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22 来了。
作为一个在珠海度过了四年大学岁月的人,小雷确实可以担上一个 " 中级魅友 " 的称号,从上大学时用的魅蓝 Metal,到大三时铺天盖地的魅族 Pro 7 宣传,再到走出社会后买的第一台魅族 16S,我对于魅族产品的印象还是偏向于正面的。
尽管这几年品牌浮浮沉沉,甚至几度换帅、产品策略反复修改,但在那个熟悉的身影逐渐淡出主流视野之后,2025 年的魅族,似乎带着一股要把失去的都拿回来的狠劲,将魅族 22 这台机器,直接推到了聚光灯下。
作为一名 " 老魅友 ",我对这台手机的期待几乎是矛盾的。
我渴望它能用上顶级的配置,又害怕它失去了魅族独特的 " 灵魂 "。当独有的 1.2mm 最窄白边、真实的潜望式长焦和 " 变态 " 的 5510mAh 电池塞进一个仅有 71mm 宽的机身时,这种矛盾达到了顶点。
面对已然血海一片的智能手机市场,魅族能否凭借一份偏执重回牌桌?小雷将 SIM 卡插入魅族 22,并作为主力机使用了一段时间,想看看这次的等待究竟是否值得。
我很喜欢魅族的设计。
作为曾经引领行业审美的厂商,魅族的团队似乎总能在设计上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并且固执地将自己的理念贯彻到底,或许 " 魅友 " 就是这样被筛选出来的。
而魅族 22 在设计上的最大亮点,就是那块被做到极致的纯白面板。
这块 6.3 英寸的屏幕,用上了 1.5K 分辨率,支持 1-120Hz LTPO 自适应刷新率,峰值亮度、色彩表现都达到了旗舰水准。得益于更高的分辨率,其显示精细度相比前代有了质的飞跃,彻底补上了这块短板。
作为最后一代白面板,这样的效果是让人愉悦的。
遗憾的是,如果是正面让人惊喜的话,那么魅族 22 的背面就有些泯然众人了。熟悉的四孔圆角矩形,模组周围的垫高为双层设计,透明的玻璃盖板让镜头看起来有一种悬浮感,官方称之为 " 无界悬浮四矩阵排列 "。
当然,也有好消息。细腻的磨砂玻璃背板,触感和观感都比时下流行的玻纤更好,玻璃边缘经过了精细的 2.5D 微弧打磨,与同样带有微弧的金属中框和 AG 玻璃后盖形成了不错的连续曲率。50:50 的重量配比,更是让手机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由此带来的,是一种有些类似友商前代小屏旗舰,但是更加顺滑的温润手感。
翻到机身侧边,魅族 22 厚度为 8.15mm,实测重量为 195g。整机按键都集中在右侧中框,除了常规的音量调节 按键和电源键以外,还有一颗红色的 AI 按键,能够一键唤起魅族 AI 助手。
我只能说,没有带壳的情况下,因为按键高度不同很难误触;但是带壳之后,按键的高度差就会被直接抹平 ... 大家懂的都懂。
对了,魅族没有丢掉自己的传家宝——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无论是在湿手还是贴着膜的情况下,那种快、准、稳的解锁体验,依旧是当前指纹方案里的最优解,这也得以扳回一分。
要问魅族,对这款产品最有自信的地方是什么?
我想答案一定是影像。
从早期预热,到发布重点,为了这个影像算法,魅族两回推迟发布,还把事不过三印在海报上,阵仗相当盛大,那成果到底怎样?
先说硬件,魅族 22 的主摄采用的是OV50H,拥有 1/1.3 英寸的超大底,F1.6 的超大光圈,OIS+EIS 双重防抖;搭配上一颗同样支持 OIS+EIS 的索尼 IMX882 潜望长焦,以及一颗同样 5000W 像素的 OV50D 超广角。
先来看看主摄的样张。
总体来看,得益于旗舰级的传感器,魅族 22 的主摄表现非常扎实。日间拍摄时,画面通透,细节丰富,色彩是魅族一贯的真实系风格。夜间拍摄时,高光压制和噪点控制都做得不错,画面纯净度很高。
至于这颗潜望式长焦,它的加入极大地拓宽了拍摄场景。72mm 焦段,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焦段,不论是拍人还是拍景都很合适,画质表现也算可圈可点。
具体来说,魅族主摄的色彩偏冷,长焦则有时会偏艳。虽然单一照片观感还行,但放在一起对比时,这种色彩漂移会比较明显。此外,在极限暗光下,长焦端的成片率和画质相比顶级影像旗舰,在算法上仍有差距。
还好,魅族给出了未来九个月持续 OTA 的承诺,可以说未来可期。
作为魅族的旗舰机型,魅族 22 没能用上骁龙 8 Elite。
尽管在发布会上说了不少,但这也掩盖不了骁龙 8s Gen4 是一颗次旗舰处理器的事实,相对更新的 CPU 架构和 GPU 确实带来了比前代骁龙 8s 更强的峰值性能和能效比,日常使用的流畅性无需担心,但和友商同样定位产品之间的性能差距也是客观事实。
在安兔兔测试中,魅族 22 取得了 236w 分,对比骁龙 8 Gen3 略有优势。
在室温 25 度的环境下,选择最高画质、60 帧、关闭动态模糊,在须弥城进行跑图测试。半小时游戏后,平均帧率为 59.4 帧,平均功耗为 6.7W,此时机身正面最高温度为 43.8 度,背面最高为 44.5 度。
只能说,为了 71mm 的极致握感,在散热空间上确实要做出妥协。
最后,魅族 22 的续航部分为 5510mAh+80W 有线 +66W 无线组合。
要我说,这 66W 无线充电确实值得一提。更令人惊喜的,还是能在如此轻薄的机身里塞下 5510mAh 的电池。经过实测,在中度使用一天后,亮屏时间超过 7 小时,电量依然有 20% 的剩余,满足一天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在评测的最后,小雷照雷科技惯例总结一下魅族 22 这款机子的优缺点:
优点:
1、1.2mm 四等边白色面板,正面好看,手感出色;
2、全 5000 万像素后置三摄,影像硬件相当不错;
不足:
1、性能逊于第一梯队;
2、整机设计有点趋于平庸。
价格方面,魅族 22 定价 2999 元起,顶配 1TB 版来到了 4199 元。
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魅族 22 本质上是一款具有浓厚厂商特征的产品。
在这款产品上,你会看到很多和其他产品背道而驰的细节,比如说对纯白面板和极致窄边的执着,比如说为了手感而对极限性能的取舍,再或者说对通用充电协议的偏好,都让这款产品成为了一款特立独行的手机。
你要问,魅族 22 有遗憾吗?
当然是有的,但在这个性能被无限拔高,影像算法内卷到极致,百瓦快充普及的年代;它选择在性能上做一些妥协,在外观、手感、影像上进行发力,或许已是魅族在当下能力范围内能给出的最贴合用户需求的方案。
" 打破参数洪流,让人们愿意为恰到好处的体验买单。"
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