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达财经,作者 | 孟帅,编辑 | 深海
在全球声学产业的商业版图中,一对来自常州的夫妻档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财富传奇。
在最新出炉的《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中,瑞声科技掌舵人潘政民、吴春媛夫妇身家同比激增 65%,以 172.9 亿元的财富连续十多年登上榜单。但相较 2018 年的财富巅峰,潘政民夫妇的身家今年缩水近 400 亿元。
回溯过往,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到如今全球微型电声器件大王,瑞声科技在潘氏家族的带领下一路披荆斩棘,并加速向智能手机、智能汽车、AR/VR、工业及半导体等多元领域拓展。
此番潘政民夫妇财富激增 65% 的背后,瑞声科技去年交出了一份表现尚可的财务答卷。去年,公司 273.28 亿元的营收创下历史新高;而 17.97 亿元的股东应占溢利尽管同比大涨 142.7%,但仍不及 2013 年至 2019 年的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业绩向好的同时,潘政民夫妇于去年下半年悄然减持公司 4.71% 的股份。
去年财富激增 68.2 亿,但较高点仍缩水近 400 亿
不久前,备受各界瞩目的《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隆重揭晓。在今年的榜单中,瑞声科技的潘政民、吴春媛夫妇凭借 172.9 亿元的身家,荣耀跻身榜单第 186 名。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自 2007 年起,这对夫妇已连续 19 年登上该榜单。相较于去年 104.7 亿元的财富规模,他们的财富今年激增 68.2 亿元,涨幅高达 65%。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财富实现显著增长,但在商业精英云集的深圳,潘政民、吴春媛的排名仍不占优势。在他们身前,站着腾讯的马化腾、比亚迪的王传福、香港立讯的王来胜、顺丰的王卫等诸多将公司总部设在深圳的商业巨擘。
与此同时,今年 172.9 亿元的财富,也并非潘政民、吴春媛夫妇在该榜单上的最高光时刻。时光回溯至 2018 年,他们在该榜单上的财富一度飙升至 570.2 亿元,排名同样创下第 23 位的新高。与当年的辉煌相比,今年他们的财富缩水了近 400 亿元。
而潘政民、吴春媛的财富密码,便藏在港股上市公司瑞声科技身后。据瑞声科技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潘政民、吴春媛夫妇通过实益拥有人 / 配偶权益 / 实益拥有人 / 配偶权益 / 其他身份合计持股 36.83%。
截至 7 月 3 日收盘,瑞声科技股价报 41.25 港元 / 股,最新市值为 484.64 亿港元。若按照 36.83% 的持股比例计算,潘政民夫妇所持公司股份对应的最新市值约 178.49 亿元,较《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上的财富规模实现小幅增长。
雷达财经了解到,目前,潘政民在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主要负责策略指导及领导工作,并且制订及执行集团的策略目标与业务计划,具体职责是监察及统筹销售、市场推广、技术研发、生产以及集团中国境外的业务扩展及营运。
除具备丰富的销售及市场推广、生产及管理经验外,潘政民在领导技术研发策略方面也贡献卓著,曾成功开发多项用于设计及生产公司部分声学产品的专利,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献计献力。
而他的妻子吴春媛同为瑞声科技的创办人,目前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去年,潘政民、吴春媛从公司获得的酬金总额分别为 467.2 万元、45.3 万元。此外,潘政民和吴春媛的儿子也在公司任职,出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创新官。
凭借手中所持有的瑞声科技大量股份,潘政民、吴春媛不仅坐拥超百亿身家,还能通过分红获得丰厚收益。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瑞声科技分红 28 次,累计现金分红数额达 138.24 亿港元,平均股利支付率为 30.48%。
其中,2013 年至 2018 年,瑞声科技的现金分红总额均超过 10 亿港元,2017 年的现金分红总额更是高达 24.69 亿港元。不过,自 2019 年起,公司分红规模大幅减少,均维持在 5 亿港元以下。
常州夫妻档,向世界传递中国制造 " 好声音 "
天眼查资料显示,瑞声科技成立于 2005 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企业股本 5000 万美元,并已于 2010 年完成了股权融资。
作为全球声学龙头,瑞声科技的实力不容小觑。全球每三部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搭载着其生产的微型电声器件。这家行业巨头的辉煌成就,凝聚着公司名誉主席潘中来(潘政民父亲)及潘政民与吴春媛夫妇的共同努力。
雷达财经了解到,潘政民比妻子吴春媛年长两岁。1987 年,潘政民从江苏省武进师范学校顺利毕业。两年后,吴春媛也从常州卫生学校学成走出校门。经他人牵线搭桥,潘政民与吴春媛得以相识,彼此志趣相投的两人很快便情定终身,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上世纪九十年代,瑞声科技的前身——武进特种电子器材厂便已开启国际化合作之路,其先与香港贸易公司成立中港合资公司,将产品打入美国市场,后又携手德国贸易公司组建中德合资公司,成功叩开欧洲市场大门。
然而,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利润被中间商严重挤压,且无法及时获取终端客户关于产品发展的关键讯息,让公司发展陷入了一定的困境。
转机出现在 1995 年,摩托罗拉翻盖手机风靡市场,手机 " 瘦身 " 趋势使得内置喇叭尺寸不断缩小。彼时,潘中来敏锐捕捉到这一商机,毅然前往美国洛杉矶创办公司。次年,他又将儿子潘政民和儿媳吴春媛派往美国,负责打理公司业务,并聘请美国电子行业的资深行销人才担任公司销售副总裁。
经过数年攻坚,公司的微型电声产品不仅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摩托罗拉手机的严苛要求,更在竞争中击败日本对手,一举成为摩托罗拉微型电声器件的头号供应商。这一里程碑式的胜利,让瑞声科技在业界声名大噪,逐渐崭露头角。
2005 年,瑞声科技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其顺利登陆港交所,开启了征战资本市场的新篇章。三年后,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获得当时全球五大手机供应商(LG、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的资质认证,成功跻身手机电子元器件主流供应商行列。
此后,瑞声科技展现出强大的战略布局能力,频频施展 " 并购术 ",不断拓展业务版图。2009 年,公司收购日本镜头设计研发公司 ISQR 和 ATJR,借此进军光学领域。
2010 年,瑞声科技投资丹麦 Kaleido 公司,以孵化晶圆级非球面玻璃(WLG)加工技术。一年后,公司再度出手,通过投资新加坡 MEMS Technology 布局微机电系统芯片设计。
2018 年,瑞声科技手机光学塑胶镜头达成新成就,年出货量顺利突破一亿只,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20 年,公司采用 WLG 晶圆级玻璃镜片的玻塑混合镜头在全球首次成功量产,再次引领行业技术革新。
尽管已经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潘政民并未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着探索和扩张的热情与决心。2021 年,公司与 Lidar 技术领航者 Ibeo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正式进入汽车行业。同年,公司与中芯集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 MEMS 麦克风全方位合作,实现芯片自主化、国产化。
2022 年,紧跟科技前沿发展趋势的瑞声科技,积极布局未来新兴市场,通过与全球光波导显示技术领导者 Dispelix 达成战略合作,正式踏入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领域。
2023 年,公司又与乐达博华达成战略合作,完善自动化业务布局,携手打造更高效率、更柔性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生产制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经过数十年的深耕细作与不懈努力,瑞声科技如今已成长为享誉全球的精密制造龙头企业。凭借在声学、光学、触感、传感器及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的强大综合竞争力,公司与国内外众多终端客户建立了紧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全球科技产业的舞台上绽放着耀眼光芒。
去年盈利大涨 142.7%,但仍未达历史最佳水平
此番潘政民夫妇能在《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上大放异彩,这背后离不开瑞声科技强劲的业绩支撑。
财报显示,2024 年,瑞声科技成绩斐然,全年营收高达 273.28 亿元,较 2023 年的 204.19 亿元大幅增长 33.84%,一举刷新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对于这一亮眼成绩,瑞声科技解释称,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 Premium Sound Solutions(简称 "PSS")相关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34.95 亿元,二是现有业务(不包含 PSS 相关活动)收入增加 34.15 亿元。
潘政民在财报中也特别提到,除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和规格升级的趋势外,2024 年 2 月成功完成对 PSS 的首期收购亦对集团的利润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集团在车载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从各业务板块来看,去年公司声学业务表现稳健,实现收入 82.1 亿元,同比增长 9.5%。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下游客户需求回升,集团在重点客户中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以及高端声学平台成功导入更多客户的主力机型。
在竞争白热化的汽车市场,瑞声科技的车载声学业务也成功突围,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斩获 35.2 亿元的收入,充分彰显出公司与 PSS 之间显著的协同效应。据瑞声科技介绍,自收购完成以来,集团充分整合资源,构建了集扬声器、功放、算法以及调音服务于一体的垂直一体化解决方案。
瑞声科技强调,这一完整的体系能够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到后期调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升了客户粘性,助力集团在车载声学市场实现快速的商业拓展。
得益于智能手机光学行业的持续升级,光学模组业务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以及塑胶镜头高端化进程顺利推进,公司的光学业务在去年实现收入 50 亿元,同比增长 37.9%。
此外,公司的电磁传动及精密结构件等业务分部同样表现出色。得益于横向线性马达、金属中框、转轴及 VC 散热板等产品在客户旗舰机和折迭机中的规模化应用,该分部去年为公司贡献收入 97.1 亿元,同比增长 17.8%。
不过,公司的传感器及半导体业务去年表现欠佳,全年实现收入 7.73 亿元,同比下滑 24.6%。这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调整以及新旧项目周期切换所致。
至于利润指标,去年,瑞声科技的股东应占溢利达到 17.97 亿元,与上一年的 7.4 亿元相比翻了一倍还多,同比涨幅高达 142.7%,盈利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而瑞声科技去年净利润规模的扩大,与公司毛利率指标的提升密不可分。2024 年,瑞声科技的毛利率为 22.1%,相较上年的 16.9% 提升 5.2 个百分点。
这主要是由于各产品线持续改善产品结构,以及集团坚持精益运营,通过对生产流程、供应链及内部运营的精细化管理,运营效率显著提高,费用持续优化。
不过,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瑞声科技的这一盈利规模远未达到历史最佳水准。2013 年至 2019 年,公司的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 25.78 亿元、23.18 亿元、31.07 亿元、40.26 亿元、53.25 亿元、37.96 亿元、22.22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瑞声科技的分销及销售费用急速攀升,同比激增 51.3% 至 6.7 亿元,该项费用的增速不仅高于公司同期营收 33.84% 的增速,也超过研发费用 28.5% 的增速。
与此同时,瑞声科技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从 2020 年的 11.2% 降至 2024 年的 7.4%。在此期间,该占比除 2023 年实现短暂回升外,其余年份均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此外,面对公司亮眼的业绩表现,潘政民、吴春媛却在去年悄然减持。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潘政民、吴春媛的持股比例为 36.83%,相较于去年年中的 41.54% 下降 4.71 个百分点。
身为全球声学龙头瑞声科技的掌舵者,潘政民、吴春媛这对夫妻档未来又将给外界交出怎样的答卷?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