数量占比超过四成,发行机构包括中银理财、民生理财、招银理财等。也就是说,相当一批产品或于近期发售。
从近期处于待售期的理财产品信息可以发现,固收增强型和混合型产品的占比仍然为大头,虽然也有部分权益型产品涵盖于其中,但占比很低。挂钩的指数多包含 "A50 指数 ""A500 指数 ""A1000 指数 " 等类似字样,整体来看权益资产部分仍是采用被动指数投资策略。
业内人士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是正常现象,也是理财产品适应净值化转型的一个方式,投资者需要正确看待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理性处理。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是市场化行为,也是正常的现象,有助于降低理财公司的运营成本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所谓提前终止,有可能是因为净值增长向上敲出,也有可能是因为净值下跌提前止损,其实是把双刃剑。
艾亚文表示,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而言,这类产品具有复杂性,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市场知识,理解触发条件和提前终止机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更加谨慎,充分评估个人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 30.97 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 3.4%。不过,在产品结构上,呈现失衡加剧之态: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降至 22.12%(连续三年下滑),固收类产品独占 75.57%,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合计占比不足 2.2%。收益率方面,全市场平均收益率为 2.4%,下行 22BP,唯混合类产品收益率微增 0.66BP。
此外,为了稳住规模增长,上半年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规模为 3.18 万亿元,延续封闭化浪潮:封闭式产品募集 2.98 万亿元,占比 94%,固收类产品独占 97.7% 份额。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半年内下降 13BP 至 2.53%。
为了能够提高收益,吸引投资人的眼光,银行理财也想足了办法,今年 4 月,光大理财完成了全市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近日,再次成为行业内首家参与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