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央视财经 10分钟前

为什么有人每天睡得少却很精神?科学家发现“短睡基因”

充足睡眠是至关重要的,经典观点认为:每晚睡足 8 小时,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否则就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容易烦躁。

然而我们有时候却会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仅需睡眠 3~6 小时,却依然活力满满,学习工作两不误。这群人被称为 " 自然短睡者 ",科学家发现,他们的秘密就藏在基因里。

揭开 " 短睡者 " 的神秘面纱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研团队,在 21 世纪初接触到一批每晚睡眠 6 小时或更少的研究对象,其中一对母女引起了特别关注。研究人员对母女俩的基因组进行深入分析后,有了重大发现:在调节人体昼夜节律的基因中,存在一个罕见突变。

这一发现吸引了其他有类似睡眠习惯的人主动联系实验室进行 DNA 检测。随着研究对象增多,该团队的数据越来越丰富。到目前为止,他们已鉴定出与自然短睡眠特征相关的 4 个基因中的 5 种突变,而且不同家族的突变存在差异,呈现出家族特异性。这表明,睡眠与基因的关系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不同家族的基因突变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睡眠。

新发现:SIK3 基因突变

在探索的道路上,研究团队又有了新突破。他们在自然短睡眠者的 DNA 中发现了新的 SIK3 基因突变。它能影响大脑中一种酶的活性,而这种酶正是决定我们需要睡多久的关键之一。

巧合的是,此前日本研究人员在 SIK3 基因中还发现过另一种突变,这种突变会导致小鼠异常嗜睡。同一种基因,不同突变却产生相反效果。

为深入了解新发现的 SIK3 基因突变,研究团队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使其携带该突变。研究发现,这个突变影响的酶在大脑突触中活性最强,为 " 睡眠有助于大脑重置 " 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大脑突触是负责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部位,其功能对于学习、记忆和认知等功能至关重要。" 睡眠有助于大脑重置 " 这一理论认为,睡眠时,大脑会清理代谢废物和修复受损神经元。

携带 SIK3 基因突变的个体,其生产的酶可能让突触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因而让大脑具备了更高效的 " 清理修复系统 ",使得在较短的睡眠时间内,就能完成这些重要的生理过程,从而满足大脑正常功能的需求。

睡眠调节机制仍在探索

尽管已经发现多个与自然短睡眠相关的基因突变,但关于这些基因及其变异如何普遍影响睡眠的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研究发现," 有没有这个基因 " 虽然很重要,但是 " 基因有没有被启动 " 也同样关键。而这些 " 开关 " 不仅受遗传影响,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环境的人群,即使本身没有睡眠相关基因突变,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这可能是环境因素 " 开启 " 或 " 关闭 " 了某些与睡眠相关的基因。此外,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你会关注

凌晨传出爆炸声!这里 " 遭导弹袭击 " →

国常会部署!重磅方案来了→

维生素 C 是蓝莓的 4 倍!吃它,好处太多了→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 来了!申领攻略→

别让冰箱成 " 细菌培养皿 "!这份使用指南请收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普中国

监制:柯成韵

主编:张宁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