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和讯网 02-10

黄金:央行买不停,险资也来“凑热闹”

2025-02-10 10:03:24 和讯财经 曹萌

2025 年开局,黄金价格便开启了新一轮上攻。2 月 7 日,伦敦现货黄金定盘价继续在 2800 美元 / 盎司上方运行,并以 2874.65 美元 / 盎司的价格再度刷新历史新高。而纵观国内,今年以来沪金主力合约涨幅已接近 10%,并在 22 个交易日中 7 次刷新高点,最高触及 676.58 元 / 克。

对于节节攀升的黄金价格,多家机构预测,涨势仍会延续,甚至 2025 年国际金价突破 3000 美元 / 盎司将是大概率事件。作为去年表现最佳的资产之一,黄金价格的上涨动力源 ( 600405 ) 于其日益凸显的避险抗通胀属性。

据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金条及金币消费量为 373.13 吨,同比增长 24.54%。在个人投资黄金热情高涨的同时,全球各国央行也在频频出手增持黄金。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各国央行净买入黄金 1044.63 吨,已连续三年增持 1000 吨以上。

不仅如此,面对炙手可热的黄金资产,一向被视为中长期资金代表的险资也将下场配置。2 月 7 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过换算《通知》所要求的投资比例,试点保险机构可配置黄金资产的规模将近 2000 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杨娟表示,开展黄金投资业务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长期保值增值能力。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国内黄金市场亦逐步成熟,已成为机构与居民进行资产与财富管理的重要场域。《通知》将试点投资黄金范围限定于在上海黄金交易所 ( 以下简称上金所 ) 的产品和业务,能够确保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具备基础保障。黄金兼具货币属性与商品属性,是重要的金融产品,能够有效应对通货膨胀风险,具备长期保值功能。

2000 亿险资入局

对于上述《通知》的发布,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其目的是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优化保险资产配置结构,推动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改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举措。

具体来看,《通知》规定了中国人保 ( 601319 ) 、中国人寿 ( 601628 ) 等 10 家保险公司作为试点参与主体,并明确指出投资范围和投资要求。其中,试点投资黄金范围为上金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和黄金租借业务。

对于试点投资范围选择上金所黄金交易品种,而非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品种。永安期货分析师表示,上金所的现货实盘合约等产品交易活跃,流动性高,便于保险公司灵活调整仓位,可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流动性风险。而黄金期货属于高杠杆衍生品,存在高波动性和投机性,与保险资金强调的中长期资产配置及风险分散的说法存在冲突。

通过进一步分析现货产品、期货产品和险资的特性,永安期货分析师表示,对于保险资金而言,追求的是长期性和稳定性,黄金现货实盘合约及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更符合持有实物黄金的保值逻辑,而期货合约因存在交割期限和展期成本,可能增加短期交易压力,与保险资金的负债久期管理的目标不匹配。此外,《通知》明确禁止将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用于投机套利,而期货市场天然具有更强的投机属性。限定现货类产品有助于引导保险公司以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目标,而非追求短期收益。这也意味着,在试点初期,金融监管总局更倾向于风险可控的现货及类现货合约,以降低市场冲击和操作复杂性。

虽然《通知》发布后,险资可对黄金现货等产品进行投资配置,但为了控制试点风险,金融监管总局在《通知》中明确列出了包括严格决策审批程序、配备合格岗位人员、建立投资管理制度和严格执行投资比例等在内的 10 条投资要求。

其中,《通知》要求试点保险公司投资黄金账面余额合计不超过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 1%;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以该业务黄金现货合约市值为统计口径,黄金询价掉期合约以该业务黄金持仓净敞口为统计口径,且单边的存续规模不超过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 1%。

永安期货分析师表示,给出试点投资比例的明确要求,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利益。险企资金主要来自投保人,严格的投资限制有助于防止过度投机,保障投保人权益。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整体黄金市场稳定性的考量。险企资金规模庞大,若大量资金同时进入黄金市场,可能引发价格波动过大,限制投资比例有助于维护市场稳定。此外,金融监管总局通过限制单一资产的投资比例,可以促使险企分散投资,降低机构过度依赖单一资产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黄金价格的持续上行,黄金俨然成为了投资者配置资产的主要标的之一。而在国内利率下行,债券等固收类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险资通过配置黄金资产,可有助于缓解资产荒的压力,达到资产保值增持的效果。

目前国内黄金价格接连创出新高,对于险资的配置,是否会进一步推高黄金价格,永安期货分析师表示,从目前试点规模来看,试点机构可以配置黄金的资产接近 2000 亿元,预计险资的实际投资额相较于国内黄金市场整体体量仍然有限,短期内不会对国内金价产生明显的推升作用。而从险资行为来看,保险公司投资黄金更多是出于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的需求,而非短期投机,其投资风格通常较为稳健,资金流入市场的节奏相对缓慢平滑。此外,从黄金的定价逻辑分析,沪金价格主要跟随国际金价波动,尽管险资的参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市场关注度,但决定金价走势的核心仍是美元走势、通胀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等全球宏观因素。险资的流入将在边际上支撑金价与内外价差,但不会成为沪金价格的主导因素。

央行成最大买家

2 月 7 日,伦敦现货黄金定盘价再度刷新历史新高,最高触及 2874.65 美元 / 盎司。同日国内沪金主力合约年内第七次刷新高点,最高触及 676.58 元 / 克。跟随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黄金珠宝零售商纷纷提价,综合各家给出的足金饰品价格,目前已普遍在 850 元 / 克之上。

黄金价格的持续上行,让不少投资者蠢蠢欲动,而这种涨势似乎仍要延续一段时间。" 中长期来看,黄金价格仍会处于震荡上行的趋势,有望在 2025 年突破 3000 美元 / 盎司。"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瞿瑞表示,美国新政府贸易政策出台节奏、加征关税幅度等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黄金作为全球避险资产的特性凸显,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此外,全球地缘局势动荡,美联储尚处降息周期,以及全球各国央行配置都成为黄金价格持续上行的动力。据我国央行发布的新一期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 月,我国央行持有黄金 2284.55 吨,月度环比增加 4.98 吨,这是其自 2024 年 11 月重启增持后连续第三个月买入黄金。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央行在 2023 年和 2024 年曾分别大举增持黄金 224.88 吨和 44.17 吨,但目前所持黄金资产仅占其官方资产储备的 6%,这一比例位于全球 50 位之后,未来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2010 年至 2024 年各国央行净增持黄金数量图 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除我国央行,近年来全球多国央行纷繁出手买入黄金。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各国央行净买入黄金 1044.63 吨,这是其连续第 15 年净买入黄金,而从 2022 年至 2024 年,各国央行每年净买入黄金总量均在 1000 吨以上。

2024 年各国央行净增持与减持黄金数量图 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具体来看,2024 年全球各国央行买入黄金前五的是波兰、土耳其、印度、阿塞拜疆和中国,分别买入了 89.5 吨、74.8 吨、72.6 吨、44.8 吨和 44.17 吨。但随着黄金价格的节节攀升,在过去一年里,也有包括德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少数国家的央行出售了黄金,其中菲律宾央行在 2024 年出售黄金近 30 吨,为该年度减持黄金最多的央行。

瞿瑞表示,在逆全球化以及 DeepSeek 对全球 AI 冲击的大背景下,全球央行的去美元化趋势持续。黄金作为稳定外汇储备结构、提升资产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全球央行对其配置意愿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对于未来各国央行配置黄金的研判,世界黄金协会表示,过去 15 年,各国央行一直为黄金净买家,其对于黄金的渴望没有被平息的迹象。继 2022 年和 2023 年的巨额购买之后,2024 年各国央行净购买黄金数量再度超出预期,2025 年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各国央行或一如既往地再次将黄金作为稳定的战略资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和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曹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