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提速 产能出清加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企业普遍采取降负荷运行策略,三家原计划检修企业已启动产线收缩,两家新增产能企业取消扩产计划。预计 5 月国内多晶硅产量将环比下滑 3% 至 9.6 万吨,第二季度在产企业数量或压缩至 10 家左右。这一供给侧收缩趋势与硅料库存高企现状 ( 约 4-5 个月存量 ) 形成鲜明对比,为后续价格修复埋下伏笔。
财报周期底部确认 行业拐点渐近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光伏产业链经历 2023 年以来的价格下行周期后,当前行业基本面已呈现三大触底信号:其一,报表端盈利完成探底,一季度东南亚双反影响充分消化,企业减值计提接近尾声;其二,核心财务指标处于历史低分位,组件等环节订单确收周期延后的滞后影响基本出清;其三,硅料作为行业周期风向标,若按 2025-2026 年 700/840GW 硅片产量测算,库存压力有望在 2026 年上半年回归正常水位。
政策赋能叠加需求释放 双轮驱动格局显现
国开证券强调,国内产能出清政策与全球能源转型形成协同效应。随着各国电网稳定性要求的提升,亚非新兴市场户储及大储需求进入爆发前夜。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近期明确 " 十四五 " 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叠加夏季用电高峰临近,光伏装机需求有望迎来季节性回暖。当前板块估值已反映悲观预期,供需边际改善或催生戴维斯双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