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刚刚

“异类”潮宏基

文 | 伯虎财经,作者 | 梦得

港交所正迎来一波黄金珠宝品牌的上市潮。

从老铺黄金股价一年内翻 20 倍、市值突破 1200 亿港元,到周六福登陆港交所、总市值超 200 亿港元,再到赤峰黄金、梦金园相继敲钟,山金国际启动 IPO,资本市场几乎被 " 黄金光芒 " 照亮。

在这股热潮中,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潮宏基 ")也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冲刺 "A+H" 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不同的是,它并不是典型的黄金品牌,而是一个长期押注 K 金和设计的 " 异类 "。

01 " 异类 " 潮宏基

看几组对比数据就很直观:

根据半年报显示,周大福的收入里,黄金首饰及产品的收入占比 79%,珠宝镶嵌、铂金及 K 金首饰的收入占比为 21%。这并非企业个案,也是行业的普遍性代表。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各类珠宝对零售额的贡献占比变化中,钻石镶嵌类从 2022 年 7 月的 16% 降至 2024 年 7 月的 9%,黄金首饰则从 59% 增加至 66%。

而潮宏基则不相同。2024 年,其黄金收入占比约 45%,时尚珠宝占 45%。甚至在 2021-2022 年期间,潮宏基黄金首饰收入仅占 28%、33%,和传统的黄金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正因如此,潮宏基曾经有个响亮的外号—— "K 金之王 ",这和潮宏基的起源密切相关。

现任潮宏基老板廖创宾早年和父亲做黄金 " 掮客 ",在原料、加工与零售之间赚取差价。上世纪 90 年代,番禺、深圳的港资、台资黄金加工厂崛起,本土小作坊逐渐失去竞争力,廖氏父子的生意也受到冲击,利润不断下滑。

廖创宾父子意识到,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设计,企业只能是无名代工者。1996 年,他们注册了 " 潮宏基 ",寓意 " 潮汕明珠,宏图大展,基业长青 ",从此走上品牌化道路。

一方面潮宏基率先从百货商场的小柜台代销模式转向品牌专柜经营。廖氏父子在东北和江浙地区自费装修、设立品牌专柜,改变了行业的传统销售模式。

另一方面注重设计。潮宏基早早意识到 " 设计 " 在珠宝行业的差异化价值。它斥资赞助珠宝设计大赛、挖掘设计师,强调 " 国风 + 现代 " 的原创设计。在大部分中国珠宝首饰品牌把黄金首饰当成绝对主力时,潮宏基从 90 年代末就开始主打 K 金和镶嵌类首饰。

因为 K 金比传统足金更硬,更容易造型,可以做出更复杂和时尚的设计,潮宏基当时押注 " 年轻女性消费群体 ",推出大量轻奢、时尚的 K 金首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潮宏基是中国市场上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的 K 金珠宝品牌之一,甚至比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黄金大牌更突出。2010 年,潮宏基在深交所上市,成为 A 股首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

只是成也 K 金,败也 K 金。

02 错过和调整

潮宏基在 2000 年代选择将战略重心转向 K 金和设计类珠宝。虽在当时建立起品牌调性、抢占细分市场先机,但这种 " 差异化 " 路线,也导致其未能充分把握 2010 年后中国黄金消费的巨大红利。

在 " 婚庆三金 "" 投资储金 "" 礼赠消费 " 等多重需求推动的黄金热潮中,周大福、老凤祥等凭借黄金产品主线与广泛渠道网络实现快速增长,而潮宏基因产品重心偏向 K 金,未能充分分享这波红利。

结果就是,和同行相比,潮宏基的营收规模差距明显。2024 年,潮宏基收入不足 70 亿元,周大福已突破千亿,老凤祥稳居百亿。潮宏基在中国整体珠宝市场中市占率排名第九。

渠道数量偏少,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潮宏基门店为 1542 家。作为对比,作为对比,按中国线下门店数量计,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五大品牌合计开出 2.2 万家。排在第五位的是周六福,已开出 4106 家门店(仅包括 " 周六福 " 品牌),主要是加盟店。

潮宏基在黄金消费红利中缺席,规模始终无法追上行业龙头。

近几年,潮宏基开始补课。

一方面,产品矩阵在 " 非遗工艺 + 创意设计 +IP 联名 " 路径下构建了兼具东方美学和现代时尚的产品矩阵,其 " 臻金 · 梵华 "" 故宫文化 "" 黄财神 " 以及 IP 串珠等系列持续热销。2025 年上半年,公司时尚珠宝收入 19.9 亿元,同比增长 20%;黄金收入 18.3 亿元,同比增长 24%。

另一方面是公司持续推进 " 自营转加盟 " 战略,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潮宏基珠宝门店总数达 1542 家,其中加盟店 1340 家,较年初净增 72 家,扩张势头迅猛。加盟代理渠道实现收入 22 亿元,同比增长 36%,成为收入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据半年报显示,加盟渠道毛利率仅 17%,远低于自营的 38%;整体毛利率也在逐年下滑。规模的扩张,并没有同步转化成利润的增长。

与此同时,收购 FION 菲安妮带来的商誉风险仍悬而未决,2025 年第一季度潮宏基仍然有 5.09 亿元商誉悬顶,商誉减值将直接侵蚀净利润,对一家年度净利润约 5 – 6 亿元的企业而言,FION 菲安妮成了公司业绩的一颗定时炸弹。

03 写在最后

潮宏基的 " 特别 ",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其在黄金领域缺乏规模优势,无论是渠道铺设还是市占率,都远远落后于周大福、老凤祥、周六福等头部玩家;

而在时尚珠宝赛道虽然毛利高,但受审美趋势和消费周期影响极大,潮宏基偏年轻化的定位又让它难以建立足够的品牌溢价和消费心智。

于是,潮宏基始终徘徊在黄金与时尚之间的 " 尴尬境遇 ":黄金消费爆发时,它吃不到红利;时尚消费回暖时,它也不一定能吃到红利。

赴港上市,某种程度上是它的一次 " 破局尝试 ":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的关注提升品牌势能,另一方面通过融资加速渠道扩张,努力在 " 黄金赛道 " 和 " 时尚珠宝赛道 " 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但更深层的考量,或许在于海外市场。

和周大福、周六福这些黄金强者相比,潮宏基的优势并不在国内黄金赛道,而在 K 金和设计。欧美与东南亚年轻消费群体,对设计感和轻奢珠宝接受度更高,这与潮宏基的定位高度契合。赴港上市,正是它链接国际资本与海外渠道的窗口。

真正的挑战在于:潮宏基能否把 " 设计审美 " 这张牌,打造成规模化、可持续的增长引擎。如果做不到,IPO 只是新故事的开头;但如果做到,它或许能在黄金赛道之外,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径。

参考来源:

1、周大福:2025 中期报告

2、思瀚产业研究院:黄金珠宝行业供给创新与需求升级带来复苏增长机遇

3、投资家:时尚珠宝巨头,又要 IPO 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