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9 日,阳光保险迎来了第 21 个创业日。
这家把创业基因刻入骨子里的险企,在保险业全面开放的浪潮中从 0 到 1 破局,历经 21 年始终以 " 敢于挑战、坚韧不拔 " 的创业精神,书写了从行业新兴者到创新领跑者的传奇。
如今恰逢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央行 " 十箭齐发 "、金监总局 "8 项增量政策 " 重塑行业增长逻辑,《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释放制度性利好,而阳光的创业精神与时代使命在此刻形成共振。
一、监管发布政策大礼包,给保险业带来系统性机遇
5 月 7 日,一行一局一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亮相政策组合拳,保险行业正经历从流动性注入到结构性改革的系统性机遇。其中万亿级长期资金释放、权益投资监管松绑、消费金融定向支持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既为险资提升长期收益提供战略纵深,也为负债端创新打开政策空间。
首先,央行此次通过降准 0.5 个百分点释放了 1 万亿元长期资金,不仅直接提升了市场流动性,还明确释放了政策层面对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积极信号,为险资入市提供了更广阔的配置空间。
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提出 " 大型保险集团资本补充已经提上日程 ",下调保险公司股票投资偿付能力风险因子 10%,再批复保险公司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600 亿元,这些政策无疑也有利于推动保险资金入市,鼓励险企进行长期投资。其中,补充资本的提法可谓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以应对低利率下保险行业经营面临的潜在不确定性。
阳光保险权益类金融资产规模从 2019 年的 524.22 亿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1195.4 亿元,占比从 18.6% 提升至 21.8%。日前,阳光保险披露称,旗下阳光资产拟发起设立全资基金管理公司,并筹备成立 " 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暂定名),总规模达人民币 200 亿元,由旗下阳光人寿全额认购。该基金投资范围中包含权益类资产,且将重点配置沪深 300 指数、恒生港股通指数成分股及相关 ETF。
一系列数据背后,除了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之外,也是其长期价值主义的体现。
据了解,阳光保险多年来重视对现金分红收益率较高的价值股和可持续增长的优质成长股的投资,并在今年初明确以防御为主线的权益投资策略;同时,积极探索投资品种和产品模式的创新,持续跟进和深入研究新投资领域和存在结构性机会的重点领域,例如符合 " 新质生产力 " 政策导向的领域,为未来增长蓄力。
业内分析指出,保险资金通过权益投资等方式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保险公司自身优化资本结构、降低风险,增强盈利能力。
除了权益投资外,阳光保险还依托核心优质固收基本盘,加大了对长久期债券的配置力度,保持资产负债匹配水平,由是阳光保险可以在不同周期中提前布局,覆盖负债成本刚需,并为长期收益奠定基础。
其次,央行此次在政策中还将汽车金融与金融租赁公司准备金率阶段性调降至 0%,有助于增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供给能力,尤其是利于促进汽车消费和设备投资。对于经营车险业务、非车财产险业务的阳光保险来说,这为其负债端提供支撑,有助于与主业形成共振。
在这场政策与市场的共振中,阳光保险受益于政策红利,并有望进一步从资负两端提升经营韧性。
二、创业基因解码:中国民营险企的高质量样本
站在创业 21 周年的节点回望,阳光保险的历程恰是中国民营经济以创新精神实现持续突破的微观缩影。
在 2004 年保险业全面开放的历史时刻,阳光保险创始人张维功怀着打造 " 百年老店 " 的初心,带领创始团队走遍 17 个省市、商谈 389 家企业,用严苛的标准找寻股东—— " 以财务投资者为前提,以价值观认同为根本 " 的股东选择标准,最终以完全市场化机制组建阳光财险,随后成立阳光保险集团。这种 " 不依附体制、不依赖资本 " 的创业路径,打破了金融业传统创立模式。
阳光财险开业 23 个月即实现盈利,创下行业纪录,且保持年年盈利至今;阳光人寿成立首年标保过亿、6 年实现盈利及过去十年业务价值持续增长;阳光资产短期内就已经成为一家具备全部投资资质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在仅成立五年时便成为业内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收益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
一系列成果背后是公司对 " 价值发展 " 理念的坚守,同时更重要的是公司对 " 风险 " 一词的认知与管理,其 " 风险管理能力优先于规模扩张 " 的经营哲学,为多年来集团稳健且快速发展筑牢地基。当然,这种从零起步的创业实践,恰是对 " 平等准入、创新突破 " 理念的生动演绎。
2022 年 12 月,阳光保险登陆港交所,成为 18 年来唯一成功上市的传统民营险企,打破保险业长达数年的 IPO 沉寂,为中小险企开辟资本化路径,也印证了投资者对民营险企治理能力的认可。上市后两年内,集团总资产突破 5800 亿元,保费收入、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等核心指标持续增长,形成 " 资本 - 产业 - 价值 " 的良性循环。
在保险业从规模为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浪潮中,阳光保险再度确立了行业标杆,这种标杆性意义不仅在于公司盈利能力强,同时也在于阳光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其创业经历、市场化发展历程都说明了它具备民企敢闯敢干的品质,因此在不断的创新中打造出竞争优势。
具体从业务中来看,阳光人寿以首创的 " 三五七 " 产品体系,回答了 " 人的一生需要几张保单 " 这个公众性疑问,并针对性开发新产品,精准覆盖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多元需求。这种创新理念亦得到了经营层面的正向反馈,2024 年,阳光人寿新单期缴保费收入 203.7 亿元,同比增长 12.6%;新业务价值 51.5 亿元,同比增长 43.3%。
阳光财险同样贯彻了 " 以客户为中心 " 的价值导向,创新发展模式为客户提供了优质风险保障服务。
一方面,依托车险智能生命表实现精细化运营,优化车险综合成本率实现承保利润的同时,家用车续保率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提升非车险业务市场拓展能力,2024 年该部分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16.7%,农险、政策性健康险等政策性业务大幅增长 94.8%。
当前,《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通过立法确立的公平竞争环境、创新保护机制、融资支持体系,为民营经济注入制度性保障,与阳光保险过去 21 年 " 创业基因 + 客户导向 " 的战略路径形成深度共振,为阳光保险这类市场化标杆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舞台。
三、结语
当政策红利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度保障形成合力,阳光保险的成长逻辑正从企业个体的创新突破,转向与政策导向的深度协同。
这家以创业基因立身的险企,在 21 年实践中验证了民营经济的韧性,当下正以更稳健的姿态,书写中国险企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时代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