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上半年反洗钱罚单同比猛增近三倍!湘财证券“老鼠仓”被重罚

作者 | 唐曜华 姜博文

编辑 | 周炎炎

新媒体编辑 | 实习生 艾昱彤

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共收到监管机构开出的罚单 3311 张,罚没金额合计 9.78 亿元,分别同比减少 14.13%、24.24%。

一、上半年不同类型机构处罚情况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出的罚单数量依然最多,为 2083 张,罚没金额也最高,达 5.95 亿元,但相比去年同期处罚力度有所减轻。央行则明显加大处罚力度,开出 895 张罚单,同比大增 202.36%,罚没金额 3.1 亿元,同比大增 179.28%。

从上半年金融机构处罚月度分布来看,1 月为处罚高峰,罚单数量 933 张,罚没 3.67 亿元,占上半年总罚没金额的 37.53%;6 月罚没金额回升至 1.58 亿元。2-5 月处罚力度相对平稳。

银行业依然是罚单最多的金融机构,上半年被处罚 2181 次,被罚没 7.21 亿元,占金融机构罚没总额的 73.72%,主要涉及信贷领域处罚、反洗钱业务违规、内控管理不到位、支付结算业务违规等。

保险机构被罚 825 次,被罚没 1.51 亿元,违规集中在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 / 报表 / 文件 / 资料、财务 / 业务数据不真实、给予投保人 / 被保险人 / 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等;券商被罚 93 次,合计被罚没 3608.24 万元,投行业务违规为重点处罚领域。

二、上半年大额罚单

上半年共有 11 张 1000 万元以上的大额罚单,大多为 1 季度披露的大额罚单,其中 9 张披露时间为一季度,仅 2 张披露时间为二季度。

从监管机构来看,其中 4 张为央行给银行开的罚单,涉及违反反洗钱法相关规定,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等。

还有 5 张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派出机构给银行、理财公司、保险公司开的罚单,被罚对象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交银理财、中银理财、泰康在线财产保险等。此外还有两张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开的罚单,湘财证券原总裁孙永祥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被罚没 1842.29 万元 ,东吴证券则因为投行业务违规被罚没 1336.44 万元。

三、上半年金融合规典型案例

1、湘财证券原总裁涉 " 老鼠仓 ",被罚没 1842 万元

重庆证监局网站披露的行政执法信息显示,原湘财证券总裁孙永祥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明示或暗示他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等违法行为,被重庆证监局罚没 1842 万余元,同时被采取 5 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18 年 4 月 24 日至 2023 年 8 月 19 日,孙永祥先后担任湘财证券总裁、高级顾问。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3 年 8 月 19 日期间,孙永祥通过参与湘财证券自营证券账户投资决策,以及与同事沟通交流、听取湘财证券自营部门副总经理黄某平工作汇报等多个渠道,知悉湘财证券自营证券账户投资信息,以及湘财证券自营证券账户持仓及盈亏变化等情况。

在获悉上述未公开信息后,从 2020 年 3 月 1 日开始,孙永祥控制余某婷东方证券账户和孙某韬湘财证券账户,同期或稍晚于湘财证券自营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累计趋同交易股票 52 只,交易金额 6285.97 万元,无违法所得。除了自己控制账户跟随湘财证券自营账户的部分操作进行趋同交易外,孙永祥还提示、建议傅某东和朱某尧交易相关股票,趋同交易金额分别为 7588.14 万元、4189.58 万元,均无违法所得。

四、上半年金融合规特点

1、反洗钱罚单上半年同比猛增 278.88%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反洗钱相关罚单有 610 张,同比猛增 278.88%,去年同期仅 161 张相关罚单。处罚的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

被罚对象以银行居多,同时包括券商、保险公司,共有 247 家机构被罚。其中不乏一些罚没金额较大的大额罚单。上半年收到反洗钱相关罚单(含员工罚单)较多的机构包括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

2、55 张罚单处罚存款相关违规行为,重罚虚增存款、变相 " 存贷挂钩 " 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有 55 张罚单处罚存款相关的违规行为,同比去年增加 44.74%。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虚增存款、设置不合理存款考核要求、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等。

虚增存款的方式包括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款规模、以贷款或贴现资金等转作存款或保证金、以本行贷款资金开立存单再发放质押贷款等。多家银行因虚增存款被处罚,部分银行除了涉及虚增存款外,还涉及虚增贷款。

存款考核违规行为包括设置不合理存款考核要求、设立存款单项考核和奖励办法不符合监管要求等。

3、金融统计与数据管理处罚大增 67.8%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违规事项含 " 统计 " 二字的罚单有 99 张,同比大增 67.8%。相关违规行为包括违反金融统计管理规定、错报监管统计报表数据或监管统计数据不真实、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报表、部分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事实不符等。

处罚的监管机构大多为央行,也包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被罚机构大多为银行,包括 80 家银行和 1 家保险公司。

五、金融机构处罚排名

2025 年上半年,罚没金额前十的银行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

工商银行等主要因 " 贷款三查不到位 "" 贷款业务不审慎 "" 贷后管理不到位 " 等信贷领域违规被罚,此外还涉及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理财业务违规等。

2025 年上半年,非银机构罚没金额前十名以保险公司为主(占 5 席),此外涵盖理财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其中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以 2004.18 万元居首。交银理财、东吴证券合计罚没金额分列第二、第三。

罚没金额进入前十的保险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虚列费用、编制虚假资料、业务数据不真实和销售误导等方面。

(本文数据支持方为企业预警通)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拨开冗杂信息的迷雾,让你在这里读懂财经。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