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北方网 16小时前

津牌机器人“圈粉”海外客 天津机器人整体产业规模超过 250 亿元

从美国的私人泳池到 500 强企业的生产线,从日本的智能车间到巴基斯坦的高校实验室……在全球高端制造领域," 津 " 牌机器人正成为不可或缺的 " 新劳动力 " 和 " 教学标本 "。

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机器人议题成为各国嘉宾热议焦点。在会场展区内,天工机器人、脑机交互设备、全自动无人机巡检系统等 AI(人工智能)新科技、新产品吸引了大量参会者观摩体验。

中国机器人产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实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在此背景下,我市机器人产业规模逐步壮大,现有机器人及相关企业超过 200 家,整体产业规模超过 250 亿元。一大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慧终端成为出海新势力。

技术攻坚 " 筑高墙 "

全球第一款无缆清洁机器人、世界上最薄的重载机器人、每小时 4 万包抓取效率的并联机器人…… " 津 " 牌机器人凭借创新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完成了从技术追赶到批量出海的蜕变。

不久前,天津望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圆科技)的销售团队收到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客户的新订单—— 1600 台,发巴西;2080 台,发澳洲。对于一家产品出口份额占比超 97% 的泳池清洁机器人研产销一体化的公司来说,这样的订单几乎每周都有。

" 全球第一款无缆清洁机器人和智能清洁机器人都出自望圆科技。我们去年产量超 50 万台,其中绝大多数销往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国家和地区。" 望圆科技常务副总经理朱萧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的销售额有望从去年的 5.3 亿元增长至 10 亿元。

走进望圆科技生产车间,一台台搭载 AI 水下视觉系统的机器人产品正进行性能测试。" 这是我们的新产品,当其电量低于 30% 时,能自动返回充电桩,通过太阳能板充电,其清洁效率是传统产品的 10 倍。" 据朱萧介绍,该公司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通过三次技术创新实现了对海外同行的 " 降维打击 " —— 2010 年推出产品轻量化创新设计;2017 年完成产品无缆化创新设计;2022 年开发产品水下视觉技术、自动回桩技术和 3D(三维)建模技术等智能化创新设计。如今,望圆科技自有品牌业务占比从 2023 年的 50% 提升至 80%,旗下售价 2500 美元的高端产品成为热销款。

眼下,我市机器人企业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不久前举行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一台厚度仅 32 厘米,却能承载相当于 20 辆小汽车重量的重载机器人引来海外客商阵阵惊叹。这款世界最薄的 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来自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誉)。

" 我们每年参加 5 至 7 场国外展会,积累了不少潜在客户和代理商。今年,我们接到了土耳其、墨西哥等国家的新订单,现在,手上的订单已经排到 9 月了。" 朗誉海外销售总监单晨溪告诉记者,正是企业的突破性技术,使他们的产品远销 12 个国家和地区,走进卡特彼勒、西门子等 5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生产线,复购率达 35%。预计 3 到 5 年内,该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将从 25% 提升至 50%。

随着人工智能和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的深度融合,全球机器人产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了从 " 跟跑 " 到 " 并跑 ",甚至 " 领跑 " 的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天津机器人凭实力 " 圈粉 " 海内外客商。

" 天津工业机器人发展较快。根据国内外相关行业数据统计,工业机器人产值占到整个机器人领域总产值的 50% 左右,而天津工业机器人产值占天津整个机器人产业总产值的 70% 多,高于国内、国际的平均水平。" 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机器人技术应用及产品涵盖了多个细分领域,诸多企业创新研发出技术领先的产品,比如天津新松的火狐系列焊接机器人、朗誉的重载 AGV、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云圣智能的工业无人机、国网瑞嘉的电力巡检机器人等,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生态 " 架云梯 "

企业扬帆出海的背后,是我市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强力托举。" 高端装备产业链是天津重点发展的 12 条产业链之一,而机器人正是高端装备产业链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市机器人产业已形成涵盖上游关键系统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聚集了一大批技术领先的企业。" 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秘书长张欢喜表示,眼下,一批联盟内成员企业正加速出海步伐,抢占国际市场高地。

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星)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产品最大负载达 50 公斤,臂展可在 600 至 2800 毫米范围内调节,整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周,我们都会收到来自海外的订单。" 辰星首席营销官施凤财表示,目前,该公司产品已走进泰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车间,出口营收占比近 20%," 我们通过与京津冀地区的供应链企业协同合作,实现了 30 至 45 天的快速交付周期,比国外企业交付快一倍。"

" 成本优势、技术创新和服务响应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施凤财表示,该公司人数占比近半的研发团队,成功将并联机器人的抓取效率提高至每小时 4 万包,并将驱控一体化控制系统的体积缩小至第一代的六分之一,大幅提升了产品集成度。此外,他们的产品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在东南亚市场,一些企业已与辰星保持长达 5 年的稳定合作。" 今年,公司销量预计超 1800 台,年产值有望突破 2 亿元。" 他说。

在张欢喜看来,天津拥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为机器人产业关键技术和创新应用的研究提供了沃土,而这样的技术支撑孕育了一批优质的机器人企业。

在德国一所高校里,学生们使用的一款教学机器人来自千里之外的天津博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天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生联合创办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与教育装备产业化。目前,该公司已与全国 1000 多家企业、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其产品出口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正联合国内院校筹备赴匈牙利开展技术交流,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高效的产业链协同机制,企业从接单到交付的周期最短只需一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机器人产业加速形成了 " 研发——制造——应用 " 的完整生态链,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与产学研协同,构建起具有韧性的产业体系,吸引了不少机器人企业来津落户。比如不久前,帕西尼感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布局天津,将 " 具身智能超级数据工厂 " 落户在天津空天数字产业园。

张欢喜表示,近年来,我市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式,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未来,通过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我市机器人企业将突破更多 " 卡脖子 " 技术,产业生态的集聚效应也将进一步释放。

专家观点

人才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

重要驱动力

——专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邓三鹏

作为天津市机器人产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院院长邓三鹏对行业发展有着深刻见解。在他看来,人才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天津具备显著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全市有 26 所高校开设机器人相关专业,其中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天津高校每年输送约 3000 名机器人专业的毕业生,可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在人才的托举下,天津在机器人产业有着明显的技术研发优势。邓三鹏指出,在国家重大专项立项数量和科技部专家库的专家数量上,天津都位居全国前列。全市聚集了 200 多家机器人企业,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 工业机器人领域已经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天津企业布局海外市场需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我们的产品对某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过于先进了,企业在输出产品的同时,要配套提供适合当地技术水平的培训服务。" 他说。

在邓三鹏看来,天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 " 双轮驱动 ",既要培养人才,也要在细分领域中找准定位,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他表示,这是一个需要智慧与耐心的过程,天津企业定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