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最近我在准备假期自驾游出行,一直有在看高德扫街榜推荐的餐厅和路线,觉得挺有意思——国庆出去玩,或者回家乡,会更好的理解 " 导航 " 这件事并不是 " 从 A 到 B" 那么简单。
惯性思维里,大家容易把 " 导航 " 简单或仅仅等同于 " 找路 " 或 " 驾车 ",会觉得 " 本地人熟悉路不用导航吧 "、" 开车去景点的应该挺少 "、" 不开车就不用导航 "。
放在今天看,这些都是过时的说法。
因为用户对导航的使用,已不再是过去的 " 纯找目的地 " 或者 " 开车认路 " 了,使用逻辑、场景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进化。
人们的整个出行逻辑变了。导航不再是途中的应急措施,而是决策起点和全程辅助:它不仅解决了 " 去哪儿 " 的需求,更在回答 " 怎么去最好 " 的问题,还提醒 " 途中和抵达各种可能 "。
比如,大家出发前都会打开地图看一眼实时路况,就算本地人出门开车也会盯着地图看能不能避堵,还有像找车位、危险路段预警、电子眼提醒、施工绕行提示……这些功能早已超越我们对地图导航软件的传统认知。
聊到扫街榜,住在北上广深杭川渝这些一线城市的朋友,即便是去曾经去过的餐厅,在路上大概率也会开着导航,更多是了解实时路况、拥堵情况,哪条路线是最佳路线,以及还有多少时间到目的地——这点非常重要,尤其是跟人有约的情况下。现在的高德 App 能利用 AI 精准预计还有多少分钟到达,公共交通接驳、自驾、骑行……用户可以提前规划不同交通方式,获得出行时间上的确定性。
比如我在广州常去的一家吃法国生蚝的餐厅,位于市中心的体育西,离我十几公里,位置很好找。但每年去三五次,不管哪回我都会导航,有时候看到堵车严重就错峰前往。当然,很多女性朋友说开车就得开导航啊,导航就是出行的标配,哪怕电车车机屏幕再大都要连着手机导航,这个好像也确实是事实……
还有朋友开导航是为了看红绿灯倒计时,甚至就为了听听偶像的语音包声音,就像身边有个贴心的副驾驶,让旅行不那么无聊,还更轻松。总之,现在的地图导航,早已不止于 " 指路 " 这个单一功能了,它满足了我们在路上的种种细微功能需求,甚至还能提供情绪价值。
车越来越多,路越修越通,交通方式越来越丰富,车况、路况势必会越来越繁密复杂。而且所有城市都在快速变化,修路、堵车、城市基建、各项线下生活服务场景不断在更新迭代,路况车况和城建更新速率都很快。在城市生活的人也在变化,除了 " 本地人 " 每年还有大量新增的 " 新北京人 "、" 新上海人 "、" 新老广 ",还有不少多地生活、自驾旅游的人……所有人在出门前都打开导航,导航 App 其实已经成了城市与人的连接。
艾媒咨询前两年出了一份报告,调研了网友对地图导航 APP 功能使用最多的五个功能,依次是确定出行路线(34.51%)、行车导航(32.21%)、实时路况查询(31.44%)、公交查询(29.91%)和周边搜索(27.15%)——排第一的已经就是 " 确定出行路线 ",而不是大家传统理解的 " 导航 "。
记得去年五一长假,广东梅大高速塌方事故发生后,有车主在救援过程中提到一个关键细节:他提前收到了高德地图 " 前方有车辆急刹 " 的语音警告,正是这宝贵的提前几秒预警,让他及时刹车,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我了解了一下,这个预警来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联合高德地图发布的 " 鹰眼守护 " 预警系统,用户在驾车行驶中打开高德并开启语音播报功能,才能获得这个宝贵的预警信息,守护行车安全。这也说明,今天使用导航 App 不一定是因为不识路,是因为我们要高效、安全、舒心、便捷出行,光靠 " 识路 " 已经不够了。
而且啊,导航也早已不是开车群体的专属,还包含近距离的步行、骑行及公交地铁类导航。数据显示,所有出行导航行为中,有近 4 成的用户使用场景是步行、骑行和公交导航类。用导航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同时一个用户也会在很多场景下用导航,比如我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出差,一下飞机就导航看地铁路线,到了酒店也会经常开着导航 App 找餐厅,在回广州的前一天还会用导航 App 规划出发时间提前约好网约车。
每日经济新闻《2024 城市交通出行报告》也验证这一情况。调查显示,在城市居民日常出行中,32.18% 的参与者选择地铁出行;其次是私家车、公交、自有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占比分别为 25.61%、11.07%、14.53%;网约车/出租车、自有自行车、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动自行车,分别为 3.46%、4.50%、4.13% 和 1.38%;另有 3.11% 的参与者选择步行。
就算大家选择公共出行方式,导航也会帮忙规划好组合路线:步行或共享单车到地铁站或公交站,如何转线,提醒到站,出站走哪个出口,再怎么步行到目的性,全都有精准的提醒。
甚至我们坐在家里也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导航 App,比如会反复搜索或者将一个餐厅分享给朋友,或者定位选一个店约饭,这些场景是高德扫街榜爆发的基础。
高德有 10 亿量级的用户,提供的是大多数用户大多数情况下的选择。根据统计学原理,当样本量足够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无限接近于正态分布,这是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 的理论基础。
高德拥有超大规模的活跃用户群,每日产生海量的导航、搜索、定位、收藏等交互数据,样本量规模已远超临界值,加上 AI 大模型算法进行数据校准,因此即便个别数据的遗漏,对结果造成的误差,在统计学上也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简单来讲,9.9 亿用户用脚投票的选择依然有参照性。这个黄金周,我强烈推荐你在使用高德 App 辅助出行时,多用高德扫街榜探索真实世界,发现更多美好。
对了,就在今天,高德扫街榜发布了《国庆指南:全国 TOP100 餐厅》,榜单显示全国 31 个省市区中 45 个城市有餐厅上榜,感觉这些算是真正的 " 国民级餐厅 " 了,强烈推荐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