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寻欢
编辑 | 糖炒山楂
1 亿。
预售票房破 1 亿(不含点映)。《731》在 9 月 16 日取得的这一成绩,是今年春节档以来的最高,且随着 9 · 18 公映日的来临,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
目前年度大盘刚刚突破 400 亿,能否完成全年 500 亿的目标,关键点就在于《731》的票房是 10 亿还是 30 亿,以及后续国庆档几部大片票房几何。后者虽然能够大概预测,但《731》的票房却是所有媒体、所有大数据模型都无法预测的。
不管是《731》撞上 9 · 18 这一档期,还是这部电影在映前(以及映后即将带来)的舆论风波,都将是市场上十年难得一见的。
《731》的历史第一
到底有多罕见?
《731》的罕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446.86 万,这是影片《731》截止 9 月 14 日晚间在猫眼的想看人数。
如果对电影行业不太了解,可能觉得这个数字没什么稀奇,毕竟即使按一张电影票 50 元的价格来计算,5 亿票房就意味着吸引 1000 万以上观众。但 " 看过 " 某部电影,不代表那些观众就会在猫眼点 " 想看 "。
有没有其它参照物?答案是:没了。在 400 万级别之后,想看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最高者是依托剧粉、CP 粉和 " 下雪场 " 营销风靡全网的《一闪一闪亮星星》,想看人数逼近 200 万,其余想看达到百万级别的电影,要么是《你好,李焕英》《满江红》这种大爆款,要么就是《复仇者联盟 4》这种顶级 IP。
但与想看人数 top1 两相映衬的事实是,《731》在舆论场上,尤其是四五线城市用户那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2021 年,电影《731》正式开机,计划 2024 年上映,片方和海报一度引爆热搜,让观众期待至极。但直到当年金鸡节,《731》也只是官宣了一则要 " 定档 " 今年 7 月 31 日的消息。可随着这一日期的到来,该片却迟迟未开启下一轮的动作,不管是宣发还是预售,都几乎是零,由于电影题材特殊,又一再延期上映,一时间难免谣言四起。
有人说《731》的几位导演先后离奇去世;有人说《731》之所以不被允许上映,是日本右翼势力在作祟;还有人说,有数百万观众举报《731》,希望这部电影下架。但实际上,《731》根本没有 " 定档 "7 月 31 日,该日期只是片方做出的 " 预定档 " 动作。
好在,随着央视新闻的定调,这些谣言得到了一定的遏制。8 月 3 日,央视新闻转发《731》定档海报,官宣该片定档 9 · 18,迅速引爆热搜。之后,央视新闻又多次为《731》进行宣发,如 #《731》定档九一八戳中泪点 #、# 九一八和 731 都是不能忘的数字 #,还科普了日军侵华日军第 731 部队的所作所为," 至少 5000 人被 731 以活人实验杀害 "、"731 部队将人体内脏随意挂架子上 "。
而随着 9 · 18 的来临,央视新闻更是开启了一波自来水宣发。从即将在哈尔滨举行的电影首映礼,到央视新闻观影团请观众免费观看《731》,这是票房超 150 亿的《哪吒 2》和前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均未曾有过的待遇。
《731》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极难出现在大银幕上的大尺度。
从《731》放出的预告片和花絮来看,电影中的血腥镜头包括但不限于:侵华日军将我们同胞的尸体扔进焚尸炉、用斧头砍碎受难者尸体、将他们的血液放干挖空内脏堆积成山。这些资料都来源于 731 罪证陈列馆,每一帧都是对遗忘的抗争,每一幕都是对谎言的审判。
显而易见的是,该电影并不适合全年龄段观众观看,不然视觉冲击很容易对小孩造成心理阴影。片方也在海报和预告片的许多位置给出了提醒:未满 18 周岁请谨慎选择观看。
但就是这样一部万众期待的电影,片方却并无符合市场逻辑的动作,比如同《南京照相馆》一样开启点映,难免让人怀疑,它的质量是不是并没有题材那般硬核?在上映后,会不会出现口碑下滑、舆情危机,以至于票房断崖式下滑?
要知道,目前各大媒体对《731》的期待都是 20 亿 + 级别,但猫眼、灯塔两大数据平台,都不看好《731》的次日票房(周五)能超过首日票房。
当然,不管是从社会意义,还是从市场角度,乃至朴素情感上,没人会不期待《731》大爆。9 · 18 即将来临,《731》最终票房几何,只需两天便能给出它的答案。
全年 500 亿票房,有没有戏?
整个九月上映的电影虽然不少,但事实上有含金量的只有这部《731》。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7 日,9 月票房只有 9.4 亿,票房前三的电影(不算尚未上映的《731》)分别是《捕风追影》《浪浪山小妖怪》和《南京照相馆》,这三部均已上映一月有余,算上点映,《南京照相馆》甚至已上映了两个月。
10 年前的 2015 年,9 月票房是 34.16 亿,剩下两周,还有将近 25 亿的缺口。但 2015 年,国内银幕数量只有 3.4 万,时至今日,银幕数量涨到了 8.1 万。
票房在降低,银幕数量在翻倍增长,院线市场对爆款电影有多期待、对高上座率有多期待,也就可想而知。
如果《731》的口碑能稳住,并获得 20 亿 + 的票房,那不管是对嗷嗷待哺的院线,还是对上下游行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讯息。按照往年惯例,这样的长尾效应和影院热度,足以直接延续到国庆档,为其提前增添一把火。
目前,国庆档已定档 10 部影片,从题材、阵容和体量来看,值得期待的其实只有 7 部,即《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 2》《熊猫计划 2》《浪浪人生》《风林火山》《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第一,没有一部电影称得上是绝对意义上的领头羊(比如《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有好几部影片的体量都十分相似,能取得的战果、撬动的观影人群,就目前而言,只能说是大差不差。
第二,题材足够多样,是近几年国庆档中可选择性最高的一年,且很多都是 IP 续作。
《志愿军:浴血和平》是《志愿军》系列的收官之作,前两部的票房累计超过 20 亿;《刺杀小说家 2》前作在 2021 年春节档上映,虽说口碑两极分化,但视效足够令人惊喜,别了主演雷佳音、杨幂,让邓超 " 魔童出世 ",同样能够吸睛;成龙主演的《熊猫计划》口碑不佳,但他个人风评刚刚凭借《捕风追影》回暖,或可再取得 3 亿左右的成绩。
《浪浪人生》是黄渤近些年少有的喜剧片,目前想看人数不占优,但上升势头很快;港产犯罪片《风林火山》是演员阵容最强大的一部,金城武、刘青云、梁佳辉、古天乐、高圆圆联袂主演,但立项已将近十年,曾因项目超支多次延期,且性质偏文艺,可能无法满足喜爱商业片的观众。
《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作为老牌 IP,不管是知名度,还是预告片的内容,都足够合家欢,还能吸引 Z 世代的粉丝,定位跟春节档的《熊出没》系列类似;《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有易中天编剧,但对孩子来说,并不如猪猪侠吸引人,在有以上多部真人片竞争的前提下,很难占到排片优势,除非口碑爆表,否则很难达到《长安三万里》的高度。
如果《731》能顺利取得 20 亿 + 票房,加上国庆档 2 部 10 亿 +、2 部 5 亿 +,那全年 500 亿票房,才真正 " 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