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小鹏科技日以 " 涌现 " 为主题,正式将定位升级为 " 物理 AI 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
仅仅 24 小时后,小鹏再度召开发布会,推出品牌首款增程车型——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雷科技旗下电车通也受邀到现场,来看看小鹏在增程这件事上还能讲出哪些新故事。

如果说昨日发布的第二代 VLA 大模型、Robotaxi、IRON 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勾勒出小鹏在 " 物理 AI" 世界的技术雄心,那 X9 超级增程版就是小鹏将智能体系力落地于现实出行场景的又一力作。
从数字世界的智能模型,到物理世界的续航突破,小鹏用两天时间,演绎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内核逻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过去,行业内传统的增程方案,普遍采用「小电池 + 大油箱」的组合方案,这种组合无法解决 " 纯电续航短、充电速度慢、亏电动力弱、综合能耗高以及增程噪音大 " 等问题。
小鹏汽车是基于好的纯电体验,做更好的增程。这种 " 好 ",不仅是让木桶的长板更长,更重要的,是把短板也能补上,让整体体验真正提升。

能耗控制上,依托专属管理技术,其综合电耗为 16.5kWh/100km,同电量下能跑更远距离。据官方数据显示,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 90% 的日常用车场景可实现纯电驱动。燃油经济性表现不错,WLTP 油电综合折算油耗 2.53L/100km,且支持 92 号汽油,适配更多地区。

同时,车型配备的 ENC 增程器主动降噪系统可主动叠加反向相位信号,抵消 20-250Hz 频段的增程器轰鸣音,官方数据显示噪声总值可降低 50%,增程器介入时的噪音增量不超过 0.5dB,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驾乘静谧性。

除了核心配置外,小鹏 X9 增程版在外观设计上延续了纯电 X9 的 " 陆地星舰 " 设计语言,整车造型极具辨识度,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家族化特征。
区别在于,增程版在前杠两侧新增了运动化包围组件及通风口,原本居中的蜂窝状进气口则升级为主动式格栅,这种调整不仅强化了运动氛围,更能为增程器提供更高效的进气支持,兼顾功能性与运动气质。

空间布局上,新增增程系统仍保留核心配置,通过 9 合 1 后桥和铝压铸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而且还首发三排电动三折叠座椅,第三排可四六分折叠收纳,适配四人至七人等多种出行场景。
价格与上市节奏方面,目前小鹏 X9 超级增程版已公布预售价,Max 版 35 万元、Ultra 版 37 万元,计划于本月正式上市,估计正式发售价在 34 万左右。
小鹏此次进军增程领域,是跟风,还是战略转身?这个问题引起了不少讨论。
事实上,何小鹏早年曾公开表示,混动仅是新能源发展的 " 短期过渡 ",纯电才是终极方向。公司内部甚至有过 " 超快充将淘汰混动 " 的论断。
然而,市场的走向却超出了最初的预判。尽管增程市场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它依然是当前阶段许多消费者的 " 真香选择 " 和车企的销量保障。

据了解,小鹏内部团队早在两年前就已启动增程车型方案的调研工作,只是方案始终未能最终敲定,高层在技术路线上存在摇摆。直至 2024 年小鹏汽车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才正式正面回应混合动力车型布局,坦言市场对混动产品存在真实需求。
回顾行业发展不难发现,不少纯电车企在初期都对混合动力表现出 " 不认可 " 的姿态,普遍认为混动只是解决补能痛点的过渡性技术。但现实却是,市场对这种 " 过渡技术 " 的接受度远超预期。显然,车企的持续发展,最终仍需顺应市场的真实需求。

这一定位极具挑战。传统的增程技术素有 " 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 的槽点,其在高速亏电状态下动力衰减、油耗飙升的弱点尤为突出。加之小鹏没有传统车企的内燃机技术储备,要打造一套 " 无痛点 " 的增程系统,难度可想而知。
小鹏的破局思路正在于此:后发者必须根治原生痛点,并结合自身优势建立差异化,用 " 纯电思路 " 来打造增程,不仅要解决增程器噪音、能耗等传统短板,更要融入小鹏在 800V、智能驾驶等领域的科技优势,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这两年,小鹏连续推出四枚关键产品:全新 P7、MONA M03,G9、X9 增程版。从中高端到主流价位,从 SUV、MPV 到轿车,它们共同验证的是小鹏汽车 " 三年一周期 " 产品战略的逻辑完整性。
这几款车型共同构建起小鹏 " 上下打通、横向铺展 " 的完整体系。这标志着小鹏已经告别了单一爆款模式,构建起一个能够广泛触达不同用户群体的健康产品体系。

这一策略,也为增程车型的快速、高质推出铺平了道路。
小鹏无需为增程车单独开发一套昂贵的子架构,其成熟的 800V 平台、图灵智能驾驶系统、后轮转向等核心技术和配置,可以近乎 " 零成本 " 地赋能给增程车型。这使得 X9 增程版一诞生就站在高起点,直接继承了小鹏在纯电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
从行业竞争视角看,这种能力体系的自我进化,正是小鹏汽车与其他车企拉开差距的关键。
两天的活动下来,可以看出小鹏这家公司,既想追逐前沿的、未来的 AI 科技,也想做好眼下靠谱的、实用的汽车产品。它想告诉大家,自己是一个 " 两条腿走路 " 的公司,既有远见,也能落地。
目前来看,小鹏所有的棋子都已就位,最后的一道大题,就是 " 何时盈利 ",这个答案相信很快就能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