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AMD 的新世代显卡,首发便选择了主流市场】】】
就在几天前,我们三易生活已经在第一时间用《发布全新 RX9070 系列显卡,AMD 再次 " 战未来 "》这篇内容,为大家带来了 AMD RDNA4 架构,以及与之相关的 Radeon RX 9070 系列显卡相关解析。
当时我们就已提及,相比此前的 RDNA3 系列,RDNA4 架构并不是一次大改。它的底层设计主要是着眼于提升效率,而在功能侧重点上则将 " 光追 " 和 "AI" 作为了主要方向。
从结果来说,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此次 Radeon RX 9000 系列首发产品并无前代那样的 " 大核心旗舰 ",最初的 Radeon RX 9070XT 和 RX 9070 都更明显是面向主流中高端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架构的改变,使得不少玩家都对新一代 A 卡在光追高画质游戏中的表现,产生了比以往更高的期待。
那么全新的 RDNA4 架构实际体验究竟如何,在这个新一代显卡普遍遭遇产能危机的 2025 年春季,AMD Radeon RX 9070 系列又是否能成为市场破局的关键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进入对这两款全新显卡的具体评测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外观赏析:两款技嘉品牌新卡,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由于已经在此前的内容对 RDNA4 架构进行过分析,所以这次我们便不再赘述,直接进入对产品的外观赏析和产品解析。
此次我们收到的是来自技嘉的两块 Radeon RX 9070 系列新卡,分别是 Radeon RX9070 XT ELITE,以及 Radeon RX 9070 GAMING OC。熟悉技嘉旗下产品线的朋友都知道,ELITE 和 GAMING 分别对应他们的中高端和主流性能向产品,而这也与 RX 9070 系列本身的定位确实非常符合。换句话说,如果大家看到有哪个品牌真的用顶级旗舰产品线去推出 Radeon RX 9070 系列显卡,反而在各方面来说才有些 " 不太合适 "。
可以看到,这两款技嘉 Radeon RX9070 系列显卡都采用了三风扇的大尺寸设计,但 RX 9070 XT 的散热器明显要更 " 高 " 一些,风扇尺寸也更大。
具体来说,技嘉 Radeon RX9070 XT ELITE 采用了 Hawk 仿生风扇设计,其中央风扇具备反向扇叶,理论上可以避免多风扇之间的风道干扰。
而在显卡背部可以看到,技嘉为 RX 9070 XT 设计了一套与散热器正面呼应的拼色外观,与最近几年的技嘉主板的设计高度一致。与此同时,从背板部分也能看出,RX 9070 XT 很明显也采用了如今行业主流的短 PCB+ 尾段贯穿式散热设计。
没错,无论 RX 9070 还是 RX 9070 XT,它们这次其实都采用的是垂直鳍片 + 侧面排风的设计。而在显卡侧面也能看到,这两款显卡分别采用了 3*8pin 和 2*8pin 的传统供电接口,并且都提供了 " 性能 " 和 " 静音 " 的双 BIOS 切换开关。
将两块显卡摆在一起,大家就能看出 RX 9070 GAMING OC 的散热器要明显更短一些,同时其外观风格与 ELITE 家族的 RX 9070 XT 完全不同,显得没那么 " 横平竖直 ",而是有更多的折线以及装饰性的细节元素。
比如在显卡的顶部,RX 9070 XT 就很简洁,反倒 RX 9070 有两个巨大的折面,此外还有一个可滑动的 "GIGABYTE" 盖板。
同样在 RX 9070 GAIMG OC 的背部,也具备一个带有折线边缘的立体造型。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技嘉这是给了消费者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外观选择,其中 ELITE 更加科幻,GAIMG 则更具工业感和立体感。
最后在显示输出接口方面,不管是 RX 9070 XT 还是 RX 9070,都提供了 2*HDMI 2.1+2*DP 2.1 的组合。这其实是比较有趣的一点,因为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高端显卡的输出接口几乎都是 3*DP+1*HDMI,但同时很多入门级和中端显示器是没有 DP 接口,只能接驳 HDMI 线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也能感受到 AMD Radeon RX 9070 系列这次整体更加 " 亲民 " 的定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规格简析:核心更小、频率更高,光栅指标没有下降】】】
虽然此前我们已经解析过 RDNA4 架构这次的主要变化,但由于当时具体的产品参数尚未公布,所以还不能深入地分析 RX 9070 系列的具体设计理念。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 AMD 这一代新显卡的背后设计思路,我们三易生活将其具体参数总结为了下面这张表格,并附上了前代的 RX 7900 GRE,以及目前最受关注的对位竞争对手 RTX 5070 Ti 来作为参考对象。
可以看到,与自家的前代高端产品相比,RX 9070 系列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缩小了核心规模,但大幅提升了着色器的运行频率。
更进一步来说,以我们手头的 RX 9070 GAMING OC 为例,拆除散热器之后,可以看到 Navi48 核心这次不再采用 Chplet 封装,而是重新将显存控制器、无限缓存,以及 GPU 核心主体封装在了一起。这当然可以降低工艺难度,但同时也意味着新设计将会有利于减小显存和缓存的延迟,从而更好地 " 喂饱 " 开启 FSR 之后的核心计算量需求。
从外围配置来看,RX 9070 系列依旧使用了 GDDR6 显存、而非频率大幅提升的 GDDR7。当然,这有利于产能和成本控制,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反映出 AMD 至今为止已经发展了三代的无限缓存技术,对于节约显存带宽的意义。
更进一步来说,大家都知道在上一代的中高端显卡市场,AMD 的 Navi31 系列在传统光栅性能上要明显强于竞争对手们。但到了这一代上,可以看到隔壁的 RTX 5070 Ti 也采用了一个相对 " 奇怪 " 的设计思路,它的纹理填充性能大幅上涨、但像素生成性能则相对孱弱,这可能就解释了 NVIDIA RTX50 系列必须要大幅依赖 DLSS4 进行多帧生成的原因。相比之下,AMD 这边的 Navi48 则可以算是 " 稳步提升 ",尤其是 RX 9070 XT 的原生光栅指标已经超过了之前的 RX 7900 GRE。
最后,尽管从名义上的参数,以及我们手头这款显卡的 PCB 设计来看,RX 9070" 仅有 "12+2 相供电,以及 220W 的标称 TDP。但熟悉现代 GPU 设计的朋友就会知道,目前的显卡加速频率实际上都只能算是个 " 参考值 ",真正到了游戏工况里,各家的显卡都会根据实际负载和散热情况进行更近一步的自动超频。也正因如此,RX 9070 XT 和 RX 9070 之间的差异究竟是否有它们名义参数上的这么大呢?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理论跑分:光追性能翻倍,出厂超频意义不大】】】
接下来,我们进入对这两款 RX 9070 系列显卡的实际跑分环节。
此次我们使用的依然是大家熟悉的那套测试平台。CPU 用的是 Ryzen9 7950X,内存为 DDR5-7600 的高频配置,并使用 PCIE5.0 SSD 以及开启 PBO2.0,来尽可能削减 GPU 之外的性能瓶颈。之所以没有选择 9800X3D 之类更新的 CPU,主要其实就是为了方便能与此前测试的 RX 7900 GRE 进行数据对比。
先来用 GPU-Z" 验明正身 "。很显然,技嘉这两款显卡全都是 " 出厂超频 " 版本,其 BIOS 默认的加速频率明显高于官方参数。但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真正到了跑分、游戏环节,如今的显卡都会进行更进一步的自动超频。所以是否 " 出厂官超 " 对于如今的显卡而言,在实际使用中的体验差异其实并不大。
首先,是 3DMARK 两个带有光追的综合测试项目,这里我们都加入了 RX 7900 GRE 作为对比对象。很显然,在新架构直接将光追单元的效率翻倍后,RX 9070 系列的光追实测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曾经的 RDNA3 架构高端卡。
接下来是三个传统光栅测试项目。令人意外地是,哪怕是 RX 9070,在传统光栅跑分项目中的表现也要好于 RX 7900 GRE,哪怕它在名义上的光栅指标看起来要低于后者。
为什么会这样?仔细观察 RX 9070 的跑分频率曲线就可以看到,它确实会频繁地主动调整着色器频率,但基本就是在 2500MHz 上下浮动。换句话说,新显卡的自动超频机制并不会让它在实际运行时表现出比理论性能高太多的水准,因此这就只能理解为 RX 7900 GRE 严重的显存瓶颈制约了它的发挥。
同样的情况,在 RX 9070 XT 上也是成立的。可以看到,即便我们手头这款官超版本的理论加速频率可以达到 3.1GHz,但在实际跑分过程中,显卡自动调节的着色器频率也基本就在 3GHz 作用,与非官超版本并无显著差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游戏实测:重光追游戏再无压力,传统光栅优势仍在】】】
最后,我们进入对这两款显卡的实际游戏性能考察。
首先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赛博朋克 2077》,很显然在 RDNA4 架构大幅提高了光追效率后,在这种重光追效果的游戏中已经与前代的 RDNA3 架构拉开了不小的差距。虽然 AMD 方面的说法,是 RX 9070 XT 本就定位在 RX 7900 GRE 之上,但看到最终成绩我们甚至有些怀疑,新显卡在光追游戏中的表现,很可能其实已经足够挑战 RX 7900 XTX 了。
接下来,我们测试了同样是超高画质的《地铁离去》,很显然,即便是在开启光追的情况下,RDNA4 架构的两款新卡现在也已经能够完全保证高画质下的流畅运行。
同理,在曾经对 AMD 显卡不太友好的《黑神话 · 悟空》里,RX 9070 XT 和 RX 9070 现在都已经能 FSR 帧生成的帮助下,确保最高画质 + 中等光追设定的完全流畅运行。至于《博德之门》这样看似光影复杂、但其实对建模压力不大的游戏,更是难不倒 AMD 这次的新架构。
之后我们还测试了三款中高画质的单机游戏,其中《巫师 3》和《机战佣兵 6》都开启了光追,但很显然它们确实已经难不倒 RX 9070 系列了。不过真正有意思的是,在这三款压力相对小一些的单机大作里,RX 9070 XT 与 RX 9070 的差异也缩小到了 10% 左右。
最后,我们还测试了两款网游。对于 RX 9070 系列这个级别的显卡来说,即便是拉到最高画质,确保新网游跑到一两百 FPS 自然也毫无问题。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好奇,因为前面也讲到了 RX 9070 XT 在光栅性能上明显领先于 RTX5070Ti,那么两者的游戏实测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从测试结果来看,无论在 2K 还是 4K 分辨率下,不开启任何超分、插帧或光追选项,RX 9070 XT 的纯光栅游戏帧率性能确实可以胜过价格要高得多的 RTX 5070 Ti,在我们测试的这几款游戏里,平均领先幅度在 5% 左右,甚至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6》里可以达到约 20%。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总结:它并非高高在上,但也正因如此才更为可贵】】】
说实在的,虽然此前 AMD 刚刚公布 RX 9070 系列显卡时,大家的欢呼主要是针对它们不到 5000 元的官方建议零售价格,以及 AMD 这次优先公布主流中高端型号,和以玩家为本的产品态度。
但在进行过实测后我们发现,目前这两款 RDNA4 架构显卡尽管看似 " 小修小补 "、看似 " 并不极致 " 的设计背后,却带来了非常关键的短板补强和极为显著的性能提升。
一方面,双倍的光追效率,以及芯片、底层架构上的多个改进,一举解决了从 RDNA2 时代开始困扰 AMD 显卡的光追性能不足问题,让 RX 9070 系列可能成为了 AMD 有史以来,针对主流中高端市场光追性能最高、同时光栅效率也大为增强的显卡。特别是在当今许多 " 重光追 " 的游戏中,它甚至可以做到比过去的高端产品还要直接翻倍的帧率表现,不可谓不令人感到惊喜。
另一方面,从整个产品的设计思路以及我们的各项测试结果来看,AMD Radeon RX9070 系列在大幅弥补光追性能的同时,并没有像竞争对手那样为了追求 "AI 渲染 "、而过分牺牲原生的光栅表现。所以在一些 AI、超帧无法发挥作用的老游戏、经典网游中,它们也依然能够表现出靠谱的原生渲染帧率。
从结果来说,AMD Radeon RX9070 系列显卡虽然名义上不是一次 " 大改 ",但它却实际上带来了近年来 A 卡最全能、也最令人惊喜的一次性能提升。考虑到 4499/4999 元起的官方建议零售价,再综合游戏性能的领先优势,那么 RX 9070 XT 对 RTX 5070 Ti 的优势就达到了 25% 左右,随着 FSR 4 游戏阵营的不断扩充,RX 9070 系列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相反,建议零售价 6299 元的 RTX 5070 Ti 还抢都抢不到,更别说原价了,大多非公版产品的价格普遍突破 7000 元,在二手平台的价格更是放飞自我,部分型号甚至达到了万元档。因此在如今这个高端显卡普遍大幅涨价的市场环境下,它们的确能够让玩家对于将自己放在首位的 AMD 有更多的信赖与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