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肖漫
头图丨视觉中国
从品牌发布到 IPO,极氪用了 37 个月的时间;从上市到计划退市,用时不到 12 个月。
5 月 7 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吉利汽车 ")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极氪 " ) 已发行全部股份,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 2.57 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 25.66 美元。
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 65.7% 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极氪退市,回归吉利,是落实 " 一个吉利 " 的战略需要,也是帮极氪输血的关键。
" 一个吉利 " 势在必行
收购极氪,是吉利战略整合动作的延续。
对于吉利汽车收购极氪的举措,吉利解释称是 " 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 ",能够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自《台州宣言》发布后,吉利已经进行了多项业务整合的调整,2024 年 11 月调整优化了极氪、领克的股权结构——极氪斥资 90 亿元收购领克 50% 股权、极氪出资 3.67 亿元认购领克新增注册资本,领克成为极氪非全资附属公司。股权交割仅用时三个月,今年 2 月,极氪科技集团宣告成立,形成了 " 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 的业务定位划分。
此次计划收购极氪,更是进一步推动极氪科技集团进一步向吉利这一中心聚拢,深化 " 一个吉利 " 战略聚焦打法。
此次整合更侧重于业务层的聚焦,在技术层面," 一个吉利 " 已经十分明显。今年 3 月,吉利宣布将全品牌线智驾方案统一为 " 千里浩瀚 " 系统,统一了智驾方案和技术路线。
吉利已经尝到整合的优势和甜头。安聪慧曾表示,领克和极氪品牌合并之后,研发投入预计将减少 10%-20%,供应链成本因规模化效应而下降 5%-8%,产能利用率提升 3%-5%。
帮极氪输血
极氪计划从美股退市,背后还有着颇为现实的考虑。
一位市场分析师告诉虎嗅汽车:" 极氪缺钱,目前市值较低且流动性差,难以进一步摊薄融资,吉利将其私有化,极氪才有子弹继续应对市场竞争。"
极氪一直深陷于亏损的漩涡当中。从 2021 到 2024 年,极氪的净亏损分别为 45.14 亿元、76.55 亿元、82.64 亿元、57.9 亿元,累计已经到了 262.23 亿元。
为了融资维持经营,极氪上市时估值几乎打了对折——上市前一轮极氪的估值已经达到 130 亿美元,而 IPO 时市值只有 52 亿美元,缩水近 60% 。
极氪的股东不愿在折价 60% 的情况下出售太多股份,这导致在上市时,极氪能够发行的流通股有限,没有融到足够多的钱。极氪原本计划融资 10 亿美元,但最终只融到不到 5 亿美元。
上市后,极氪市值也没有涨回 A 轮融资时的水平,这意味着,极氪如果要继续融资,极氪的股东就必须接受折价。
这个局面的解法只有两个,一个是让极氪的市值涨到股东能赚钱的价格,二是吉利出钱私有化,吉利选择了后者,能够更快为极氪输血。
在 " 极氪汽车 + 领克汽车 " 双品牌战略下,极氪需要加大投入。按照规划,领克今年将推出 2 款全新车型(其中一款为大六座 SUV 领克 900),极氪将推出 3 款全新车型,分别在今年第二、三、四季度推向市场。其中,二季度发布豪华猎装旅行车 007GT,三季度发布全尺寸旗舰 SUV ,四季度发布大型豪华 SUV。
海外市场同样处在扩张阶段,领克和极氪计划在海外累计落成超 200 家门店,领克 08 EM-P 和极氪首款 "800 伏全球车 " 极氪 7X 将正式在海外推出。
极氪科技集团今年计划卖出 71 万辆车,要实现这一目标,这些举措和投入都是必要条件,但面对不断的亏损以及资本市场融资的困境,极氪只有回归吉利的体系内,才有足够的子弹应对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