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听筒 Tech,作者 | 杨林,编辑 | 陈珂
尽管巨头的竞争依然火热,但毋庸置疑的是,AI 搜索正面临最割裂的时期。
7 月 2 日,在百度 AI Day 开放日上,百度搜索宣布进行十年来最大改版,从搜索框、搜索结果页到搜索生态全面革新。诸多的报道指出,百度的此次变革," 从产品形态到商业模式,从用户体验到开发者生态,全都重做一遍。"
当然,不仅仅是百度,今年以来,AI 搜索依然是头部企业的必争之地。不久之前,苹果传出要收购明星创业公司 Perplexity AI,为未来的 AI 搜索引擎加码。除此之外,谷歌等巨头亦在持续重塑搜索形态。
不过,遗憾的是,一边是巨头白热化的 " 技术变革 ",一边却是普通用户的 " 望而却步 "。
一位网络原住民马少便直言,尽管市场都在传导 " 技术的进步 ",但他只感受到了 AI 应用的 " 退步 " 或 " 停滞 "。
仅就 AI 搜索和 AI 聊天而言,这是马少常用的 AI 功能,实际上,这也是市场上 AI 最为普遍的应用功能。但这两个普通用户最常接触的产品,似乎离用户需求越来越远。
" 原来下载的 AI 聊天软件早就卸载了,AI 搜索现在错误百出,也不敢用了。" 当然,这并不是马少一位网民的感受。在社交平台,对 AI 搜索的幻觉 " 吐槽 " 的相关内容,比比皆是。
一位互联网大厂的 AI 从业人士林强对普通用户的失望表示理解,在他看来,如今的现状是,AI 产品的开发,与普通用户的需求脱节," 事实上,AI 开发已经陷入困境。诸多开发是在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调优,甚至没有去调研过真正的市场需求。"
" 目前的 AI 开发,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尽快实现商业化’,说直接点,是为了‘搞钱’,而不是解决‘普通用户的需求’。" 林强直言,这是导致 " 普通用户感受不到 AI 技术的进步 " 的本质所在。
但于马少等普通用户而言," 真正的好产品,难道不应该是符合大众需求的吗?"
很显然,就目前而言,横亘在 " 林强 " 和 " 马少 " 之间的这道巨沟,还难以跨越。
决定抛弃 AI 搜索的普通用户
" 尽管诸多巨头都唏嘘自己的技术多厉害,但作为普通用户,我还是决定抛弃 AI 搜索。"
作为网络原住民,95 后马少直言,在过去的半年,作为普通用户,他最大的体会是,在应用层面,尤其是最常用的 AI 搜索,是在倒退,而不是在进步,"AI 搜索的错误率和胡说八道,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马少告诉《听筒 Tech(ID:tingtongtech)》,以最常用的 DeepSeek 为例," 但凡稍微专业一点点的搜索,几乎都会出现幻觉。"
如马少所言,《听筒 Tech》近期测试了多个市场上常用的 AI 搜索。
在 DeepSeek 中,搜索 " 目前市场上美黑产品情况 " 时,DeepSeek 总结出了目前市场上 " 主流美黑产品形态对比 ",并制作成表格。
但遗憾的是,DeepSeek 所总结出的产品,如雅诗兰黛、完美日记、花西子等,甚至并没有推出相关的 " 美黑产品 "。很显然,DeepSeek 是将市场上的防晒产品作为 " 美黑产品 " 进行了总结归纳。
对此,马少直言,不仅仅是 DeepSeek,实际上,目前市场上普通用户使用的 AI 搜索,几乎都存在这种现象。
在马少的建议下,《听筒 Tech》对某知名大厂的通用大模型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在搜索 " 中国吊带出口东南亚的产业情况 " 时,该通用大模型总结出了相关的数据,"2025 年东南亚电商大促数据显示,中国产女士吊带在 Lazada、Shopee 等平台的单日成交峰值突破 50 万件 "。
为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听筒 Tech》在多个搜索软件中对数据来源进行了检索,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完整的数据来源。带着质疑,《听筒 Tech》在该大模型内考证数据来源,得到的却是如下答案。
对此,马少表示," 习以为常。" 他直言,如果不是对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这些数据往往会被采用,并反投入数据库," 然后,搜索产生的结果便会错得越来越离谱。"
" 作为 AI 产品的基础功能,AI 搜索的准确率不升反降,这是一件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在马少看来,尽管 AI 技术始终在进步,诸多企业,尤其是大厂都在声称投入了多少资金,但作为普通用户,时至今日,他始终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改变。
实际上,马少所言并不是危言耸听,在社交平台,越来越多的网友吐槽 AI 搜索的 " 离谱 ","AI 搜索将几位名人的名言排列组合,杜撰了一位所谓的‘名人名言’ "、"N 年前的数据,改写成了 2025 年的数据 " 等等吐槽,在社交平台比比皆是。
" 为什么 AI 搜索会越来越离谱?"
实际上,AI 搜索的 " 离谱 ",不仅仅是对普通用户造成困扰,也导致了诸多不明真相的用户因轻信 AI 的结果,导致 " 谣言满天飞 ",并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以近日引发热议的 "DeepSeek 就 AI 模型违规关联向王一博道歉 " 消息为例。近日,诸多消息称,DeepSeek 因内容审核疏漏,将王一博与近期相关案件进行了不当关联,损害了其名誉,并已作出正式道歉。
但随后,消息核实称,DeepSeek 官方从未发表过道歉声明,部分媒体发布的所谓声明截图,竟然本身就是 AI 生成的文字。声明中所提及的法律判决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也检测不到。然而,这则信源存疑的消息,仍然引发大量平台、媒体转发。
更重要的是,据报道称,有网友向其他的 AI 大模型询问该事件,得到的答案也是,DeepSeek 的确因为违规关联 " 李爱庆腐败案 " 向王一博道歉了。
7 月 4 日,《听筒 Tech》同样在目前主流 AI 通用大模型中,以 "DeepSeek 的确因为违规关联‘李爱庆腐败案’向王一博道歉了吗?" 为题进行搜索,发现仅两家 AI 大模型得出了肯定答案,并明确 " 该消息为‘不实信息’ "。但其他大模型仍肯定表示,"DeepSeek 因违规关联‘李爱庆腐败案’向王一博道歉属实。"
对于这一现象,在林强看来,于普通用户而言,不管是 AI 搜索 " 错得离谱 ",还是 "AI 谣言 ",都不足为奇。
"AI 大模型本质上是基于大量数据训练的模型,它没有真实的情感和判断力,当它面对大量带有情绪和偏见的信息时,很容易被‘训练’出错误的结论。" 林强直言,"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AI 大模型接收了大量‘错误信息’的投喂后,会分析出越来越多的‘离谱’的信息。"
林强直言,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如今市场上普通用户使用的通用模型,实际上主要盈利入口是面对 B 端用户," 这些通用大模型主要收的是 B 端用户的钱,但对 C 端用户是免费开放使用的,做个人定制化服务成本太高,基本不太可能。"
"C 端用户如果要获得精准的数据,还是用细分领域的 AI 应用比较合适。" 林强表示,例如,需要找学术相关的数据,就下载学术领域的 AI 应用," 当然,即便这样,也不可能从根本意义上杜绝 AI 搜索的幻觉率。"
" 比如,学术搜索,需要在通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调教’,才可能达到一定的精确度。" 林强透露,但这种 " 调教 ",需要的是 " 长期且稳定的专业数据输入 ","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林强指出,实际上,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企业在开发更为细分领域的产品,但遗憾的是,市场推广不足,普通用户无法接触," 比如,健康搜索,有专门针对健康搜索的 AI 产品,但普通用户还是习惯 DeepSeek,或者直接微信、百度内搜索。"
" 市场推广的不足,使得诸多普通用户无法接触到那些细分领域的 AI 搜索,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差。" 林强直言,某种意义上,让普通用户接受细分领域的 AI 搜索,是一个长期且漫长的市场培育过程。
到底如何才能服务好普通用户?
不过,在科技企业技术人员陈哥看来,不管是通用大模型也好,还是垂直领域的模型也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AI 的技术研发,已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当万物皆 AI,创新已经陷入了泥潭。"
陈哥对《听筒 Tech》直言," 目前绝大部分的技术开发,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很难去服务好 C 端用户。" 即便是细分领域 AI 搜索应用," 除非有非常大的资金支撑,否则都是以‘赚快钱’为目的。"
陈哥指出,目前市场上的诸多 AI 应用,实际上都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便投入市场," 很多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时,甚至没有进行过市场调研,更谈不上专业的技术维护和后期数据更新。"
实际上,陈哥所言,并不是毫无根据。仅从用户体验而言,马少便指出,作为普通用户,他的体会便是," 尽管产品的功能越来越琳琅满目,但不管是 GPT-4o,还是其他巨头的通用大模型,他们的应用场景,都和之前没有本质区别。"
马少直言,虽然不少宣传称," 模型参数从千亿走向万亿,视频生成从几秒扩展到几分钟。但作为普通用户,我们的体验仍停留在使用‘更好的聊天机器人’,或‘日常的 AI 搜索’这一阶段。"
林强亦指出,实际上,近两年来,AI 的应用开发,集中在 " 对话机器人 " 和 " 图像视频 " 赛道," 当创业者和投资人挤在这两条狭窄赛道,AI 便成了‘高级滤镜’和‘自动客服’的代名词。"
" 一个问题是,AI 到底才能如何服务好普通用户?" 对于马少的疑问,林强和陈哥各有观点。
在林强看来,从产品角度而言," 最重要的是,在做产品研发时,至少做好用户调研。" 比如,如果产品是针对下沉市场," 至少知道下沉市场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简单调优,便投入市场,对外声称能够解决‘母猪不产崽’的问题。"
" 如果准备做垂直领域的产品研发,就要做好‘干苦力’的思想准备。" 林强直言,垂直领域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 " 耗资巨大 "," 实际上,和很多产品创新一样,AI 的研发,也需要长时间的沉淀。"
陈哥认可林强的观点,在他看来,真正的 AI 技术创新,并不是简单的 " 调优 ",而需要 " 真正的变革 "," 否则,永远只停留在表面,也永远不可能开发出来好的产品。"
当然,在林强看来,毋庸置疑的是,AI 在进步,未来的 AI,一定能够解决普通用户的诸多问题。
林强认同 OpenAI 创始人山姆 · 奥特曼(Sam Altman)曾经提出 AI 发展的五个阶段(L1 聊天者— L2 推理者— L3 行动者— L4 创新者— L5 组织者)。在他看来,现在的 AI,正处于 " 思考 " 向 " 进行 " 的阶段," 普通用户应该更有耐心,给市场更多的时间。"
当然,于马少等普通用户而言,他们的诉求很简单," 我们需要的不是花里胡哨的功能,我们需要的是实用和可用的产品。"
这显然,代表的是 AI 时代诸多普通用户的心声。
(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