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搓应用了吗?
最近刷社交媒体很奇怪,除了健身打卡、美妆教程或者旅行 vlog,还经常刷到一群莫名其妙很忙的人,他们忙着晒自己今天又搓了啥应用。
有宝妈展示她给孩子做的「读书积分器」,说这是她人生第一次做软件;有 5 岁的小朋友开发了「少儿英语拼读」应用,立马开始练习;还有大学生则把手搓「抢座地图」的全过程录成教程,评论区里全是「这也太好玩了吧,我也要试试」。
如果你继续刷下去,你会产生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好像全国人民都在忙着开发小应用。

只要开口说一句人话,就能把你的想法变成一个能点、能按、能互动的小应用。
因为太好玩、太有用、太有成就感,以至于「灵光闪应用」正在从一个 AI 功能,迅速变成了一种社交语言,甚至成了一条新的内容赛道。过去大家晒的是晚餐、宠物、OOTD,现在晒的是「刚搓的新应用」。
就在这种全民兴致正高的时候,11 月 28 日,灵光 App 也顺势宣布了第一届「全民手搓灵光闪应用」大赛,主打「想搓什么搓什么,一句话手搓 AI 应用」,将这场原本由用户自发掀起的技术与创意浪潮,被推到了更大的舞台中央。
不搓麻将搓应用,人人都是开发者
灵光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它让「开发应用」这件事突然变成了一种全民娱乐。过去大家坐下来搓的可能是麻将,但现在打开手机搓的却是一个个小应用。
最先被卷进来的,是视频平台上那些热衷整点新活的人,比如知名脱口秀演员李诞。
在最近的一个视频中,李诞解释了为什么最近没回粉丝的私信,不是不想回,而是太多了。然后他轻描淡写地展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灵光做了个「李诞式自助回信机器人」,粉丝在「诞的小卖部」发信后,闪应用就会自动用「李诞味儿」的腔调写封回信。

而在小红书上,我还看到一个 5 岁小朋友用灵光「一闪」,闪出了一个「少儿英语拼读」应用。关键是,灵光真的生成出了一个能点、能听、能闯关的小应用,并且按照小朋友的需求提供高中低三档难度。这种自己创造一个应用进行练习带来的兴趣,恐怕也比教他写十遍 ABC 管用得多。

最沉迷的或许是学生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感受力又快又狠,于是灵光上线刚几天,就搓出了不少应用。但在 B 站上还能看到,有老师用灵光手搓了一个「光的折射」演示应用,拖动屏幕上的滑杆,光线轨迹在屏幕里实时变化,放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更是无敌。

灵光应用列表里那些小方格,像无数个职场自救现场。
还有很多人用它来满足一些小而私人的愿望。有人做了「购物冷静期计算器」,有人做「家务抽签转盘」,有人做「心情调音器」,还有人做「烟花切片器」,在办公室偷偷放烟花。灵光闪应用像一颗颗被搓出来的「生活补丁」,把那些太小而没人做、太麻烦而自己懒得做的小需求,一条条补上。
过去只有开发者能做软件,现在只要一句话,谁都能让一个想法瞬间落地。灵光点燃的这场「全民手搓应用」运动,既像技术革命,又像民间艺术;既像全民狂欢,又像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在手机上手搓应用,AI 最有用的一集
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闪应用的价值,都是在非常日常、非常琐碎的瞬间。
就像有网友分享了让灵光做的「打地鼠」游戏。他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想在午休的时候找个能让大脑放松两分钟的小玩意。但相比从应用商店挑半天广告游戏,他只是随手一句话,灵光就把一个干净、无广告、能点即玩的「打地鼠」小游戏塞进了他的手机。
包括前文我们提到的所有灵光「一闪」而出的闪应用,它们不是大而全的功能,也不是颠覆世界的发明,而是散落在生活缝隙里的「小愿望」和「小改进」。

更「硬核」的用户则把闪应用变成了弹药充足的「效率武器」。
有打工人用灵光做了「热点追踪」应用。他的需求极其具体,只关心自己行业里的几家公司的新闻。如果交给传统软件去实现,要么做得太大,要么做得太散。而闪应用的做法是:用一句需求描述,生成一个只对他个人生效的「定制信息雷达」。不是资讯平台,而是私人助手。
还有律师用灵光做「案管助手」,把开庭日期、提交材料、法律条款关联,塞进一个一屏能看完的小工具;会计做「税务日期计算器」,把企业报税和个人缴款提醒拆成一个个按钮;还有人做「体检指标跟踪器」,用来监测最近的作息和身体状态。

这大概就是灵光闪应用真正的价值:AI 不是简单地让软件更聪明,而是让普通人第一次有能力决定软件应该长什么样。在这里,工具的定义权,从厂商那里,悄悄移到了每一个用户的手中。
全民大赛,让人人「灵光一闪」
当一项技术真正跨过圈层,从工程师的键盘跳到普通人的手机上,它往往会迎来一个标志性节点——全民时刻。灵光闪应用带来了「全民手搓应用」的热潮,需求不再由行业定义,而由普通人随手一句话定义。同时工具的边界,也不再由平台决定,而由生活本身扩展。
这可能也是灵光 App 启动第一届「全民手搓灵光闪应用」大赛,想要传达的一个核心。事实上,官方也明确指出:
「大赛鼓励参赛者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社交等各个角度出发,用 AI 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小问题,或创造意想不到的大乐趣。譬如,生成旅行行程单、省钱计算器、美食抽签机 ……」

真正的门槛也只有一个:你有没有一个想被实现的念头?剩下的,交给灵光。
灵光闪应用的本质从来都不是一个新的入口,也不是另一种「小程序生成器」,而是一次对 " 工具 " 概念的改写。过去工具是被制造出来让我们适应的,而现在,工具开始从个人需求出发,被我们随时捏出来、随时改写。
当创造变成了人人可及的能力,「灵光一闪」不再是形容灵感,而会越来越像是一种日常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