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心 45:预制菜这事儿,时不时就来一波 " 流量狂欢 "。这几年解读过许多次,接受过很多访谈,也参加过一些研讨会,总的感受就是:不同的人,对 " 预制菜 " 这三个字的理解千差万别,但每个人都坚信自己的认知才是 " 正确的 " —— 痛骂或者辩护的人,其实是 " 自己以为的预制菜 ",跟别人心目中的往往是完全不同的食物。
关于 " 什么是预制菜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如果你想要吃 " 铁锅炖大鹅 ",那么餐馆可能有以下操作方式:
1、你去点了,餐馆抓只鹅给你看,然后杀鹅,去毛清洗、剁块、炖、上桌。
2、餐馆提前杀鹅、去毛、清洗好,你点了之后拿出来剁开、炖、上桌。
3、餐馆提前剁好,把调料包也准备好,你下单之后现炖,然后上桌。
4、餐馆提前炖好,你下单之后,直接上桌。
5、餐馆提前炖好,放在冰箱里冷藏 / 冷冻,你下单之后拿出来加热、上桌。
6、餐馆提前炖好,财采取现代灭菌和包装工艺,可以常温保存,你点了之后直接开袋上桌。
7、以上 2~6,都在中央厨房完成,然后送到门店使用。
8、以上 2~6,放到超市电商售卖,你可以买回家自己完成上桌步奏。
以上,1 是现制不会有异议,8.5 是预制,也不会有异议。
但其他情况算不算,政府相关部门、媒体、食品行业、资本投资人、消费者,就各有各的认知了。
比如此前社会接受度最高的那个团体标准里,2~8 全都算预制菜,其中 2(7.2、8.2)是 " 即配型预制菜 ",3(7.3、8.3)是 " 即烹型预制菜 ",4/5(7.4/5、8.5)是 " 即热型预制菜 ",而 6(7.6、8.6)是 " 即食型预制菜 "。
而根据 2024 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上 2~7 都不是预制菜,8.2 和 8.6 也不算,8.4 不存在,只有 8.3 和 8.5 才算预制菜。
而你在讨论 " 预制菜 " 的时候,所指的又是上面的哪些情况呢?
其实,在 " 预制菜 " 这个词出现之前,以上这些方式就在社会上存在了多年,也没有引发关注,知道新概念出现,加上一些预制菜的负面舆情(比如劣质料理包外卖),反对 " 预制菜 " 甚至成了一种 " 键盘正义 "。