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喊川普一句兄弟,他把 50 个天基武器站送给我了。
这是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我正坐在工位上写稿。
但霎时间手机嗡动,我低头定睛一看,消息窗口弹出四个大字,赫然写着 " 危险速归 "。
发这条消息的是我二舅爷。时过境迁,二舅爷依旧保留着发电报惜字如金的传统,他的头像很好辨认,是一朵配文 " 花开富贵 " 的盛放荷花。
不对啊,这又不是《盗墓笔记》,咱家祖上也没啥 " 摸金 " 老前辈,怎么就沾上因果了?
没等想明白,二舅爷直接一个电话就打来了:" 娃子,你不知道吗?现在天下大乱,俄国和乌克兰打得老厉害了!马上就世界大战了,你先回老家避避难吧!"
啊?世界大战?
我虽然平常不太关心世界格局,但好歹也是网上冲浪高手。依稀记得,最近的政界头条不是 " 北约秘书长管特朗普叫爸爸 " 吗?虽然现在打得火热,但也不至于快进到全面战争——怎么没两天,全球紧张度就给直接拉满了?
听到关键词 " 三角篓子 ",我终于恍然大悟。搞半天,让我二舅爷惊慌失措的,不是真正的国际局势,而是弗雷尔卓德讲武堂上的那些野史。
什么是 " 弗雷尔卓德讲武堂 "?
" 弗雷尔卓德 " 其实指代的是我国东北区域——关于这部分,我们公众号之前发布的文章里有解释过,不了解的观众可以自行跳转查看。
那 " 弗雷尔卓德讲武堂 ",便是指代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一众操着浓重 " 弗雷尔卓德 " 口音的军事博主,以讲述国际战争局势为主要内容的视频。
因为这些 " 野史 " 确实够野,也确实够史——
据真实可信的野史记载,以色列 401 装甲旅旅长正搁指挥部指挥呢,说今天打这,明天打那。你奶奶个三角篓子的,伊朗这个导弹扑腾一下子,直接精准定位,把以色列 401 装甲旅旅长裤衩子都给崩飞了,可以说炸了个五马分尸,万朵桃花开。
文绉绉的外交辞令太枯燥,无法满足下沉市场喜好。而 " 讲武堂野史 " 的台本讲究一个简单易懂,不仅足够口语化,还足够 "C 语化 "。出场的人物个个都似素质极差的街头混混,他们之间的 " 问候 " 通常以令堂起手,以令尊结尾,三句话离不开对方奶奶的三角篓子," 啊米诺斯 " 也不过只是个常用的语气助词。
在弗雷尔卓德讲武堂上,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手里,都随时捏着一部直达军事指挥部的电话,平常他们最爱干的事,不是和别国总统对骂,就是下令发射洲际导弹。
而就像 " 瓶盖 " 成为 " 弗雷尔卓德怪谈 " 中的通用货币一样," 三角篓子 " 作为 " 弗雷尔卓德讲武堂 " 里的记忆锚点,火出了圈。就算有人被导弹炸得 " 五马分尸 "" 万朵桃花开 ",也得先强调 " 他三角篓子都被崩飞了 "。一场战斗到底有多激烈,完全可以通过双方被崩飞的三角篓子数量来计算。
一来,三角篓子作为核心部位的遮羞布,能够直接被炸得和主体分离,就足以证明伤害巨大——这套理论有点像 " 用出车祸时脚上的鞋掉没掉,来判断泥头车有没有把人创进斩杀线 "。
你说,这装甲旅旅长的三角篓子,会是蓝白碗吗?
如果你觉得讲武堂的野史还是过于荒诞离奇,无法理解 " 三角篓行动 " 的爽点所在,那么我想告诉你,诺兰曾说过:" 不要尝试去理解,而是去感受。"
台上讲得对不对并不重要,台下觉得精不精彩才是王道。
虽然在这个平行宇宙的架空历史里,战局已经数值膨胀到互扔核弹,但总结起来,还是社会人之间的 " 磕上了 " 那套——瞅你咋滴?瞅就干你!
你别管米莱家后院的 300 座核反应堆从何而来,也别管蒙古海军的几十艘航空母舰怎么就走旱路开到了北冰洋,咱们 " 讲武堂野史 " 主打一个氛围感,没有现实逻辑,没有政治博弈,就是要爱憎分明,就是要有仇必报。
干不过,咽不下这口气,就电话摇人找大哥搬救兵。随着一级级往上摇,摇着摇着,局部冲突就被摇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战。
好吧,这些价格也可能不是标在暗中,而是标在带货环节的商品上。
年轻人经常互相调侃 " 等你老了卖你保健品 ",而讲武堂直播间现在就有一群老年人,于是接下来的一切都水到渠成——插上插座就能省电的节电器、专治腰椎间盘突出的三无小药丸、99 块六瓶的国藏铂金酒,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部分无良的讲武堂直播间。
还能说什么呢?看到二舅爷插在家里的节电器,我也想发射一万三千枚核弹,崩飞这些讲武堂说书人的三角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