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个答案可能是大众朗逸,后来是哈弗 H6,再后来是特斯拉 Model Y。而 2025 年的答案,指向了三排六座的大型家用 SUV。
这场趋势的引爆点,无疑是理想 L9 与问界 M9 的成功。它们用超过 40 万元的售价,证明了中国家庭对高品质、大空间、智能化出行体验的支付意愿。
吉利银河 M9,就是冲着这个供给缺口而来的。
20 万的价格,40 万的体验?
翻开银河 M9 的配置表,你会发现它的底气所在:在 20 万元级别,几乎找不到明显短板。它围绕「大家庭出行」这个核心,在空间、座舱、驾控和智能层面,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5.2 米的车长,首先给到的是一种物理和空间上的满足感。
银河 M9 采用 2+2+2 的座椅布局,其核心,是保证每一位乘客的体验。
要把第三排从大家都不愿意坐的临时座,变成大家都爱躺的专享座。
第二排的两个独立航空座椅功能齐全,支持通风、加热、按摩,中间留出了 180mm 的过道。同时,整车座椅支持多种一键调整模式,提升了空间组合的灵活性。
坐进驾驶位,视线的焦点会落在一块 30 英寸的 6K 一体式主屏上,配合 AR-HUD,构成了主要的交互界面。高通骁龙 8295P 芯片是这一切流畅体验的算力基础,车机系统则是新鲜出炉的 Flyme Auto 2.0。
他表示,这套语音助手改变了过去单纯接收指令的交互方式,家人只需要说出「后排有点热」这种感受,Eva 就能主动调低空调温度,「它还能化身故事大王,为后排的孩子解答十万个为什么」
银河 M9 的悬架结构是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在此之上,吉利为它配备了两项过去通常在更高价位车型上才能见到的配置:
双腔空气弹簧和 CCD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
在路特斯团队的调校下,这台 5.2 米长的 SUV 还跑出了 83km/h 的麋鹿测试成绩。
不仅如此,吉利还为顶配三电机车型加入了一个解决特定痛点的功能——华尔兹掉头,掉头半径只要 3.45 米。这个功能,在狭窄路段转向或泊车时,会有不小的帮助。
我们通常讲大车就等于高能耗,但银河 M9 就要打破这一定势。
最终的数据是,百公里加速 4.5 秒,CLTC 馈电油耗则做到了 4.8L/100km ——淦家阅在现场强调,这个油耗数据甚至比一些合资品牌的 A0 级小车还要低。
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力道究竟有多重,就要看它在市场中,到底想换取一个什么样的身位了。
当「价值战」打响,谁会最难受?
聊完了产品,我们再把它放回市场里看看。银河 M9 究竟想打一场什么样的仗?
显然,它并不是理想 L9 或问界 M9 的直接对手。吉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 40-50 万元的区间与先行者们缠斗,银河 M9 的坐标,被清晰地锚定在了 20 万元级别。
今晚,吉利正式公布了银河 M9 的补贴后售价:
100km 两驱启航版:17.38 万元
230km 两驱远航版:18.88 万元
100km 两驱智航版:18.28 万元
230km 两驱智航版:19.78 万元
230km 两驱探索版:21.68 万元
210km 四驱领航版:23.88 万元
用相近的预算,获得远超预期的尺寸、空间和高阶配置。
它没有去楼上跟 50 万的对手们抢地盘,而是站在了 20 万级别的主流市场门口,等着那些准备购买普通五座 SUV 的家庭用户,然后问他们一句:想不想要个更大、更好的?
有不少网友都抱有这个疑问:吉利为什么不像新势力那样做更简单的 3 个版型?
实际上,这背后是两种不同的产品思路。
新势力的三版型模式通常是「产品驱动」,追求的是极致的效率;而银河 M9 的六版型模式,则是典型的「市场驱动」,核心目标是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这种看似复杂的选择,也恰好迎合了吉利庞大用户基盘中,许多习惯在丰富配置单里「精打细算」的消费者。
从吉利「快速上量、抢占市场」的战略目标看,用 6 个版型织一张天罗地网,称得上是当下更务实的选择。
这套以市场驱动为核心的组合拳,让银河 M9 在进入市场时,拥有了面向多个维度的竞争力。
而当对手同样是六座 SUV 时,它的武器库里又多了一件新装备:「质价比」。当竞争对手们仍将空气悬架等作为高配或选装项时,银河 M9 已准备将其下放至更亲民的配置中。
这种将高阶技术配置化的打法,让它在同类产品中显得格外突出。
不过,一张诱人的价格标签背后,总有一些绕不开的问题。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系列,吉利银河仍需向市场证明,M9 不仅是一台量大管饱的车,更是一款真正具备高价值感和旗舰身份的产品。这需要时间来沉淀。
而这一切,都将在一个日益拥挤的赛道上展开——大型家用 SUV 市场正迅速从蓝海变为红海。在这个市场中,银河 M9 虽有先发优势,但能否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持续保持独特性,将会是长期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