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轻薄商务本一直是市场中销量巨大的主流选择,它们拥有可以搞定主流商务应用的性能,同时拥有不错的续航和便携性,性价比还非常高,得到了大量商务用户的认可。当然,这个市场也是 AMD 和 Intel 两大处理器厂商的必争之地,当下两者在这个定位上竞争十分激烈的两款产品锐龙 5 230 和酷睿 Ultra 5 235U 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那么,到底应该怎么选?我们不妨来详细比较一下。
锐龙 5 230 全大核设计,没有低频小核拖累
对于高性价比商务轻薄本来讲,也要先保证有足够的性能来满足主流商务应用的需求,而这不但考验处理器的 IPC,也考验处理器在软件和系统中的适应性。锐龙 200 系列移动处理器家族的锐龙 5 230 采用 Zen4 全大核设计,每个核心都是设计相同、权重相同的架构,在系统和软件中始终能够发挥最大性能,不会因为核心权重不同、频率不同导致执行效率降低。而酷睿 Ultra 5 235U 采用了 P 核 +E 核 +LPE 核的 " 大小核加小小核 " 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系统和软件核心调度的难度,而且 E 核与 LPE 核的基础频率与最高频率都太低了,尤其是 LPE 核,基础频率甚至只有 700MHz,满速也只有 2.4GHz,与 P 核差距太大。虽说 LPE 核和 E 核存在的目的是增强能效,但实战中徒增功率,性能拖后腿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从功率配置来看,锐龙 5 230 默认 TDP 为 28W,可选配置到 30W 就能发挥全部性能,而酷睿 Ultra 5 235U 需要最高 57W 才能达到最大性能释放,实际上搭载酷睿 Ultra 5 235U 的轻薄商务本一般只给它设置了 45W 峰值功率和 30W 满载保持功率,显然它的发挥也受到了功率与散热的限制。
从规格综合来看,锐龙 5 230 显然更适合高性价比商务轻薄本,它的全规格大核设计拥有更好的系统与软件适应性,Zen4 架构在能效比方面也更加占优。那么,实战对比的情况又会如何呢?锐龙 5 230 平台方面,我们选择了 HP 出品的 EliteBook 8 G1a,搭载 32GB 双通道 DDR5 5600 内存和 512GB PCIe 4.0×4 SSD,而酷睿 Ultra 5 235U 平台部分,我们选择了另一款内存与硬盘都相同的同级别商务本,两款笔记本的屏幕都是 14 英寸 /1920×1200 规格。
HP EliteBook 8 G1a 简介
HP EliteBook 8 G1a 是一款定位高性价比的 14 英寸商务轻薄本经典产品,它采用全铝合金机身,磨砂外壳质感相当到位,A 面的薯条 LOGO 也非常抢眼。笔记本 B 面搭载了一块 1920×1200 的屏幕,顶部的摄像头配备了物理防偷窥开关,非常符合商务用户追求隐私防护的需求。硬件配置部分,它搭载 AMD 锐龙 5 230 处理器,提供了爆发 30W,持续满载 25W 的性能释放,可以正常发挥出锐龙 5 230 的性能。此外,它还搭载了 32GB DDR5 5600 标压内存和 512GB PCIe 4.0×4 SSD,在满足商务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出色的性价比。笔记本左右一共提供了 3 个 Type-C 接口,支持充电和高速传输,移动办公也相当方便。
实战测试:锐龙 5 230 全面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功率与满载温度
▲锐龙 5 230 持续满载功率大约 25W,酷睿 Ultra 5 235U 持续满载功率大约 30W
首先看看两台笔记本的处理器功率水平。在满载考机的情况下,锐龙 5 230 峰值封装功率大约 30W,持续满载封装功率大约 25W,而酷睿 Ultra 5 235U 峰值封装功率大约 45W,持续满载封装功率大约 30W。而且由于酷睿 Ultra 5 235U 功率更高,它的最高考机温度其实已经撞到 105 ℃温度墙,比锐龙 5 230 最高温度高出 32.6 ℃,持续满载温度也高出 22.4 ℃。由此可见,搭载酷睿 Ultra 5 235U 的商务轻薄本会面临更高的供电与散热压力。不过,酷睿 Ultra 5 235U 的功率更高,是否意味着它的性能表现会更好呢?下面进行性能对比测试。
商用生产力性能对比
▲ PCMark 10 Extended 测试中,锐龙 5 230 平台(上)总分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平台(下)大约 11%
首先是考查整机综合性能的 PCMark 10 Extended 测试,锐龙 5 230 总分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 11%。子项方面,基础应用部分锐龙 5 230 领先大约 12%、生产力方面大约领先 7%、数字内容创作方面大约领先 1%、游戏性能大约领先 26%。综合来看锐龙 5 230 平台是全面领先了,而且优势还非常明显。
▲ Blender 测试中,锐龙 5 230 平均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的幅度大约为 14%
Blender 渲染输出测试中,即便酷睿 Ultra 5 235U 拥有多达 14 个线程,依然不敌 6 大核 12 线程的锐龙 5 230。平均三个项目的成绩来看,锐龙 5 230 领先的幅度大约为 14%。
▲ Cinebench 2024 测试中锐龙 5 230 多线程得分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 18%
Cinebench 2024 也是考查处理器的 3D 渲染输出性能,对处理器多线程性能尤其敏感。从测试来看,锐龙 5 230 多线程得分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 18%,而单线程方面两者仅相差 2.9%,可见大小核架构和低频小核心确实影响了酷睿 Ultra 5 235U 在这类应用中的效率。
▲ V-Ray 渲染测试中,锐龙 5 230 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 6%
V-Ray 渲染器通过计算光追考查处理器性能,主要吃处理器多线程性能。在这里锐龙 5 230 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的幅度大约为 6%。酷睿 Ultra 5 235U 终究只有两个 P 核,其他的低频小核在这里没有带来什么优势。
▲ Corona 1.3 渲染测试中,锐龙 5 230 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 9%
Corona 1.3 渲染测试也是通过处理器计算 3D 渲染中的光线路径。从测试来看,锐龙 5 230 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的幅度大约为 9%,也是高出一个档次。
▲ 7-Zip 测试中,锐龙 5 230 处理速度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为 17%
Zip 作为功能强大的压缩与解压缩工具,对处理器多线程性能与内存性能都比较敏感。从测试来看,锐龙 5 230 处理速度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的幅度大约为 17%,优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综合全部生产力测试项目的成绩来看,锐龙 5 230 平均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的幅度大约为 11%。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即便酷睿 Ultra 5 235U 拥有更高的满载封装功率和更多的核心 / 线程数量,但在吃多线程性能的生产力应用中并不能占优,反而明显落后于锐龙 5 230,可见全高频大核设计其实在这类应用环境下显得更加科学、合理。对于追求高效移动办公的商务用户来讲,锐龙 5 230 功率更低、发热量更低,而生产力性能反而超过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 11%,确实是能效比和性价比都更加优秀的选择。
核显图形性能对比
虽说商用轻薄本并不专注于核显的游戏性能,但通过游戏性能我们也可以了解到笔记本的 3D 处理能力,毕竟很多生产力应用也会用到核显的 3D 加速。从 3DMark TimeSpy GPU 分来看,锐龙 5 230 内置的 Radeon 760M 领先了大约 5%。而在热门电竞网游《无畏契约》和《CS2》中,锐龙 5 230 分别领先了 6% 和 14%,优势也很明显。
AI 性能对比
现在商务用户对 AI 应用的需求越来越普遍,要求轻薄本能够处理一些本地 AI 大模型也是很常见的事。我们使用 LM Studio + DeepSeek 大模型对两款处理器的 CPU 与 GPU 部分进行 AI 算力的对比。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到,锐龙 5 230 的 CPU 部分领先酷睿 Ultra 5 235U 大约 81% 之多,而核显部分也领先了大约 48%。在测试中我们确认酷睿 Ultra 5 235U 的 CPU 跑满了 100% 的资源占用,但还是大幅落后于锐龙 5 230。此外,锐龙 5 230 和酷睿 Ultra 5 235U 都内置了 NPU,不过锐龙 5 230 的 NPU 算力高达 16 TOPS,而酷睿 Ultra 5 235U 的 NPU 算力为 12 TOPS,所以锐龙 5 230 在这方面也拥有 33% 的算力优势,在支持 NPU 的 AI 应用中,也会有更高的处理效率。
由此可见,如果商务用户有一些轻量化的本地 AI 应用需求,那么选择锐龙 5 230 轻薄本明显会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
总结:高性价比商务轻薄本,选择锐龙 5 230 全面占优
最后来简单总结一下。锐龙 5 230 得益于 4nm Zen4 架构全大核设计,不但拥有更强的性能、更好的程序适应性,在能效方面也十分突出,因此可以在 25W 持续性能释放的条件下提供超越酷睿 Ultra 5 235U 在 30W 持续性能释放下大约 11% 的综合生产力性能,可以说是又节能、又能打。
同时,从前面测试的项目可以看到,锐龙 5 230 的优势尤其集中在吃多线程性能的 3D 渲染输出类应用上,这可以说很好地证明了 P+E+LPE 的核心设计即便带来了更多核心,但在全大核面前确实还是占不到优势。
此外,锐龙 5 230 内置的 Radeon 760M 也相对酷睿 Ultra 5 235U 搭载 4 个 Xe 核心的核显性能更强。其实不光是 3D 性能,它在 AI 计算方面也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加上锐龙 5 230 的 CPU 部分本就在 AI 计算方面大幅强于酷睿 Ultra 5 235U,这也就意味着用户要是有本地 AI 计算应用需求的话,肯定是选锐龙 5 230 更加高效。
综合来看,如果商务用户要选择高性价比的轻薄型商务本,那么搭载锐龙 5 230 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能效,都是全面超越酷睿 Ultra 5 235U 产品的更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