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7 月 3 日,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在社交平台透露,小米手环 8 支持 " 桌搭模式 " 的系统版本已全量推送。至此,小米在不久前刚刚发布的 " 多功能桌搭 " 正式完成了对其所有兼容设备的适配,可以开始履行 " 让旧手环重获新生 " 的职责了。
从本质上来说,它的电气结构其实有点类似蓝牙智能音箱。在其顶部的 " 头盔 " 结构里,有一个专门适配小米手环 8、9、10 代的安装孔位。只要将去掉腕带的手环主体 " 塞进去 ",就可以通过内部触点实现桌搭与手环的充电和通信功能。
如何充分发挥旧产品的余热,小米带了个好头
不过在感叹小米这款不足 200 元的小物件的有趣之余,它的产品思路以及操作方式,也引发了我们三易生活的一些思考。
首先正如小米方面所说的那样," 多功能桌搭 " 适配的是小米手环 8、9、10 三代。从其本身的功能定位来说,其中 8 代和 9 代的老型号更是主要适配对象。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产品属性来说,智能手环相比绝大多数智能手表,往往具备更小电池容量,以及更加简陋的健康传感器配置。这就意味着智能手环的电池更容易出现衰减,同时消费者也更有可能会出于追求准确监测的目的而淘汰旧手环,换用智能手表或其他更专业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细究小米 " 多功能桌搭 " 的产品设计不难发现,当用户将老手环装配进桌搭的 " 头部 " 后,其内部的触点将会对手环进行持续供电,这就解决了老手环电池衰减的问题。与此同时,小米手环在 " 桌搭模式 " 下将专注于作为智能音箱的屏幕功能,健康监测传感器则不再运作,所以自然也就无所谓 " 准不准 " 了。
有趣的是,这让我们联想到了以往互联网上一些将老手机、老平板 " 再利用 " 的教程。比如宣称可以将旧手机安装特定软件后、当做行车记录仪,或是将旧平板改造一番变成智能音箱等。
作为本就收藏了不少 " 古董设备 " 的玩家,我们对于数码产品的旧物利用向来持肯定态度。但小米这次的产品设计确实让我们意识到,对老款数码产品的二次功能开发,应该充分考虑到回避短板、发挥长处,而不是简单地 " 为了重复利用而重复利用 "。因为这样反而只会拖累用户体验,甚至可能还不如干脆买新的。
进一步统合设备框架,小米可能正在做出改变
除了产品设计上的思路值得肯定之外,小米这次的 " 多功能桌搭 " 在具体操作层面同样也有一些值得关注之处。
如果大家有在日常深度使用小米生态产品可能就会知道,小米在以往其实并没有严格实现旗下智能设备的统合控制。比如 " 小米音箱 "、" 小米耳机 "、" 小米眼镜 "、" 小米电视助手 "、" 小米打印 "、" 小米对讲机 ",就分别是对应各自类别产品的独立控制 APP。
从商业角度来说,当然可以说这是因为小米的生态策略,使得其许多产品实际上出自不同的方案商和代工厂之手。但无论是站在用户、还是如今小米的角度来说,逐步淘汰这些曾经的独立 APP,将它们更好地统合在小米的融合设备中心框架下,显然都是未来必须要走的一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