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硅星人 13小时前

小米 15S Pro 上手:一颗自研 3nm 芯片,能否重塑小米?

十年前,小米首款自研芯片澎湃 S1 曾短暂亮相,却在性能与功耗的平衡中铩羽而归。

如今,在手机 SoC 这条 " 地狱级赛道 " 上,小米带着玄戒 O1 杀了回来——这是国产手机厂商中首款采用 3nm 工艺自主研发设计的旗舰芯片,也是小米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的关键一步。

搭载这颗芯片的小米 15S Pro,不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是一场技术宣言:国产手机厂商,终于摸到了芯片金字塔的顶端

玄戒 O1:国产 3nm 芯片的「登月时刻」

小米的这枚自主研发设计芯片玄戒 O1 最引人注目的标签,便是第二代 3nm 工艺,与苹果 A18 Pro、高通骁龙 8 Elite 同属当前芯片制程的第一梯队。在这片仅有指甲盖大小的硅基宇宙中,小米塞入了 190 亿晶体管,密度达到每平方毫米 1.8 亿——这一数字甚至超越了部分桌面级处理器。

图源:小米

CPU 采用 " 双 X925 超大核 + 四丛集十核 " 设计,主频最高为 3.9GHz,不客观实验室实测 GeekBench 6 的单核分数为 2886、多核分数为 9066 ,已无限接近苹果 iPhone 16 Pro 的 A18 Pro(单核 3453/ 多核 8507)。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在室温 27 度的办公室环境下,小米 15S Pro 的这枚玄戒 O1 跑出了 248W 分的成绩(实验室环境下可图突破 300W ),略低于目前高通和联发科的旗舰。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不过,参数只是故事的开始。小米真正的野心,藏在能效曲线里:通过 4 丛集 10 核心的 " 完美接力 ",玄戒 O1 在应对高负载场景时用的 X925 超大核能效已经能够媲美苹果 A18Pro;而在大多数用户更常使用的中低负载场景(如刷抖音、看新闻),功耗要优与其他平台,最接近 A18 Pro。

玄戒 O1 为中低负载场景专门设计了 2 颗低频 A725 和 2 颗 A520,组成双能效丛集,让玄戒 O1 在中低负载场景下的能耗降低了 20%,配合 6100mAh 金沙江电池,让小米 15S Pro 在实验室环境下的续航飙至 18.3 小时——这或许是安卓阵营首次在能效上 " 比肩 " 苹果。

自研芯片的「特权」:软硬融合的魔法

第三方 App 直接调用底层影像能力

过去,手机厂商依赖第三方芯片时,影像优化总像在 " 戴着镣铐跳舞 "。而小米早在 2019 年就宣布成立了自研 ISP 部门,并在 2021 年发布的 MIX Fold 上首次搭载了自研 ISP 澎湃 C1。

2022 年在部分 12S Ultra 上小米装配了第二代自研 ISP 澎湃 C2,同年小米 12S Ultra 也因其优秀的成效表现被誉为 " 重新定义移动影像发展 " 的产品。

2024 年,小米部分 14 Ultra 上搭载了第三代自研 ISP 澎湃 C3,而在 2025 年的今天,第四代 ISP 被集成在了玄戒 O1 中。

而玄戒 O1 的三段式 ISP 架构,让小米的研发团队彻底掌握了影像管线的控制权。传统 ISP 的两段式流水线被拆分为三级:第一级处理 CMOS 原始数据,第二级在 RAW 域完成 HDR 融合与 AI 降噪,第三级则专攻视频防抖与色彩增强。

这种设计不仅让 4K 夜景视频的每一帧都经过 AI 逐帧降噪(信噪比提升 13dB),更重要的是,它将允许第三方 App 直接调用底层影像能力——比如微信视频通话的暗光画质、抖音直播的烟花场景,都能获得 " 原生级 " 优化。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AI:从工具到思考伙伴

玄戒 O1 的 44 TOPS NPU,专为小米端侧 AI 模型定制。相比依赖云端计算的方案,本地化处理让 AI 响应速度相比小米 15 Pro 提升了 35%,功耗却降低 40%。同时 AI 写作功能也支持了深度思考模式,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思维推理过程(需等待后续 OTA)。

这些功能背后,是小米对芯片指令集的深度重构,为此小米甚至将 100 多个常用 AI 算子硬化成专用电路。

散热与调度:性能释放的「微观战争」

3.9GHz 超高主频的背后,是小米对芯片设计的极致压榨:边缘供电技术缩短了电路物理距离,自研标准单元优化了晶体管布局。最终,玄戒 O1 在《原神》最高画质下,机身温度比上代降低 4.2 ℃,而 2ms 疾速调度让应用启动延迟减少 87%。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龙鳞纤维加持,15 周年的 " 献礼 " 之作

在外观设计上,小米 15S Pro 既然是小米 15 Pro 的 " 迭代款 ",沿用 15 Pro 的产品的大部分硬件和外观设计便也无可厚非。

显示方面,小米 15S Pro 依旧搭载了 6.73 英寸、华星光电 M9 基材的 2K 屏幕,在友商的 " 大杯 " Pro 均为 1.5K 分辨率的当下实属一股 " 清流 "。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不同的是,小米将手机后置的闪光灯模组垫高,并包裹上了一个金属铭牌,上面清晰的印着小米自研芯片的标识「XRING」。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令人惊喜的是,小米 15S Pro 首次运用了源自 MIX Fold 4 的龙鳞纤维后盖,为用户带来了超跑级别的碳纤维质感。除此之外,小米也为这款产品打上了象征高奢的烫金 LOGO,电源键的位置也做了金色的腰线设计,给内敛的龙鳞纤维版增添了不少点缀。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我个人非常喜欢碳纤维材质,几乎所有长期使用的产品都会配备一个碳纤维保护壳,此次龙鳞纤维版的小米 15S Pro,终于能够让我毫无顾忌的裸机使用了。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作为小米 15 周年的 " 献礼 " 之作,15S Pro 的包装也非常用心,随机附赠了带专属铭牌的的挂绳和手机壳,电源也由传统的白色设计升级为了更具高级感的银色。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将手机像一个 " 斜挎包 " 一样轻松的背在身上,这对于夏天不爱带包的男生来说非常不错,因为小米 15S Pro 的配件手机壳和挂绳造型都十分硬朗。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在抛开噱头十足的钢琴烤漆、巴黎钉饰等复杂 " 高级元素 " 之后,小米的设计在 15 系列上愈发的成熟和扎实,终于回归到 MIX4 上那种高度一体化、舒适的简约设计。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令人 " 稍显遗憾 " 的影像

在今年发布的所有新产品中,小米 15 Pro 的影像能力并不能算是突出,而令人稍显遗憾的是,15S Pro 完全沿用了 15 Pro 的影像系统。

主摄依旧为我们十分熟悉的 1/1.3 英寸的光影猎人 900、最大光圈 f/1.4、取消了 14 Pro 上的可变光圈,潜望长焦镜头也改为了 5 倍的 IMX858,超广角则是 1/2.76 英寸的 JN1。

所以不出意外的,在 15 Pro 上被不少用户诟病的潜望长焦没有在模组中 " 居中 " 的问题,依旧得到了延续。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目前我们拿到的测试版本中,只能说是符合小米一贯的成像风格,无论是人像表现还是面对食物等近摄环境,都只能称之为 " 中规中矩 ",并且在所有的照片中均出现了红色溢出的情况。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国产自研芯片:一场没有退路的远征

小米 15S Pro 的诞生,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没有自主研发设计芯片的厂商,终将在高端市场沦为 " 方案整合商 "。过去,小米需要等高通 / 联发科的芯片发布后才能优化系统,如今玄戒 O1 与澎湃 OS 的协同设计,让功能迭代周期缩短 60%。

而在小米 15S Pro 上 " 久违 " 的 UWB 车钥匙、地铁无感通行、晕车缓解动画等专属功能,也高度依赖芯片级的算力分配,目前第三方芯片暂时还无法提供精准支持。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图源:不客观实验室

虽然玄戒 O1 与 A18 Pro 同样采用 3nm 工艺,但小米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苹果追求绝对性能,而小米死磕能效比与场景化体验。这种 " 用户痛点优先 " 的策略,或许正是国产芯片弯道超车的机会。

结语:芯片,只是小米野心的开始

小米 15S Pro 像一枚棱镜,折射出中国科技公司的野心与焦虑。

玄戒 O1 的诞生,不仅意味着国产手机终于拥有与苹果、三星正面交锋的 " 核武器 ",更预示着小米 " 人车家全生态 " 战略的加速——当芯片、OS、AI 深度耦合,未来的小米汽车、智能家居,或许都将受益于这场底层技术的 " 远征 "。

正如雷军在内部信中所说:" 芯片是小米成为科技领袖的入场券。" 而这张门票的代价,是十年 130 亿元的投入、2500 名工程师的汗水,以及无数个在实验室里 " 听不见回响 " 的夜晚。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这枚玄戒 O1 只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没有与高通、联发科的旗舰芯片拉开差距,那这就够了,不是吗?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