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我一直在看威廉 · 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集《生活的囚徒》。
毫无疑问,相比于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成就更高。他自己也说," 我真正的职业是一个短篇小说家,碰巧写写中长篇小说。"
这是我第一次读特雷弗。你可以感觉到,他的小说是灰色的。当然,很多短篇小说都是灰色的,似乎,短篇小说就应该是灰色的(除了埃特加 · 凯雷特)。
不过,特雷弗不像奥康纳那样狠毒,也不像海明威那样锋利。他擅长讽刺,但并不批判。他的小说并不是人道主义的,而拥有一种更大的视角。
他喜欢呈现人的弱点,像揭开一个伤口,再轻轻把它盖上。
02
《生活的囚徒》包含十二篇小说。
故事写的是一对夫妻的旅行。他们原本要从英国去威尼斯,但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飞机没有抵达意大利,而是出现在了瑞士。
这里出现了错误,但没有人能改正错误,旅行社的客服毫无用处,他们被搁置在了窘境里。
在小说中,我们会看到夫妻两人的窘迫,以及他们各自的反应。妻子道恩娜试着接受这一事实,融入老年旅行团,享受瑞士的风景。丈夫基思则神经紧绷,他试图纠正错误,却像一只无头苍蝇,渺小无助。
他们显然不是能够常常旅行的人。妻子道恩娜是超市的收银员,丈夫基思是保险公司的销售员。他们在孤儿院长大,生活在一个收缩的世界里。特雷弗将他们的张皇无无措、小心翼翼,他们的焦虑和不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如果小说写的只是这些,已经足够精彩。但,故事并不止于此,还有一个不在场的人物牢牢占据着叙事的中心。他是一个老人,开着一家报刊亭。他原本是道恩娜的雇主,或许是太孤独了,他邀请道恩娜和基思住进了家里。
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十一年。正是老人(他们叫他叔叔)赞助了这次旅行。作为回报,年轻夫妻应该在威尼斯寄回明信片,并带回关于威尼斯的记忆。如果不能,他们可以想象老人的怒气,他的刻薄和责难。
年轻夫妻与老人的关系并不健康,却尤为稳固。他们可以照顾老人,并提供两个鲜活的生命给他控制;老人可以提供住所,并且在遥远未来交付一笔遗产。
这是一种共生关系。由于这种共生并非是出于爱,他们都试图从对方身上汲取营养。这里面潜藏着恶意,但恶意并不明显,也不致命,就像一块霉菌,悄悄地在三个人的生命中蔓延。
" 他们对他遗产的贪恋恰如他对他们顺从的贪恋——正是这种贪恋造就了日益稳固的三位一体。"" 他的钱,以及钱所代表的自由,是他们生活中的星辰,正如他的残忍是他余生最后的快乐。"
整个故事,有一种轻松的语调,但最后这句话却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效果。
特雷弗的小说中,生活总是封闭的,人物插翅难逃。他们总是后退,妥协,接受,并最终与那种生活融为一体。
这种逃无可逃的生活,往往由家庭构成。这本书的中文名字是《生活的囚徒》。看起来包含了很多,但其实削弱了能量,没有原名精彩。它的原名是《家庭的罪恶和其他故事》。家庭的罪恶。多好的名字。
03
小说的开始,老农民哈格蒂计划买一块地,于是去银行贷款。显然,他贷不到,因为他欠银行的钱还没还上。
酒吧里,老板娘提出找他的女儿凯瑟琳来做女佣。回报是,他可以向酒吧老板贷款。而且,女儿的薪水可以直接用作还款。
这笔交易谈成了。凯瑟琳也同意了。" 虽然凯瑟琳对于自己的未来毫无把握,但也莫名地快乐起来。"
第二部分以凯瑟琳的视角展开。特雷弗细细写出了她的处境和感受。一开始,她还欣喜于床边的一小块柔软的地毯。但很快,她就被琐碎繁重的工作填满,她感到孤立无援,她总是出错,她想家,可是家并不欢迎她回去。老板时不时猥亵她,她不敢出声。
" 十年,或者十四年,她晚上躺在床上对自己说。熬过这些年,或者更久……有了那块地,父亲白手起家的农场终于不再窘迫。"
讽刺的是,父亲给那块地取名 " 凯瑟琳的地 "。而母亲说," 凡事皆有代价 "。很显然,凯瑟琳就是那个代价。
《丈夫的归来》也关于软弱和妥协。莫拉的丈夫和妹妹私奔了。这是家庭之耻,所有人都认为如果不是莫拉嫁给了那个糟糕的男人,就不会有后面的一切。
后来,妹妹感染去世,丈夫想要回来,所有人都不同意。她没有任何发言权,从来如此。她没有力气也没有勇气离开,她从来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她将在这个家里照顾父母,然后照顾哥哥,她从来没有自己的生活。
《德利马赫伦疑案》的故事同样发生在爱尔兰乡村。早晨起来,麦克多德夫妇发现小女儿莫琳和兰西 · 巴特勒私奔了。他们驱车赶往兰西 · 巴特勒家。在院子里,他们发现了女儿的尸体。同时,还有兰西 · 巴特勒和他妈妈的尸体。
警察认为,是兰西 · 巴特勒的妈妈开枪杀死了莫琳,兰西夺枪导致走火,杀死了妈妈,接着兰西自杀。故事到这里,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还没完。离奇的乡村惨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家报社的记者来到乡村,走进了麦克多德夫妇的家里。
记者开出 3000 英镑的价格,麦克多德夫妇无法拒绝。他们接受了采访。等到报纸刊出,他们发现记者重构了案件,他们的女儿成为了凶手。
这篇小说毫无疑问包含对媒体的讽刺,但还有人的软弱和无能为力," 莫琳的父母会终生责备自己由于贫困而未能抵御金钱的诱惑,直至离世的那一天。"
看这些发生在爱尔兰的农村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麦克劳德。那种粗粝、贫穷,是很相似的。但是,麦克劳德的故事里,总有离开家的年轻人。或许义无反顾,或许迫不得已,总之是走了。
但是,在费雷特的这本书中,没有谁可以离开。大家都被家庭的纽带紧紧捆住。人们生活在窄小的世界里,软弱,妥协,活得如同一声讥笑。
04
《校长的孩子》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篇。它呈现了一个少年游走于家庭和外部世界之间时的复杂处境。
一开始,人和家庭是一体的。父母是权威,是世界的掌控者。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无所不能父母开始漏出马脚。他们不再能定义一切,相反,在某些时刻,你会看见他们在别人眼光中的样子,他们可能是滑稽的,被贬低的,不被尊重的。这时,你会体会到一种分裂,你想要捍卫父母,却又害怕被父母拖累,你怨恨,同时内疚。
《校长的孩子》讲述的正是这样一种处境。乔纳森是校长的儿子,虽然家近在咫尺,但他被要求住校。因为住校,他深入了同学们的世界。在这里,他的家庭成员,成为被审视、讥笑的对象。他的妈妈被同学取了一个外号——母鸡,因为有人看见她和家长说话时食指会紧张地动个不停。
同学们也都瞧不起他的父亲。在学校里," 没人说起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而乔纳森的父亲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被审视、批判。这批判当然带着恶意,但多少也含有一点真实性。
这些目光照出了父母平凡的一面,甚至是不堪的地方。在家庭内部,一个儿子是不会这样去看父亲的,他也不会发现母亲原来那么容易紧张。
在假期,乔纳森带着新的目光回到家里,他重新观察父亲和母亲,以前的世界崩塌了,他与父亲无话可说,他无法告诉父亲所有人都瞧不起他。他想保护自己的妹妹、母亲,甚至是父亲,但是他什么也做不了。
青少年的恶意是汹涌而直接的,乔纳森的家庭堡垒被冲破了,他站在两个世界的中间,无所依凭。
正如李翊云说:" 要在威廉 · 特雷弗的故事里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无法在森林中挑出一棵最喜欢的树一样,所有这些树,带着它们隐秘的欢乐和痛苦,以同情的眼光审视着我们短暂的存在。"
特雷弗感兴趣的是人的弱点,他以 " 一瞥 " 的艺术,让我们看到那些退让和妥协,才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真相。
PS. 特雷弗的产量颇丰,之后读了他的其他小说,再来分享。
Pss. 你最近读了什么好看的书吗?
- 感谢关注 -
(读书、电影、生活)
微博 | @魏小河
B 站 | 魏小河
公众号 | 魏小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