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蔡钰 编辑 | 李勤
在交通事故风波后,雷军再次亮相。
5 月 16 日,在小米价值观大赛上,雷军发表了一场演讲,首次在公司内部对高速事故事件进行系统性回应。
雷军坦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小米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 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 "。
虽然曾有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劝他,造车难免会遇上交通事故。但所有人都没想到,此次事故对小米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首次造车的小米其实非常重视安全,在权威机构的评测中,SU7 也拿到了最佳评分。但经历此次事故后,雷军表示," 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 "、" 但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
小米终于意识到,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和要求早已远超想象,小米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失去了新手保护期,消费者将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小米。
雷军说,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小米公司管理层和汽车部门召开了无数次会议,商讨如何系统地解决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来回应公众对小米更高的要求。
未来,小米汽车的目标将转换为,在汽车安全的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对一家踏足行业仅有 4 年的公司而言,这无疑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小米官宣造车是在 2021 年。到 2024 年 3 月底,其首款产品 SU7 便正式上市。时至今日,SU7 的累计交付量已超 24 万辆。在 2025 年 4 月,小米 SU7 甚至已经成为中国市场 10 万元以上不分车型与能源形式的销量冠军。
目前,小米汽车 APP 上显示的交付周期更是长达 40 周以上。也就是说,当前下定小米 SU7,提车时间已经在 2026 年 3 月。
今年 2 月,小米推出一款售价 52.99 万元起的高性能车型 SU7 Ultra。这款年销量目标为 1 万辆的产品,开启订购后 2 小时大定破万,72 小时后大定更是达到 1.9 万量。
对于一个初次踏足造车的品牌而言,这样的成绩的确震撼。
但与手机、小家电一类产品不同,汽车是与用户生命安全直接挂钩的复杂工业品,安全与质量的提升,是每一家汽车企业的必经之路。
这次安全事故,就给小米敲响了发展的警钟,对于汽车安全,小米投入再多也不过分。
事故的原因,是用户驾车撞上了道路中央的水泥护栏,随后全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导致人员伤亡。小米公布的行车日志显示,事故发生前,车辆正处于 NOA 领航辅助驾驶开启状态。
事故中辅助驾驶系统是否能正确识别施工标志、事故发生后车锁车门是否可以正常打开成为关注焦点。并且讨论已从小米汽车,慢慢扩散至整个行业对安全与质量的监察。
很快,监管部门便出手开始整顿此类安全乱象。
4 月 16 日,工信部颁布了新版本的动力电池标准,技术要求从动力电池起火、爆炸前 5 分钟报警,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
同日,工信部汽车审查处召集多家企业召开会议,对智能驾驶的规范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了辅助驾驶的命名规范、对用户开放的功能限制等等。
5 月 8 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修订意见,解决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安全隐患。5 月 16 日,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也完成起草,规定乘用车今后将强制配备相关功能。
行业将从野蛮生长的爆发期,进入技术与安全的补课期。
雷军在内部演讲中也表示,小米目前已经明晰了未来的发展路径,不仅会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更会提升经营和治理表现,来回应公众的期待。
的确,从技术要求、测试验证、供应链管理到生产流程都是造车必修课,汽车安全本质就是体系化的能力。野蛮生长固然可以带来一些成果,但却不利于长远发展。夯实安全基础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将会走向更加长期的繁荣。
以下是雷军演讲原文:
今年是我们小米创业的 15 周年,这是一个大日子,我们也为 15 周年准备了一系列的庆典活动。但是,三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把这一切都击碎了。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
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我:" 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我们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
回想四年前,我们决定造车的时候,我就一直特别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对于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无比的重视。
经过汽车团队这么多同事们三四年的努力,我们 SU7 在上市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我觉得质量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我们在参与的所有的权威机构的评测里面都拿到了最高分。
但万万没有想到,这场交通事故,让我们意识到,公众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远超了想象。
其实此刻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我们是一家创业的公司。
但这一次的事件让我深深的理解,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深刻的意识到,这是 15 年的小米无可回避的责任。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15 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我们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所以,谈到汽车安全,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要在汽车安全的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合规,也不仅仅是行业领先水平,我们要做的是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导者,做出 ( 超越 ) 行业水平的安全。
在今年的 4 月 1 号,我就在微博中对公众说,小米绝不回避任何问题。绝不回避,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持续改进。要做到这一条,我知道非常非常的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高度重视,需要我们整个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过去的一个多月,我跟集团的管理层、汽车部的同学们开了无数次会。其实会议的主旨只有一条 —— 我们如何系统的去解决问题?我们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去回应公众对我们更高的要求?
今年是小米的 15 周年,我们原计划规划了很多很多的庆典、总结、规划的活动,但大部分都取消了。无论如何,借这个机会,我认为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总结一下过去 5 年的得与失。
我个人认为,小米在过去的 5 年,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了技术为本。5 年前,我们提出了全新的目标 —— 致力成为全球新一代的硬核科技的引领者。
5 年前,我们明确的承诺了五年的研发投入要超过 1000 亿,要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到现在,我们大约投了 1050 亿,今年一年的投入预计就会超过 300 个亿。
今天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无比重要的消息: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机 SoC 芯片 ( 玄戒 01 ) 玄戒 O1,预计月底发布。
这是我们小米造芯 10 年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小米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点。造芯片是公众和米粉朋友们对我们殷切的期待,更是小米迈向硬核科技引领者的必由之路,我们小米将勇往直前。
2019 年,是我们曾经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那时我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各种问题。就是在那一年年底的供应商大会上,我跟产业链的合作伙伴说过这句话:"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我相信,到今天为止,各位合作伙伴们可能都清晰的看到,今天的小米比 5 年前强大了很多。到今天为止,我们小米已经创办了 15 年。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风雨历程,我们都已经证明了我们的韧性。
我还记得创办的时候,我以为大家需要 15 年时间才能真正理解和认可小米,今天看来,我们还是太乐观了,15 年还不够。但没有关系,我们就继续走下去,直到我们被完全证明的那一天。
今天的小米远远不是最强大的,但我相信,在坚持、韧性、不服输、打不倒的方面,没有人比我们更有毅力,更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